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用药安全问题的探讨与对策

2019-06-11叶倩怡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期

叶倩怡

[摘要] 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是儿童患病率较高,儿童用药不合理等现象,却一直导致儿童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部分儿童还因药品中毒而死亡。故该文从儿童生理特点和常见不良反应、儿童用药现状以及儿童安全用药对策3个方面对儿童用药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期为儿童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 儿童生理特点;常见不良反应;用药现状;安全用药对策

[中圖分类号] R9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1(b)-0152-02

儿童用药安全是一个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据报道,全球每天约有125名儿童因药物中毒而死亡,而药物中毒也是中国儿童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儿童用药安全问题必须要引起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重视。该研究主要从儿童生理特点和常见不良反应、儿童用药现状以及儿童安全用药对策3个方面对儿童用药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儿童生理特点与常见不良反应

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连续性、渐进性、动态性和规律性[1]。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其身体解剖结构、生理和生化功能等也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由于其生理状态的特殊性,其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也与成年人有一定的差异,如[2]:①儿童血脑屏障通透性较强,导致药物容易在脑组织中沉积而引起神经系统反应;②儿童胃酸较少,导致酸性药物生物利用度下降,而碱性药物提高;③新生儿体表面积大且皮肤角质层薄,药物经皮吸收能力强,局部用药时容易中毒;④肝肾发育不完善,功能不成熟,代谢和排泄药物能力低,对药物的清除延迟,发生不良反应率自然相对更高。而儿童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胃肠道反应,血液、神经、呼吸等系统以及皮肤不良反应也较为常见,如溶血、黄疸、皮疹、嗜睡等,总之,与成年人比较,儿童更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在对儿童用药时,一定要合理、规范,注意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2  儿童用药现状

2.1  儿童专用药物和剂型缺乏

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儿童患病人数可占患病总人数的五分之一[3],可见儿童患病比例是相当大的,儿童用药的消费市场也十分巨大。但是我国目前仅有10余家制药企业专门生产儿童用药,仅约占我国制药企业的1/600,儿童用药一直供不应求[4]。究其原因主要与以下两方面的因素有关[5]:①儿童药物的研发对安全性评价试验要求比成人用药更高,临床试验研究更困难,研发投入成本更高。而新药研发时试验者招募、知情同意、治疗依从性以及参考数据缺如等方面困难重重也导致儿童药物的研发难以开展;②儿童药物规格比成人用药小,定价也相对较低,利润一少,生产儿童药物的厂家自然也就较少,儿童用药研发的积极性也就更低。正由于儿童专用药物和剂型的缺乏,临床工作者在选择药品对患儿进行治疗时,往往就会依据经验,将成人药物剂量折算后给儿童使用,或用成人药物替代儿童药物进行治疗,从而给儿童用药带来了安全隐患,同时也造成了成人药品的浪费。

2.2  用药说明书信息过于简略,重要信息模糊、丢失

由于我国很多药物缺乏儿童临床试验,无法判断这些药物是否会对儿童产生影响,在药品说明书中很多也就未对儿童用药进行说明。尤其是在药理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证、注意事项等方面,信息严重缺乏或含糊而过,导致临床工作者在指导儿童用药时,不能全面了解该药物的性质和注意事项等,无法判断潜在的风险,大多数只根据经验对儿童进行处方,从而增加了儿童用药的风险。

2.3  药物放置与保管不当

儿童往往具有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特点,碰到新颖的东西时,总想要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尤其对婴幼儿来说,当其看到类似于糖豆的固状药品或类似于饮料的液体药品时,自然也会想要尝一尝,而一旦尝试就可能会对儿童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伤害。如有关报道就显示,平均每5例药物中毒儿童中,就有4例是因为误服药物而导致的[6]。所以,家长在平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管好药品,将药品放置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儿童发生误服药物而中毒的情况。

2.4  家长对药物服用方法不了解,走入误区

儿童由于天性好动,耐受力差等特点,对于其不喜欢的事物依从性较差,所以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好服药,都会采取五花八门的方法让孩子服药,殊不知很多时候都已进入了服药误区。常见的服药误区有以下几点。

2.4.1 配合果汁送服或在药里加糖  配合果汁送服或在药里加糖是很多家长都会进入的误区,实际上药物如果和果汁一起送服,果汁中的酸性物质就会与碱性药物发生中和反应,使药效降低,而糖则会抑制某些药物的治疗效果,干扰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吸收,甚至还会与某些中药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有害的物质[7]。

