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整治规划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9-06-11程利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设计规范化

【摘要】土地整治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重新规划与合理使用,从而大大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但是,由于我国土地整治规划起步较晚,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仍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影响着土地整治规划的进一步发展。对此,本文笔者结合相关工作经验,首先对我国土地整治规划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改进策略,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设计;规范化;土地利用率

1、土地整治规划的现状分析

1.1整治规划与实际情况不符

在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过程中,农地整治的规划程度与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部分地区的土地整治未能结合当地农村农业未来的发展情况,还有些地区对于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技术规范及标准要求不统一,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就出现了技术尺度不统一、规划内容不一致等不利局面,致使实际土地整治与原有的规划目标背道而驰,以至于规划效果仍不理想。

1.2相关过程管理不到位

首先,土地整治规划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土地整治规划图纸与实际情况不符,以至于在进行实际土地整治时出现困难,不得不进行工程变更。而承包单位由于对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导致变更不及时,延误了正常的土地整治工期。其次,项目审批周期过长。土地整治项目从申报到立项的整个过程时间过长,在此段时间内,由于物价调整、政策变化、资金无法及时到位等情况都会影响项目的正常进行,甚至会导致工程项目无法按期完成验收。另外,土地所有权登记存在滞后。土地所有权的确权登记不准确、不及时,从而对土地整治的权属调整造成不利影响,致使工期延误,后期施工出现困难,影响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此外,相关单位对于土地整治规划的质量把控不严格,监督不到位,以至于严重影响着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质量。

1.3整治规划不够重视

我国土地面积虽然较为宽阔,但由于土地整治规划理念较为落后,部分地方职能部门对于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视程度极为匮乏,往往在进行土地整治规划时“生搬硬套”、“不切实际”,未依据当地的地势地貌、土壤地质、环境气候以及已有城镇、村落、道路等,基于全局角度进行统筹规划,以至于部分地方的土地利用率与便利性低下,整治规划不合理不科学,未能达到理想效果。

2、土地整治规划现状的改进对策

2.1因地制宜,结合实际

在进行土地整治规划活动时,各地区应尽量做到因地制宜,在应用整治规划规范化技术流程与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本区域精确化数据的填充,以此确保土地整治的精确化与规范化目标达成。同时,应依照本地的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等情况,做出总体性的规划布局,并对所涉及到的各类用地的数量与规模等,进行清晰且规范的整治。做到既要确保整体整治规划的美观性,又要强化其实用性。并且,應结合本地特色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不应全盘照搬规范条文中的规定内容。例如,条文中提出:在实际测量时,当坡度≤25°的土地,应在具备整治条件时,实现土地或坡耕地的梯田化。但此种规定无法适用于所有地区,尤其在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的南方岩溶石山区,此类型地区土层薄且贫瘠,无地表水且保水性差,要对此类区域进行土地整治,所消耗的总成本要明显高于其经济收益,但我们仍要对此类区域进行土地整治,其原因是该区域居住着大量的少数民族,虽进行土地整治具备的经济收益极为薄弱,但社会收益却极为明显。因此,在进行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时,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更加注重其规范化的理念。

2.2规范相关过程管理

在对土地进行整治规划的过程中,应加强相关过程管理,使其实现标准化与规范化。首先,规范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在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时,应从工程任务、方案、指标、方法以及收益等内容进行细致的确定,由此也能进一步分析出此类项目所具有的经济性与合理性因素。其次,规范土地整治规划审批。当进入到规划设计阶段时,应组织省市国土部门进行现场踏勘,并协同水利部门、环保部门、农业部门等相关部门,对土地整治规划项目进行严格审批。同时,针对审批内容,进一步的设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形式等内容,以确保规划项目符合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最后,规范技术审核。在确保施工图纸通过审批后,还应在具体设计图纸时,对所涉及到的技术、方案、措施以及数据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交由相关的专家,对其可行性、合理性进行论证。若其中存在需要修改或调整的内容,则应在改善与调整后,再次进入审批流程,以此确保所规划设计的施工图纸,在明确实际规划内容的基础上,促进其整体施工的投资费用由此降低。

2.3加强重视,规范整治规划

土地整治规划涉及到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率、产权调整等众多内容,要想确保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必须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相应人员对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性予以正确认识,加深对其的重视程度,在进行整治规划时,基于全局角度将众多不利因素进行统筹考虑,从而使规划区域整体实现协调、一致。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要做到因地制宜,通过土地整治规划的设计与施工,将限制土地合理性与便利性的因素进行消除。其次,突出整体性。土地整治规划不仅涉及地形地貌、土壤土质、环境气候等众多因素,而且还涉及整治区域外的道路、城镇分布等因素。其中,地形地貌会影响土地利用率,决定着道路的设计方式,而整治区外的道路影响着整治区内的道路设计。因此,在进行土地整治规划时,要统筹全局,将众多影响因素考虑其中,以确保实现土地整治规划的规范化,避免由于整治规划不合理而产生不良影响。此外,与自然和谐共生。土地整治要实现对原生态最大限度的保护与保留,以不破坏或最小破坏为原则,实现与自然的相互协调,和谐共生。

结语:

现阶段,由于土地整治规划缺乏统一性、精确性以及规范性,从而导致土地整治规划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大对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的深入细致研究,突破各种工作瓶颈,从而为实现我国土地整治规划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提升我国土地的利用率,做出相应的促进与推动。

参考文献:

[1]王丽娜.浅析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原则和设计方法[J].中国科技投资,2013(A19):283.

[2]刘新卫,梁梦茵,郧文聚,等.地方土地整理规划实施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土地科学,2014,28(12):4-9.

作者简介:

程利,亳州市国土资源局,安徽亳州。

猜你喜欢

土地整治规划设计规范化
重症疾病患者抢救中应用规范化急救护理的价值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规范化产科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浅析山东省临沂市耕地保护与利用
基于统计学理论的中国土地整治框架体系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