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医疗机构信息安全建设的探讨
2019-06-11袁飞于海燕
袁飞 于海燕
[摘要] 在国家推进“互联网+医疗”产业发展日益深入的背景下,“互联网+”正以其独特的发展优势,为医疗机构公共服务方式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动力。与此同时,信息安全建设的不足也逐步显现,物理环境薄弱的隐患、敏感信息的泄露、恶意网络入侵等现象越来越不容忽视。面对机遇和挑战,医疗机构如何应对因信息互联互通极速拓展而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这是需要医疗信息化建设者们一同探讨的问题。该文对当前医疗机构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提出分析,针对“互联网+医疗”新形势下医疗机构的信息安全建设提出对策。
[关键词] 互联网+;医疗机构;信息安全
[中圖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2(c)-0165-02
2015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随即“互联网+”成为舆论热点并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在全国推广[1]。“互联网+医疗”作为改善我国现有医疗模式缺陷的一种手段,成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在医疗行业信息建设中一种全新解决方案。但是,在海量医疗数据和剧增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背后,医疗机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显现[2]。医疗黑色产业链的猖獗,使得医疗数据的价值越来越大。近几年来,国内外医疗机构被互联网黑客入侵、勒索病毒攻击等信息安全事件日益增多。
1 医疗信息安全的现况与案例
1.1 近年来医疗信息安全事件案例
2016年2月,浙一互联网医院发生信息泄漏事件,造成患者个人隐私被泄漏,医疗机构内部数据信息被一览无余。
2017年5月,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的至少16家医疗机构遭到了攻击,黑客索要每家医疗机构300比特币(接近400万人民币)的赎金,否则将删除所有资料。
2018年7月,新加坡健康档案数据库遭黑客攻击,导致150万患者个人诊疗信息数据泄露。
2018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信息系统瘫痪,多台服务器感染GlobeImposter勒索病毒,黑客要求院方必须在6 h内为每台中招机器支付1个比特币赎金,约合人民币66 000余元。
1.2 全球医疗机构网络信息安全概况
在国内(除港澳台以外),根据《医疗行业安全指数报告(2018年8月)》报告显示:各医疗机构不同维度来看,医疗机构安全指数的分布如下:22%的医疗机构安全指数处于优秀水平;38%的医疗机构安全指数处于良好水平;39%的医疗机构安全指数处于一般水平;1%的医疗机构安全指数处于较差水平。在国外,根据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统计,医疗信息泄露带给美国整个医疗行业的损失高达每年60亿美元,平均每次泄露会给医疗机构造成350万美元的损失,会给个人造成近400美元的损失。
纵观全球,黑客攻击造成的的医疗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仅在2018年过去的几个月中,单次泄露数据大于500条的数据泄露事件就发生了数百起,几乎每个月都会发生3~4起重大医疗数据泄露事件。
2 医疗机构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与分析
2.1 医疗数据的价值越来越高,不法分子趋之如骛
目前不法份子已经发现一条稳定的“生财之道”,黑客利用医疗信息安全漏洞来获利,主要可以分为以下3大类方式:①是利用泄露的个人医疗信息直接“变现”。在黑市上,个人医疗信息的价值比信用卡信息要高50倍。因为它里面包括了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财务信息和健康信息等多种敏感数据[3]。不法分子可以通过贩卖个人数据而获利。②利用网络技术入侵信息系统,获取非法权限占用医疗资源再换取财产,比如:医疗机构的服务器资源被黑客滥用于挖矿牟利。③利用安全漏洞,勒索医疗机构间接“变现”。主要的手段是通过网络安全漏洞控制医院网络系统,以破坏医院正常运营秩序,进而向医院索要赎金。
2.2 国际信息博弈激烈,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当前国际网络空间竞合博弈高热,各国着力打造网络攻防博弈的“矛”与“盾”,发达国家加紧对新兴网络大国的威胁渲染,网络联盟趋势愈发紧密,网络部队的战略地位获得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近期,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NCAFP)发布题为《防御新前沿:网络空间与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报告,认为当前的美国网络安全可分解为中国、伊朗和俄罗斯是美国网络空间领域的主要对手。2017年美国宣布升级美军网络司令部,成为美军第十个联合作战司令部,其目标是在2018年9月30日前建成133支具有全面作战能力的网络部队[4]。
2.3 医疗机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较弱,信息安全投入较少
医疗机构对保障信息安全工作的资源投入较少,是使得数据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直接原因之一。医疗机构在信息化上的投入并不是很大,一般要求为企业年收入的2%~4%,但大多数医疗机构未能投入该额度预算[5]。相对软件应用系统来说,投入到信息安全硬件设备上的预算更少,信息管理部门在这方面的防范措施更是力不从心。多数软件在设计之初,并没与完全考虑到未来互联互通时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留下了很多安全隐患漏洞。
2.4 医疗机构普遍缺乏信息安全专业人才
