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应用

2019-06-11杨学文洪菊华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海绵城市

杨学文 洪菊华

【摘要】所谓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设计中基于海绵城市建设,融合百姓使用功能,结合场地自身特征及人文特色,形成高品质的城市绿色公共空间,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更是城市精细化建设、提升品味的重要手段,本文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城市公园;海绵城市;海绵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增加该区域的绿地面积,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城市雨水调控能力。

本方案设计中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在保证水晶湖公园生态意义的前提下,结合城市功能营造舒适自然的城市公园景观,为周围居民提供多处休闲活动空间、亲水平台、观赏栈道、运动场地。

1、水晶湖公园现状概况

水晶湖公园位于沈阳城区东部,东侧临近高官台街高架桥,为城市快速路;北侧临近东贸路,为城市主干路。且整个公园被两条规划路分割成三个部分。 公园东西两侧用地为居住用地,包括水晶城、保利香槟国际、高官家园等居住区;北侧为东北建材市场。

公园规划范围西起现状路,东至规划一街,北至东贸路,占地面积19公顷。其中湖面面积4.5公顷。

基地内有大面积鱼塘,公园西侧为辉山明渠,区域内辉山明渠长约860米,河道平均宽约5米。辉山明渠比水晶湖在竖向上高5米左右。辉山明渠河道两侧驳岸形式以自然式护坡为主,水质污染严重,水流缓慢。

2、水晶湖公园景观规划

加强公园整体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创造怡人的生活环境,为市民创造多种类型的休闲空间,为人与自然的接触提供更多的机会;充分利用现状湖面景观,重视和增强水域景观的可达性,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亲水性。

从周边的用地功能角度出发,结合现状良好的自然景观条件,将公园设计分为三个功能分区。

休闲景观区:区域内布置开敞的公园广场、适合休息的林下区域、儿童游戏场地和多种运动场地等,是水晶湖公园设计中活动区相对集中的区域,营造活泼健康的城市运动空间。

生态景观区:生态景观区是水晶湖公园的核心区域。结合现有湖面地形设计的跌水、退台、栈道等空间丰富的生态观赏性景观,并在辉山明渠与水晶湖之间设置水闸、水泵等水利设施,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同时,最大的发挥水晶湖在城市中的海绵作用。

景观漫步区:设计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休闲景观,结合栈道、观景台、生态种植等形成城市科普漫步区域,营造舒适优美的城市休闲空间。

3、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3.1总体原则

水晶湖公园现状水面面积较大,绿化程度高,建设条件较好,有利于形成“渗、滞、蓄、净、用、排”雨水径流全过程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公园在设计中首先要突出对雨水调节作用,運用海绵设计手法,保护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本底,落实对雨水的科学化管理。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同时,将海绵措施进行景观化处理,实现生态功能与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形成主题鲜明的海绵城市公园。

3.2海绵目标

公园的海绵设计以吸收、减缓、净化、调蓄为主要目标,依据《沈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结合公园的实际情况,确定公园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95%,相当于56毫米降雨不外排;径流污染削减率为60%;公园绿地内可渗透地面比例为100%,结合地形地势、水系、景观设计,将公园划分为多个汇水分区,雨水收集范围主要为公园的周边道路及公园自身雨水。确定公园的总调蓄水量1.1万m3 。

3.3规划策略

公园现状地势北高南低,辉山明渠自北向南流经公园西侧,现状辉山明渠水位较高,充分利用辉山明渠与水晶湖之间的高差,在辉山明渠与水晶湖的之间设置闸门及泵站,将辉山明渠的水引入水晶湖,设计形成多种观水、近水、戏水的景观形态,如叠水景观、栈道景观、湿地景观、雨水花园等,实现对水质的净化,发挥水晶湖的调蓄作用。公园南北两个部分地形相对平坦,形成市民的主要活动区,中间区域结合水面形成环湖景观漫步区。

公园内部雨水经透水路面或绿地充分渗透后,透过植草沟或旱溪进入雨水花园蓄存净化后,或储存在蓄水池中回用,或排入水晶湖补充水体,溢流雨水排入周边道路市政雨水管道。周边道路径流雨水汇入道路绿化分隔带后,优先通过线性排水沟进入公园内,经旱溪排入雨水花园(绿地)净化,溢流雨水通过雨水管进入市政雨水管线或直接排入水晶湖。

