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危急值报告制度于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模式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2019-06-11杨秀洪刘艳徐建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检验科效果分析

杨秀洪 刘艳 徐建华

[摘要] 目的 探究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模式中采用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检验科100例患者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检验科实施常规护理期间患者,实验组为2017年6月—2018年5月检验科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医疗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检验科的检验回报率、危急值回报率及危急值报告及时率等各项检验质量。结果 实验组患者医疗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检验科的检验回报率、危急值回报率及危急值报告及时率等各项检验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危急值报告制度应用于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模式中显著提高检验质量,避免检验差错的发生,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检验科广泛应用。

[关键词] 危急值报告制度;检验科;质量管理模式;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2(a)-0058-02

检验室的主要工作职能是及时、准确、快速地将具有诊断意义的检验结果提供给医师,从而使其能够对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病情,给予及时的治疗。因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和检验结果异常的处理非常重要。检验危急值是指在检验结果检出时,患者的病情处于危险的边缘时检出的结果,如果此时的检验结果能够及时送达于科室医师,医师就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措施,缓解患者病情,挽救患者的生命[1]。否则,就会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使患者失去最佳治疗和抢救的机会。因此该次通过在检验科质量管理中应用危急值报告制度,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检验科100例患者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5.27±11.72)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6.5±12.41)岁。对比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①建立危急值项目表。此表的设立原则为依据实际情况、有效可行、协同制定。以卫生部颁布的制度和参考依据,并且结合科室的诊疗服务,在这过程中应全面考虑专家的意见,权衡利弊,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制定合理、可行的项目和界限值[2]。所用项目无需太多,简单实用,有适宜的界限值。

②在检验的过程中检查到可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危急值时,检验人员应立即将原有的标本复原,并检查当天检验室内的各方面情况,其中包括室内质控是否完善,检验操作是否正规、严格,仪器在使用中传输是否有差错,标本在采集的过程中是否符合要求;同时与申请该结果的医师进行沟通,了解此检验结果是否与患者的病情一致,如果发现两者差距较大应重新采集标本再次进行监测[3]。

③新采集标本的检测,对比现结果与原结果,将两次结果进行对比,并检查其误差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标记两份新采集的标本,做好良好的储存,以备再次检查。

④在检验后确认该结果为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科室医师此检验结果,或将检验报告直接送达,并将此结果详细记录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中,记录该标本的检查日期、患者姓名、检测项目、病案号、床号、检查结果、科室和检验室之间的联系人、联系时间、报告人及备注等[4]。

⑤医师必须能够掌握和熟悉危急值。医师必须对检验科危急值给予高度的重视,了解并熟悉危急值的各个项目和代表的意义,在接到检验报告时应及时反馈和分析,并立即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果患者的病情较重,本级医师不能处理,应立即上报上级医师,争取患者的急救时间,避免耽误患者的病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医疗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检验科检验回报率、危急值回报率及危急值报告及时率等检验质量。

1.4  统计方法

选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选取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选取[n(%)]表示计数资料,并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医疗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

对比两组患者医疗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检验回报率、危急值回报率及危急值报告及时率等检验质量

對比两组患者检验回报率、危急值回报率及危急值报告及时率等检验质量,见表2。

3  讨论

检验质量管理的提高,一方面要建立完善、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检验科室应与科室紧密相连,只有两者相互沟通,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才能使实验室和科室之间更好地进行信息沟通,保证检验质量,为科室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检验结果。而在检验和科室联系中,危急值的存在有重要的意义[6]。危急值在世界范围内都被广泛的应用,其是我国先进的医学概念。危急值的含义是指患者在危及生命的状态时经过检验身体出现的异常指标,通过危急值的检验结果使医师能够准确的判断患者的最佳急救时机[7]。而危急值的产生并不是固定性的,其是由卫生部颁布参考的依据、施行危急值制度的医院实际情况而定。危急值的标准是检验科制定的,检验室在危急值检出后应及时反馈给医师,医师根据检验结果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以便及时的处理和急救。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应用有重要的意义。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提高了检验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8]。在施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后,增强了检验人员的风险意识,在与科室的沟通过程中提高了检验人员对疾病专业知识的掌握,使沟通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两者之间的信任。使检验人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在实验室的学科地位得到显著提高,由于检验人员的工作价值切实体现在危重患者救治过程中,显著提高检验科的地位,促进检验医学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通过该次研究观察实验组患者医疗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检验科的检验回报率、危急值回报率及危急值报告及时率等各项检验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危急值报告制度应用于检验科质量管理中,提高检验科与科室之间的联系,使患者在治疗中得到及时、准确、高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降低医患之间的纠纷,同时促使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地改进,保证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杜娟.在抢救急诊患者时施行血清电解质检验数据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68-69.

[2]  赵静,陈锋,赵艳杰,等.危急值报告系统在肿瘤科的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6):678-680.

[3]  吴云.基于JCI标准的检验危急值管理策略的实践与改进[J].海南医学,2018,29(13):1896-1898.

[4]  费阳,曾蓉,王薇,等.全国范围内516家临床实验室血液学检验项目危急值的调查与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 37(7):871-874.

[5]  陆惠慧,周鹤,王俊英,等.全程信息化危急值管理系统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3):175-178.

[6]  马青,秦久娟,李蓉琼.全科医学科医护一体化危急值报告管理方法及成效[J].华西医学,2017,32(1):98-100.

[7]  郑颖楠,张小凤,甄津鹤,等.肝病与肿瘤微创介入病房危急值制度的落实及报告流程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1):83-85.

[8]  周诚.妇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在临床医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0):156-158.

(收稿日期:2018-11-04)

猜你喜欢

检验科效果分析
一对一规范带教法在检验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隐患与防护
JCI临床实验室评审标准在检验科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
基层医院检验科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