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探索

2019-06-11闫宏图史丽娟张玉梅尹鑫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4期

闫宏图 史丽娟 张玉梅 尹鑫

[摘要] 目的 随着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医保患者不断地增多,新医保政策的出台,使得医院和医保管理机构之间矛盾增加,在控费和提高优质服务的双重矛盾中,通过医保精细化管理,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全院2016年、2017年门诊量、住院量、平均住院日、门诊人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药占比、患者满意度、治愈好转率指标,分析2017年实施医保精细化管理后,医院医疗保险就诊人次、次均费用、药占比、患者满意度、治愈好转率的结构与变化趋势。结果 通过对比,2017年实施医保精细化管理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2016年未实施医保精细化管理,达到医保机构规定的指标范围。结论 实施医保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医院诊疗水平,减少患者医疗费用,确保医保基金合理使用,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PDCA;医疗行为医保总额控制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2(a)-0072-03

随着十九大改善民生的春风,医保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医保大面积覆盖,医院住院患者中医保患者占有较大比例,三保合一,以总额控制为主的多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给医院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1-2],人口老龄化、新技术、新项目及新材料的引进,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总成本也不断上升,医院管理者在医保控费及提供医疗服务的双重矛盾中,开始探索医保精细化管理,促进医院健康发展,该院自2017年1月开始实施医保精细化管理,通过18个月的运行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  医保精细化管理工作

1.1  加强组织建设,健全管理机构

医保管理工作从原有粗放式型转向精细化管理,医院成立由主管院长领头,由财务科、医务科、护理部、药学、信息统计等部门组成的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各成员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密切协同。每月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医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由科室责任医组成的“医保个案管理员”团队,形成了主管院长-医保科-各临床科主任-科室医保个案管理员的四级质控模式,形成人人有目标,层层抓落实的管理合力,为医保政策、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将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质量安全管理中,促进医保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医保工作成效显著。

1.2  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管理内涵

医院将精细化管理运用到医保管理中,引进PDCA管理模式,明确医保精细化管理目标,重计划、抓落实、抓质量、重检查、抓整改、重成效。建立、健全医保管理制度,规范医疗行为,严格执行医保审批制度,开展病历、处方规范点评,制定了《临床超标管理办法》《总额控制管理工作奖罚办法》《医保违规处罚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将医保工作纳入医院目标管理考核中,提升了医保管理内涵。医保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①实施指标核算分解及PDCA管理;根据医院总额控制指标,定时监控各科总量指标、药品费用指标、门诊及住院次均费用、平均住院日、药占比、满意度等指标,及时向各科室反馈。将医保管理目标分解为现状分析、目标确定、检查、整改形成PDCA闭环管理[3],通过定量分析,保证医保工作有效落实;②重点监管药品、耗材使用、收费规范,医保管理委员会每月综合各科室病种构成、治疗方式、药占比等指标,严控高价药,以“必需、可及、医保”为原则进药。对特殊使用的抗菌药、抗肿瘤药、高价药、异常用量药、辅助治疗用药等进行同比、环比监控,限制或停用不合理用药,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培训、约谈、经济处罚,促进合理用药管理,全院耗材优先使用国产低价,对特殊药品、特种检查、诊疗项目、高值耗材实行告知审批制度[4],达到降低患者住院成本,合理治疗的目标,大力开展日间手术,提高床位使用率、减少平均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担和医保资金浪费。③利用绩效分配杠杆,以智能化信息系统为抓手,形成奖惩并重的管理模式。通过日常考核、费用管理、联审互查、综合管理等综合考核评比,不断强化医保内外监督机制,每月将考核结果在全院医疗质量安全会议上反馈,在医疗质量简讯中公示,对指标完成好的科室给予绩效奖励[5]。④开展临床路径、单病种质控,减少过度医疗,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提高患者满意度。

1.3  推进智能管控,提升管理效率

医院加大对医保管理信息化的投入,不断强化信息建设在医保管理中的作用,购置电子病历、临床路径、合理用药、绩效软件,为药品、材料、项目费用的管理及医疗费用指标的监控、反馈、分析等提供了信息保障,与省医保开通金保网,与省农垦、省铁路等部门实现电子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购置有预警功能的智能化医保管控系统,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手段为临床诊疗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6]。医生实时了解患者药占比、检查比、抗生素使用率等信息,医保科通过信息平台加强环节管理,提高管理的时效性;切实起到预防在先、惩处在后、管住管好医师诊疗行为,实现了医保全程监管,对医保违规做到预先(宣传、培训)、过程、事后3个时间节点监管,健全完善报错纠错机制与体系,控制了不合理费用增长,确保医保资金合理使用。