3.4海绵基本措施的应用

公园的海绵设施采用灰绿结合的形式,设计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水生植物塘、植物缓冲带、旱溪等绿色海绵设施及渗井、雨水调蓄池等灰色海绵设施,径流雨水经雨水花园净化处理后储存在调蓄池中,用于周边广场、道路和绿地浇洒及湖泊补水。

3.4.1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

分散式设置块状下沉式绿地,收集路面和绿地径流雨水,经雨水花园净化处理后排入景观水体;在滞水量要求较大且条件允许区域设置渗井,增强对雨水渗透能力。

结合地形地势、下沉绿地及总体景观设计,设置净化型和滞留型雨水花园,净化后的雨水可回用于浇洒绿地和补充景观水,雨水花园的蓄水层厚度基本为100~300mm。

3.4.2水生植物塘、阶梯石笼

在辉山明渠与湖面交汇处入口、出口及湖面水流缓滞区域设置水生植物塘、阶梯石笼,采用火山石等空隙大的石材蓄积雨水,削峰减量,利用水生植物如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去除水中污染物,增强水体生态修复功能,提升景观环境,减缓明渠汇入处的水力冲击。同时打造旱溪花园,实现对雨水的渗透和利用,种植既抗旱又耐湿的观赏性草本植物,丰水期时为湿地景观,枯水期时为花谷景观,增加生态科普内容。

秋冬季,应注意及时打捞水生植物,防止植物在塘内腐败,导致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加,影响水质。

3.4.3植草沟、植被缓冲带

临近市政道路及游人活动场所周边设置转输型植草沟,用于转输雨水径流;小型下沉绿地间通过植草沟连接,将雨水输送至下游净化设施内。植草沟内的植物不宜太高,以免影响过水效率。

公园周边设置植物缓冲带,路面径流雨水依次经过碎石消能区、种植消能区、植物慢生区、快速生长区及净化区,汇入辉山明渠。植被缓冲带主要借助草本植被,乔木、灌木及速生植物的截留净化作用,减小地表径流的同时滞留污染物,坡度一般为2%~6%。

公园在设计中运用乡土植物群落,形成稳定的生境,为人和生物提供各类生存与活动空间,同时利用气候条件,在植物配置上突出季节变化特征。

3.4.4透水铺装

公园全部采用透水性铺装,道路、广场透水铺装率为100%。透水铺装为全透型结构,包括透水型铺装材料和透水垫层、基层,使雨水能渗入、储存在土壤中,实现就地消纳,补充地下水。

3.4.5波浪桩生态驳岸

由于辉山明渠水位较高,水晶湖堤岸底部采用波浪桩对水晶湖湖岸进行加固,常水位以上部分种植植物,维护湖泊的自然生态功能。波浪桩生态驳岸受气候影响较小,无需降水开挖;绿色环保零排放、无扬尘,对水质无影响。

3.4.6绿色屋顶

结合公园管理用房及公厕建设绿色屋顶,公园绿色屋顶率为100%。采用简单式种植方式,以种植地被植物、低矮灌木为主。种植土宜选择轻量化的改良土或无机种植土,厚度为100mm~300mm。

3.4.7雨水回用

在公园西南侧管理用房旁设置50m3雨水调蓄池一座,东贸路及公园的雨水径流经雨水花园净化处理后储存在调蓄池中,可供附近阳光草坪的浇洒。

在公园的公厕附近设置加水站一座,水源为东部污水厂中水,用于湖泊补水及周边广场、道路和绿地浇洒,同时为环卫工人、市政工人及公园游人等提供休息、便利的空间。

结语:

公园设计中秉承生态理念,除雨水利用等环保手段与设施外,将公园节点与辉山明渠在绿廊、绿道、功能、海绵等方面进行整体考虑,充分发挥城市湖泊的生态价值,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凸显优美清新的水韵生态,打造功能多样的现代城市滨水公园,增加城市公园的功能性,提高城市公园的综合活力,营造舒适活泼的城市环境,形成一个生态环境良好,海绵示范作用显著的整体区域。

参考文献:

[1]石铁矛,李团胜等.《人居环境建设的城市景觀生态方法》.规划师.1999.

[2]陈昌笃.《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

[3]夏北成.《城市生态景观格局及生态环境效应》.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杨学文,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沈阳;

洪菊华,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沈阳。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海绵城市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
世界上的知名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公共空间设计
上海城市公园夜间延长开放服务需求与管理对策
男人的较量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