中学生诗歌学习浅说
2019-06-11李超
李超
朱自清先生是一位严谨求实的学者,他在诗歌研究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他的《论诗学门径》对于我们指导中学生的诗歌学习有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诵读是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的重要方法
朱先生在《论诗学门径》中说道:“据我数年来对于大学一年生的观察,推测高中学生学习国文的情形,觉得他们理解与鉴赏旧诗比一般文言困难,但对于诗的兴味却比文大。这似乎是一个矛盾,其实不然。他们的困难在意义,他们的兴味在声调;声调是诗的原始的也是主要的效用,所以他们虽觉难懂,还是乐意。他们更乐意读近体诗;近体诗比古体诗大体上更难理解,可是声调也更谐和,便于吟诵,他们的兴味显然在此。”“他们的兴味在声调”,也就是吟诵或朗诵一番诗词,在诵读的过程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文学艺术,大多有感性的特质。比如写意画、建筑、陶瓷、书法、篆刻、古典音乐等,大多是从视觉、听觉等感性的层面给人影响。为什么呢?我想可以追溯到我们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天就是自然,大自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抽象的道理,而是各种各样的形象,“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这些都是诉诸感性的。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感性的世界。古人讲究“天人合一”还讲究“道法自然”,艺术的起源是自然,或是对自然的模仿。这是中国艺术的特质。无论是书法的线条,还是建筑的结构,还是诗词的形象和声韵,莫不如此。吟诵也是如此,从感性入手,获得审美的愉悦。余光中在《我的国文启蒙》中说:“50年来,每逢独处寂寞,例如异国的风朝雪夜,或是高速长途独自驾车,便纵情朗吟“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或是“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顿觉太白、东坡就在肘边,一股豪气上通唐宋。”诗人说诗,诗人说吟诵诗,个中滋味,如此真切啊!
因此,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不妨从吟诵或朗诵入手。
二、下一番切实的苦工夫——记诵
只是停留在朗诵、吟诵的层次上是不行的。朱先生在《论诗学门径》中说:“偶然的随意的吟诵是无用的;足以消遣,不足以受用或成学。那得下一番切实的苦工夫,便是记诵。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
这其实涉及到一项很重要的学习品质:扎实刻苦。学习不是浅尝辄止,不是水过地皮湿,不能贪便宜,耍小聪明。
朱先生为什么强调“记诵”呢?他是这样说的:“中国人学诗向来注重背诵。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不独能领略声调的好处,并且能熟悉诗的用字、句法、章法。诗是精粹的语言,有它独具表现法式。初学觉得诗难懂,大半便因为这些法式太生疏之故。学习这些法式最有效的方法是综合,多少应该像小儿学语一般;背诵便是这种综合的方法。”
背诵不只是为了记住一首首诗,更是为了形成一种语感,即对诗歌语言的感受能力。诗歌的语言特点,不是单靠教师提炼要点式的讲解就能办到的,学生的熟读记诵过程才是真正感受诗歌语言、学习诗歌语言的最佳途径。“学习这些法式(即用字、句法、章法等)最有效的方法是综合,多少应该像小儿学语一般;背诵便是这种综合的方法。”请注意,是综合,而不是支离破碎的分析。在整体性地熟读记诵中,将这些感性认识内化为对诗歌语言的直觉把握能力。对诗歌语言的直觉和敏感,是靠熟读记诵形成的。《礼记·学记》上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如果说诗词就是“嘉肴”,熟读记诵是“食”的过程。
三、选择要精,眼光要远
朱先生说:“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这三百首诗虽少,是你自己的;那十部詩集虽多,看过就还了别人。我不是说他们不应该读十部诗集,我是说他们若不能仔仔细细读这些诗集,读了还不和没读一样!”
这段话启示我们:选择要精,眼光要远。选择要精,就是不能贪多,要取其精华;眼光要远,就是要着眼于终身受用。《唐诗三百首》的《题辞》中有这样一句话:“俾童而习之,白首而莫能废。”这三百首,是你一生都忘不了的,什么时候都能信手拈来。就像朱先生所说的“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这三百首诗虽少,是你自己的。”如果学生能以这三百首诗做底子,对他将来的语文学习是大有帮助的。
朱先生这种精选精读、眼光长远的态度,让人想到朱光潜先生在《谈读书》一文中的话:“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你看,他们的表述形式何其一致,朱光潜先生强调读经典,朱自清先生强调认真读,他们的观点可以互相印证,互为补充,都是至论!
另外,朱先生还主张中学生应多读选本,他在《<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中说“读诗家专集不如读歌选本,读选本虽只能‘尝鼎一脔,却能将各家各派鸟瞰一番;这在中学生是最适宜的,也最需要的。”
他列举了《玉台新咏》《古诗源》《唐诗别裁集》《唐诗鼓吹》等选本,当然,他很推崇《唐诗三百首》,认为这本书和《古文观止》等非常适合中学生来读。
我的经验是,读选本,应该读大出版社的名家注评本。如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一些选本,保证文字的正确性和注评的经典型。
另外,朱先生还主张可以读一些诗话、词话,例如大家很熟习的钟嵘的《诗品》、魏庆之《诗人玉屑》及严羽《沧浪诗话》等。我觉得还可以补充上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对于这些书,可以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给学生读,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