1.4  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医保素质

医保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及时、准确、透彻地理解政策,必须加强培训和宣传。在医改新形势下,医保政策贯穿于医保患者救治全程,为了让患者、医务人员及时准确地领会医保政策,医院加强宣传培训,对患者利用宣传栏、报纸、网络、微信等多种载体,宣传医保政策、支付规定、费用报销流程、转诊事项等内容。医院设立16个服务窗口,每个窗口安排专人进行医保事务咨询、费用核实、投诉、医保接待等工作,并做好记录,与院内行风等部门合作,完善服务细节,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7]。对内部医务人员通过:①在每周各科室绩效检查反馈;②院内OA进行政策宣传与解读;③对新员工、医保个案管理员进行政策宣传示教考核;④组织醫保工作专题会议;⑤医保科专职人员到各科室进行业务查房举办医保政策宣讲。

1.5  統计方法

使用沈阳新泰Health2012西医版软件对2016年、2017年门诊量、住院量、平均住院日、门诊人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药占比、患者满意度、治愈好转率等使用半定量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回顾2017年医保精细化管理后实施以来,医院医疗保险就诊人次、次均费用、药占比患者满意度、治愈好转率的结构与变化趋势。

2  结果

实施医保精细化管理后,2017年医保指标完成总额比2016年明显改善,达到医保机构制定的指标范围。见表1。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实施医保精细化管理后,医院出现了四升四降,即门诊量、住院量、患者满意度、患者治愈好转率增加,平均住院日、药占比、门诊人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降低,有效地减少了过度医疗,实现了医保精细化管理与医疗服务健康协调发展,促进了医疗资源的规范使用,确保了医院、医保患者、医保局三方共赢。

3  讨论

3.1  医保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医院生存的现实需要

随着十九大改善民生的春风,医保不断扩大覆盖面,新形势下医保新政策不断出台,作为综合性三甲公立医院,医改实施药品、耗材零差率;降低大型仪器检查、检验费用,导致医院的利润不断下降,三保合一,以总额控制为主的多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人口老龄化、新技术、新项目及新材料的引进,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总成本也不断上升,医院面对压力必须运用医保精细化管理理念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学科建设,提高诊疗水平,使医院接诊能力进一步加强。

3.2  医保精细化管理是引导控制医疗服务成本、促进服务管理水平、提高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的原动力

次均费用是反映医保基金合理支出最科学、客观的指标,在医疗质量提升的同时,通过加强费用管理、绩效考核,挤出不合理医疗费用水分,医保费用结构更加合理,医院通过制定合理的医保管理指标,改善了医保管理流程,利用绩效杠杆,使医院与科室之间也形成了“激励”和“约束”的双重管理机制,改变了医生工作理念,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3.3  医保精细化管理转变理念是关键

转变领导管理理念,在顶层设计和管理理念上创新,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对全院引进经营理念,调动临床科室积极性,促进医院降低服务成本、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增加医院运行效率,寻找医院经济、医疗及医疗保险之间的平衡点,促进医院稳步发展。

3.4  总额预付、医保控费是一把双刃剑

在加强费用管理的同时,医院一些大型、高精尖且花费较高微创诊疗项目发展可能会受到影响,甚至遏制、萎缩,从长远角度考虑不利于学科建设,更会影响到医院的长期发展;医生诊治病人时过度关注费用容易导致误诊、漏诊,带来医疗安全隐患。建议国家医疗管理局成立后,从国家层面建立新的医保制度,既能满足患者需求,又能设立医保控费天花板,避免医院因医保政策导致生存困难。

3.5  医保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是医院健康发展的定海神针

医院必须建立医保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内控制度,改善医疗行为,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推进医保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不断提高参保患者的满意度,确保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才能构筑和谐的医保医患关系,推进医院健康发展,真正实现医、患、保三方的共赢[8] 。

[参考文献]

[1]  梅丽萍.“聪明监管”:基本医疗保险监管的模式和路径选择[J].中国卫生经济,2016,35(6):13-18.

[2]  詹耀明.浅析医改背景下的医院医保管理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8,22(4):44-45.

[3]  陈安琪.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创新及其措施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4(11):135-136.

[4]  高萍.应用PDCA循环的医院医保管理初探[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24(5):23-25.

[5]  赵莉莉.医院卫生材料管理方法与对策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3(1):144-145.

[6]  付晓,唐昌敏,张霄艳,等.方鹏骞基本医疗保险监管效率评价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6,35(6):19-21.

[7]  石俊艾.加强医院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44-46.

[8]  尚文刚.新形势下医院医疗保险精细化管理实践[J].现代医院,2017,12(6):781-783.

(收稿日期:201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