2.4.2 剥去药物包衣  部分家长为了哄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以为喂服的不是药物,或者为了使药物进入口中后能够快速溶解,而将药品的包衣剥去,实际上这种包衣是为了防止内容药对胃产生刺激或被胃液分解破坏,厂家专门包裹的,如果剥去这层包衣,就会降低药效,甚至使药物快速崩解而到达中毒量危害患儿生命。

2.4.3 服成人用药或不按医嘱过量服药  部分家长由于对孩子生病比较着急,迫切希望孩子快速康复,认为成人药效比较强,或认为大剂量服用药物好的快,从而给孩子服用成人药物或不遵照医嘱,给孩子服用过量的药物,从而导致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如成人治疗腹泻用的氟哌酸就会损伤患儿肾脏,复方新诺明片则可诱发贫血等,而过量服药则会伤及患儿肝脏,甚至发生中毒反应[8]。

2.4.4 滥用药物  孩子患病时,家长往往都比较着急,而病急乱投医,导致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滥用各种药物,如最常见的退烧药、抗生素等。而实际上退烧药滥用很容易掩盖患儿的症状,导致去医院时,疾病难以诊断,耽误孩子实际病情的治疗。抗生素的滥用多发生在孩子上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时,因为一方面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和腹泻发病率较高,另一方面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时,就认为是细菌感染,需要控制感染,而实际上,上呼吸感染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细菌感染仅占1/10左右,小儿腹泻大部分也是由轮状病毒和肠产毒性杆菌引起的,使用抗生素并不能减轻症状,也不能使患儿快速康复,甚至会导致二重感染或增加耐药性,降低儿童自身免疫力。除了病急乱投医时会滥用药物,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生长发育,也会滥用一些药物,如维生素、钙、铁、锌等。这些元素确实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也要讲究量,切不可过量、过久地使用。尤其是一些药用维生素,通常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甚至会引发毒性反应,而其他微量元素过量服用时,在体内积聚过多,也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不可让孩子滥用药物或所谓的营养保健药品。

3  儿童安全用药对策

3.1  家庭方面

家庭是孩子长期所处的环境,家长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员,所以儿童安全用药首先要从家庭抓起,一方面家长要提高兒童安全用药意识,在选购药品时,一定要慎重,购药前要咨询专业药师或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尽量不要自行购买药物。另一方面,家长要保管好家中药品,尽量将药品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并且要及时将已过期的药品清理掉,防止药物性状已发生改变时而误服。

3.2  医院方面

医院是儿童看病治疗的重要环节,医生对儿童用药的把关,对儿童安全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医生在对患儿进行用药治疗时,一定要问清楚患者的家族史、药物过敏史等,并且在选择药品时,要有明确的指征,注意联合用药之间的不良反应,注意用药剂量要准确,另外在给患儿开药时,要向家长做好用药指导,包括用法用量,用药注意事项等,只有医生对儿童用药进行严格把关后,才能最大程度做到安全合理用药。

3.3  社会方面

目前,儿童用药安全标准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均不完善和规范,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制定规范的儿童用药安全标准,完善用药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如可将药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而非以“尚不明确”等敷衍了事,要严格把控药物说明书规范。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则可通过广泛调查全社会不良反应的情况来着手,简化药物不良反应的上报流程,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向全社会开放,以便让全社会都能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同时可以有效监督药品不良反应,从而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另外,国家还应对生产儿童专用药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以便更多的制药企业能够加入到儿童制药行列中,也为儿童用药的科研工作提供支持,使儿童用药尽量达到供求关系相持平的状态。

4  小结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其生长发育情况不仅影响着个人今后的人生轨迹,更影响着民族的发展轨迹。所以儿童安全用药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要加强儿童安全用药建设,医院要重视儿童用药安全,家庭也要提高儿童用药安全意识,这样才能促进儿童合理用药,使儿童远离不规范用药伤害。

[参考文献]

[1]  张靖,秦丹,靳洪涛,等.儿童用药安全研究评价体系的初步思考[J].中国药物警戒,2017,14(11):657-661.

[2]  庄江能,赵英良,赵凯华,等.重视家庭儿童用药监护保障儿童用药安全[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9):1018-1019.

[3]  杨红红,胡雁,周英凤,等.国内儿童用药安全相关护理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2):4-6.

[4]  沈皓.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有效的制度及规范[J].上海医药,2015(19):4-8.

[5]  袁娴芬.儿童用药安全的思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4):8596-8597.

[6]  张伟.浅谈儿童用药安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8):160-161.

[7]  李金天.儿科临床研究与儿童用药安全探讨[J].医学信息,2013,26(10下旬刊):656.

[8]  雷永芳,张杨,刘东,等.儿童用药风险分析与建议[J].医药导报,2016,35(5):473-475.

(收稿日期:20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