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冒充公检法诈骗套路深 公安防护APP竟出现高仿

2019-06-11

中国防伪报道 2019年1期
关键词:窝点张女士受害人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有问题找警察”成为维护个人财产安全的不二法门,但是,一些不法分子却身披“公检法人员”的华丽外衣,为提高“业绩”不断变换招数。据媒体报道,近期一些不法分子便假冒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诱导受害人下载安装一个以假乱真的“公安防护”APP,进而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尽管身份冒充类诈骗时有发生,但骗子的“套路”总是持续翻新。手机安全专家提醒广大用户,面对拥有“黑科技”诈骗软件的不法分子,更要谨慎提防,切勿盲目下载任何非官方渠道发布的手机APP,避免个人隐私等信息被木马病毒所盗窃,造成经济损失。

涉嫌犯罪被约调查老套路玩出新花招

前不久,深圳市民張女士接到一名“安徽公安局警察”打来的电话,对方称在侦破一起拐卖儿童的案件,并发现物证中有张女士名下的银行卡,因此怀疑张女士为犯罪嫌疑人同伙,需要她出面配合调查。听到自己被扣上犯罪的帽子,张女士马上便慌了神,紧忙听从“警察”指示去宾馆开了一间房。

随后,张女士不仅给对方提供了两张个人银行卡卡号,还在其提供的网站上下载了一款名为“公安防护”的手机软件。就在张女士将要按照对方要求输入银行卡信息和密码时,当地派出所的民警及时赶到,并对她进行劝阻,才终止了这场骗局。

据了解,险些被骗子精湛“演技”所欺骗的,远远不止张女士一人。苏州两位市民也曾遭遇过此类诈骗,在接到“公检法人员”打来的电话后,受害人都按对方指示下载了一款叫做“高检院电子协办证”的APP,并泄露了银行卡账号与密码,先后被骗。

骗子手握“黑科技”需小心识别盗版软件

针对假冒公检法类身份冒充诈骗,手机安全专家分析指出,通常情况下,公检法工作人员不会以拨打电话、QQ语音或视频等形式进行案件调查。另外,骗子也深谙心理学,一方面利用普通用户对“涉嫌犯罪”谈虎色变的心理,另一方面则会假借公检法机关的权威性来震慑受害人,再通过高科技、团伙作战等完善身份伪装,最终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针对身份冒充类网络电信诈骗,手机软件安全专家提醒广大用户,在陌生来电中,无论对方要求下载哪款软件,都应当提高警惕,切勿听信对方言论随意登录陌生网站或安装来源不明软件。

同时,建议手机用户通过正规渠道下载知名互联网安全公司的手机杀毒软件,及时查杀虚假APP及暗藏病毒或木马的APP,做好主动防御措施,以免遭受不法分子的侵害。

中柬警方联合捣毁冒充公检法犯罪窝点

2018年,国内冒充公检法的电信诈骗案多发,广东省公安厅经过追踪,线索指向了柬埔寨。在柬埔寨警方的协助下,经过一个多月的外线跟踪和摸排,这个芒果园引起了广东警方的注意。芒果园里种满了芒果树,竟然有武装人员持着AK-47进行巡逻。

除了芒果园,另外两个可疑地点:一个大别墅和一个养猪场,也进入了警方的视野。

结合国内大数据的分析,警方很快确认这三个地方就是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的窝点,并掌握了窝点的工作规律。

2018年11月26日中柬警方联合执法捣毁三个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233名。

猜你喜欢

窝点张女士受害人
女子用按摩仪减肥把肾都压扁了
两碗面一份鱼要1488元?
和张女士的小日子
花19万想买通“阎王”为女儿续命 “神婆”说“阎王爷”登记错了
家庭暴力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判决没有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部分,受害人能否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问责乏力冤案变悬案?
湖南省纤检局捣毁一“黑心棉”窝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