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2017年南京市鼓楼区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06-11冒志琴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死亡率

冒志琴

[摘要] 目的 了解鼓楼区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制定围产儿死亡干预措施。方法 对南京市鼓楼区辖区2014—2017年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鼓楼区2014—2017年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母亲合并症或并发症构成的围产儿死因占比呈持续上升趋势,不容忽视;围产儿死亡与孕产妇年龄、孕产期高危因素、胎产次、孕周、出生体重、性别等有关。结论 规范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斷,加强高危妊娠管理,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关键词] 围产儿;死亡率;死亡原因

[中图分类号] R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1(a)-0154-02

围产儿死亡,包括死胎死产和0~6 d新生儿死亡。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围生期保健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该文回顾性分析了该区2014—2017年围产儿死亡个案资料,掌握该区围产儿死亡原因,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该资料来源于南京市鼓楼区辖区围产儿情况调查表、围产儿死亡个案表、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

1.2  标准

采用围生期Ⅰ标准,妊娠满28周(胎儿体重≥1 000 g或身长≥35 cm)至产后7 d,每1 000例围产儿中的死胎、死产数和0~6 d新生儿死亡数即为围产儿死亡率,对南京市接产单位的死亡围产儿进行填表、上报、评审,死亡原因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

1.3  方法

通过分析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包括孕妇年龄、分娩方式、胎次、产次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原因并寻找措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14—2017年南京市鼓楼区围产儿死亡情况

2014—2017年,鼓楼区的接产医院共监测围产儿数为75 053人,围产儿死亡总数为540人,总死亡率为7.19‰,其中死胎死产424人,占比为78.52%,0~6 d新生儿死亡116人,占比为21.48%,各年间围产儿死亡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见表1。

2.2  2014—2017年南京市鼓楼区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2014—2017年,4年来围产儿的首要死因均为出生缺陷,合计198人,占36.37%;且构成比逐年上升,见表2。

2.3  2014—2017年南京市鼓楼区围产儿死因相关因素分析

2014—2017年南京市鼓楼区孕妇年龄主要集中在18~34岁间;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在围产儿死因中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见表3。

3  讨论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国民健康水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反映妇幼健康事业发展的指标。世界范围的围产儿死亡率在7‰~10‰,部分发达国家已经降到5‰[1],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我国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该研究显示,2014—2017年鼓楼区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7.19‰,与既往南京市围产儿死亡率相比,该区围产儿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3]。

分析该区2014—2017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出生缺陷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因素,母亲合并症或并发症在围产儿死因比例逐年升高,尤其需要高度重视[4-5]。今后需加强婚前、孕前咨询和检查力度;积极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实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干预,及时发现或尽早处理出生缺陷;对不可避免的早产儿及时抢救,提高围产儿存活率。

[参考文献]

[1]  曹攒孙,荀文丽.现代围产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

[2]  张颖,彭振耀.北京市海淀区12年出生缺陷对围产儿死亡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6):635-637.

[3]  黄欣欣,陈起燕.2001-2011年福建省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029-2032.

[4]  刘维祥.2009-2013年阳泉市围产儿死亡情况统计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5):832-833.

[5]  时振华.剖宫产儿早期死亡原因分析[J].山东医药,2003,43(32):43.

(收稿日期:2018-10-12)

猜你喜欢

死亡率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睡眠时间越短,死亡率越高吗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中国人口死亡率建模比较及长寿风险度量
卫健委: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77岁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恶性肿瘤死亡率
瘦与长寿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与预后的临床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