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护理的应用

2019-06-11马引弟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急诊护理应用效果

马引弟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于2015年开始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随机抽取2015年1—12月期间到该院治疗的120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2014年1—12月期间到该院治疗的12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为(93.84±2.25)分,而对照组患者为(84.26±3.52)分,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高,差異有统计学意义(t=9.112,P<0.05)。在护理总满意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96.67%,而对照组患者为80.83%,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2,P<0.05)。结论 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使患者满意,值得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急诊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2(a)-0079-02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其特点是诊疗工作量大及护理工作压力大。急诊科每日会接收大量的患者,并且患者的病种类型也非常多,以该院现有的护理人员人手数量来看,有时不足以满足急诊科的工作需求。并且,急诊科所接收的患者大多病情危急,甚至随时有生命危险,所以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诊疗技术的要求也很高,有的护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或临床经验不足,都无法胜任急诊科护理工作[1]。而一旦因护理工作不到位而引发医疗事故,引起护患纠纷,则不但会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还会给医院的整体形象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2]。所以,为了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该院于2015年开始实施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该文为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选取了该院急诊科在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后的120例急诊患者与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前的120例急诊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详情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5年1—12月期间到该院治疗的120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2014年1—12月期间到该院治疗的12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该次研究。观察组中男性有68例、女性有52例,各占56.67%、43.33%,年龄在22~81岁之间,平均年龄(47.52±4.64)岁;对照组中男性有65例、女性有55例,各占54.17%、45.83%,年龄在23~79岁之间,平均年龄(47.25±4.8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事先经过了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该院于2015年开始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具体内容为:①改善急诊就诊环境:有的患者发病后由于过于焦急,所以在慌乱无措下容易进错就诊区域,从而耽误了急救时间,为此,医院应当对门诊与急诊的就诊区域进行明确划分,在不同的就诊区域处设置醒目的文字标识,不同的诊室与功能区域也要设置相应的标识,并做好导医工作,尤其在就诊高峰时期,应当要合理安排专门的协调人员来负责对患者的引导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和调整相关窗口和就诊流程,以改善医院整体的急诊就诊环境[3];②加强控制院内感染:医院急诊科接收的患者很多都患有传染性疾病,所以很容易引发院内感染,对此,医院必须要加强对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在接诊时都按要求穿戴好隔离服、手套及口罩,特别是在接诊具有创伤出血、大小便失禁等问题的患者时,更要加强安全防护,做好消毒工作,以最大限度地预防院内感染,保证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4];③建立健全急诊分诊制度:医院要建立健全急诊分诊制度,合理安排医疗资源,执行“不见患者不挂号”的制度和原则,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如果遇到接诊困难或是急诊资源不足的情况时,要及时上报护士长和科室主任;④提高分诊业务能力:医院应当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及急诊科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急诊科分诊标准,并派遣知识技能高超、临床经验丰富、沟通能力良好的护理人员负责分诊工作,做到迅速接诊、准确评估、及时送入对应科室[5];⑤运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通过对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合理运用来进行科学的分诊,即先准确评估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等各项指标,再结合患者的体征对其进行准确分诊,尤其要将危急重症患者及时送往危重区域,以免耽误治疗时机;⑥提高院内监管水平:医院应当要制定严密、严格的监控系统,对急诊科室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监管,及时、准确、详细地掌握科室内各类信息,积极了解患者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进行处理,以及及早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安全管理水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行t检验,计数资料[n(%)]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

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为(93.84±2.25)分,而对照组患者为(84.26±3.52)分,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12,P<0.05)。

2.2  护理满意率

在护理总满意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96.67%,而对照组患者为80.83%,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2,P<0.05)。见表1。

3  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中存在较大风险的一个科室,一旦在急诊科中发生了医疗事故,容易引起了护患纠纷,则会严重损害医院的形象。据调查发现,急诊科中发生的护患纠纷,大多都是由于护患沟通不良、护理人员工作不负责、科室管理不到位所引起的[6]。因此,该院于2015年开始实施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以求改善护理工作质量。

对急诊科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①环境因素:由于急诊科患者人数多、病种差异大,所以一旦遇到传染性疾病,即会大大增加护理工作难度,加之每日到分诊台进行咨询的患者人数也很多,有时候也会使分诊人员由于忙于回答问题而导致无暇接待患者;②工作内容因素:分诊人员的工作内容较多,在接诊高峰期时经常分身乏力,导致工作质量降低;③患者自身因素:由于急诊科患者大多患有急症,所以心情比较急切,情绪显得十分激动,加之有时排队等候时间较长,更会加重其负面情绪,最终有部分患者就会将火气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从而引起医患矛盾;④护理人员因素:部分急诊科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足,护理技能不过关,或是工作责任心较差,因此引起医疗事故[7]。

无论以上哪种因素而引起的医疗事故,最终都会引发十分严重的后果。而若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改善急诊就诊环境、加强控制院内感染、建立健全急诊分诊制度、提高分诊业务能力、运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以及提高院内监管水平,则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最大程度地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根据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为(93.84±2.25)分,而对照组患者为(84.26±3.52)分,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12,P<0.05)。在护理总满意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96.67%,而对照组患者为80.83%,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2,P<0.05)。

综上所述,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使患者满意,值得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灵钰,沈水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3):71-72.

[2]  王红月.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人人健康,2018(12):175.

[3]  陈树萍.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提升急诊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0):127,134.

[4]  骆三梅.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护理的应用[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4):203.

[5]  高云,苏红.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8):82,85.

[6]  陈智萍,黄美娟,罗静.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4):159,162.

[7]  郭蘭英,姚景景,杨晓燕.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22):99-100.

(收稿日期:2018-11-09)

猜你喜欢

急诊护理应用效果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措施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急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