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趋势

2019-06-11刘开

今日财富 2019年6期
关键词:资格证书国际化职业院校

刘开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职业市场国际化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正产生着深刻影响。职业院校应顺应国际化趋势,把握开门办学方向,结合实际,探索国际化发展模式,汲取德国模式经验,加强内涵建设,增强国际竞争力,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提到,从历史维度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日益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持续向前。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从构想到实践的逐步推进,中国在与世界深度融合的同时,已成为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的领头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职业市场国际化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正产生着深刻影响。就职业院校而言,顺应国际化趋势,把握开门办学方向,就能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稳健发展。

一、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的时代背景

職业院校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就大环境而言,受到人口发展、经济增长(衰落)、教育革命等三个因素的共同影响。

(一)从世界范围来讲,劳动力老龄化、人力资源紧张,发展中国家人口向发达国家流入。正是这部分人群,恰恰需要知识和技能层面的培养和提高;

(二)各新兴经济体劳动力普遍存在着低技能平衡现象,且目前全球经济仍然仍处低迷状态,职业技术教育和各国政府劳动力培养政策对于走出低迷、打破低技能平衡能起到关键作用,让更多的人从经济发展中获益。因此,职业院校大有可为。

(三)伴随着技术发展、教育改革,各经济体间的劳动力市场竞争日渐加剧,为达到均衡化发展的目标,教育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国际化,就成为发展趋势。

(四)当前,职业院校仍然要面对“生源危机”和“质量危机”,因此,办学重心向“内涵提升”转变成为职业教育摆脱困境的当务之急。与此同时,更多的职业院校正试图通过与国外职业教育资源的合作交流缩小与其在办学、教育教学、师资队伍、技术创新、管理服务水平上的差距提升自身自身生存发展的竞争力与办学声誉。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也为职业院校进一步推动内涵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应该成为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二、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的模式探讨

(一)结合实际,探索国际化发展模式

职业院校的国际化发展,必须结合不同学校所处的区位、历史、人文因素的深刻影响。就我国发达地域而言,其职业院校国际化有以下几种模式:

京津模式。主要特点是政府组织作用突出。对外联系、组织考察、接待来访以及签订协议、制定政策、出台文件、行政许可、标准颁布、协调事务等重要工作的主体均为政府,具有较强的推动力。

上海模式。主要特点是注重国际资格认定。通过吸收国际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加强师生交流合作,开发国际先进水平的水平的专业教学标准,提供多样的教育供给,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国际化过程中推动课程体系改革。体现了较高标准和对接特征。

浙江模式。主要特点是多样化。中外双方根据具体资源特点寻找最佳合作方式,对于对方开设课程进行评估认定、互认对方学校颁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为跨国学习的学生提供保障。主要采取融合、嫁接等合作模式。

职业院校国际化可分为具有共性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引入先进理念和教育资源,进行初步对外开放为主。第二阶段,合作双方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输入和输出并举,实行全面对外开放。第三阶段,以教育资源的输出为标志,注重以高水平的标准、质量和模式进行规范的国际融合。

(二)以内涵建设推动国际化

我国职业院校的国际合作尽管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较之促进人才培养与世界接轨、成为面向全球的开放的教育的一个环节这样的长远目标而言,仍显不足。合作规模和形式相对分散,国际合作交流没有体制机制保障,缺乏统筹指导。

经济全球化中的职业市场,人才也应国际化培养。推动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政府和学校双方的努力均不可或缺。一方面,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方面起着引领和规范的重要作用。首先政府应提高政策的时效性、集成性和有效性;其次要规划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方向,营造良好环境;第三要建立职业院校国际化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合作标准;最后还要科学有效激励,发挥政府投入的杠杆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合作主体,学校自身的内涵建设起到着关键作用。学校需要在内部多个层面进行体制机制建设,制定工作项目总体规划以及子模块计划,按照要求扎实推进,把思考变为行动和成果。

三、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前瞻

(一)重内涵、提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随着我国国力的持续增强、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对职业院校质量建设和教育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集中反映了教育质量对现代职业院校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参照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可以大致把握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职业教育质量指标体系。其中最关键的是学生发展指标,最重要的是职业教育和学生个人、社会整体需求间的匹配度。

2.构建以改善教学为目标的职业教育质量检测体系,它的动态监测需要分出层次。院校内部监测的重点应放在学生满意度、学习质量和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和实践水平等方面;院校外部监测的重点应放在院校领导及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方面。

3.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处理好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的关系,把自我评价放到更重要的位置,要使内部质量评价常态化。这就要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质量观,也要求在院校内部养成重质量的文化,使提升质量成为全员的自觉追求。

4.构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合作机制。只有政府、职业院校、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明确各个主体权利责任并发挥作用,教育质量才得以顺利保障。

5.构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信息公开机制。创建沟通和服务平台,建设信息载体并公开信息、建立职业教育质量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增加质量保障过程的透明度,促进反馈信息的有效利用。

(二)多边互认资格,培养国际视野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以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日趋深入,我们的职业教育国际化也在逐步发展壮大,选择国外有影响力的职业资格证书,引入并逐步实现对重要职业的技能标准和资格证书的国际双边或多边互认是有效的方式。在上海,截至2016年已有13所中等职业学校的30个项目与国外职业资格证对接,涉及到多个三产类专业,此类职业资格的认定逐步成为职业院校师生步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在一些中德合作的职业院校,职业资格证书的类型有以下三种:来自德国的师生在自己国家获得的资格证书、中方院校师生获得的中国资格证书、针对混合型模式中外双方均予以承认的资格证书。其中,中方学生取得德国相关资格证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企业实践经验不足、职业教育领域企业参与度不足,教育阶段的2/3用来在企业实践的要求无法实现。

(三)积极主动服务于国家战略

近年来,“一带一路”这一规模宏大的国家战略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也将对职业院校国际化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带来重大机遇。一方面,我们要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高水平专家,互换师生交流学习,开展合作项目;一方面也要顺应大局,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引进来,服务抓内涵提质量;建机制、筑平台,整合资源提供保障;走出去,提高话语权和影响力,努力外延拓展。(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资格证书国际化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对完善查验员资格管理机制的思考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关于对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职业技能提升的研究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