面对严峻的网络信息安全攻防来说,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稍显不足。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所需的信息技术人员多为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网络技术、加密技术、通信技术任何一科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互联网+医疗”飞速发展的当下,信息安全相关技术人才的数量和技术含量与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
3 医疗机构信息安全建设的对策
3.1 提升管理人员对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医疗机构在大力推行“互联网+医疗”的同时,必须对信息安全建设有足够的认识。我国在2016年11月7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习近平主席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将用网络安全法来捍卫我国的第五疆域。”在这新时期到来之际,从业者(医疗机构信息部门乃至医疗机构全体职工、相关公司等)其工作原则和具体方案实施中都必须进行调整和改变思路,方能在《网络安全法》的大框架下,完美、有效、良性、安全地做好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工作。
3.2 加大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的投入
一个运行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必须依赖于完善的安全硬件设备和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相配合,才能为繁重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工作提供足够的支持。因此,医疗机构必须加大信息安全建设的投入,除了重要安全基础设施的配置外,还要重视IT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才能在日益复杂的信息安全环境中,使医疗机构得以从容应对。
3.3 构建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簡称为ISMS)是1998年前后从英国发展起来的信息安全领域中的一个新概念,是管理体系(Management System,MS)思想和方法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信息”作为资产的一种,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包括构思、规约、设计、开发、测试、实现、使用、维护,并最终退役和销毁中,其资产的价值和所面临的风险可能会发生变化,在每一阶段上应当考虑信息安全。医疗机构需要通过规范的标准,构建一个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继承各种硬件、软件和密码设备,保障其他业务应用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专用信息应用系统,附带系统相关岗位、人员、策略、制度和规程的总和。从而形成一道立体的、多层面的信息安全防御系统。
3.4 加强信息安全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培养
专业人员的素质是信息安全环节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之一。人既是信息安全最大的防护者,也是信息安全问题的制造者。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世界上信息攻击技术远远超前于防护技术,因此需要技术人员不断学习前沿技术,了解个技术发展趋势,才能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面对各种信息安全问题。
4 医疗机构信息安全建设的总结与展望
身处信息化时代,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高度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一方面确实提升了不少民生办事效率,但是另一方面也要面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安全风险。当用户将业务服务系统高连续性和新功能快速增长当成一种习惯时,政府、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者、用户都会不约而同地追求这种高增长的成就感。越来越多传统医疗机构将其业务从线下扩展到线上,同时我们也看到医疗机构在信息安全建设的投入依旧有限。数字化为世界打开了一扇扇带来巨大效益的大门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个个被攻击的安全风险。在互联网+、移动医疗、大数据建设取得稳步上升的新形势下,信息化建设者们都应砥砺前行,为迎接每一个信息风险管理浪潮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 刘洪梅,张舒,磨惟伟.2017年国际信息安全总体态势[J].中国安全信息,2018(1):56-59.
[2] 孙巍,王玉珍,陈韬.基于等级保护要求 加强医疗机构信息安全管理[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7,14(6):843-845.
[3] 木须.对系统安全防护重视不够 国外多家医疗机构遭到勒索软件攻击[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6(5):68-69.
[4] 赵大仁,何思长,孙渤星,等.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实施现状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6(7):14-17.
[5] 葛斌,张友能,石文兵.新形势下高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8):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