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长医暴力伤医中看医生权威的消解与重构

2019-06-11叶成任晓丽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消解重构

叶成 任晓丽

[摘要] 暴力伤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由其引起的医生权威消解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中发现医患关系角色定位、权威梯度使同行相轻、媒体的不当报道消解了医生权威,据此提出了医患双方需正视自身角色并积极转变观念、提升医生人文素养让同行不再相轻、医方提高应对能力和媒体的公正报道等建议为医生权威的重构提供参考。

[关键词] 暴力伤医;医生权威;消解;重构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2(a)-0033-03

自20世纪末以来,暴力伤医事件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一个个事件的发生让其成为了社会的焦点问题。在2016年11月22日,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暴力伤医事件,犯罪嫌疑人彭某的女儿因手足口病在该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在治疗的过程中彭某百度了该病的治疗方法,遂要求医生按百度的治疗,遭被害人申医生拒绝,于是患者家属几次抵制治疗,在申医生会诊途中持刀暴力伤医导致当事医生身中九刀生命垂危。这个事件中暴力伤医并没有解决疾病问题,医生权威却因此遭到了消解,患者家属不尊重医生并藐视医生权威,结果触犯法律自食恶果。暴力伤医的危害是严重的,但由此引起医生权威的消解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医生权威需要保障,对医生权威的重构更需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1  医生权威的相关界定

对于医生权威,一般来说可分为内在权威和外在权威,内在权威指医生的实际医疗水平,外在权威指的是医生的业务职称、学术头衔和行政头衔[1]。此外,在医生权威的研究中也常提到权威医生,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权威医生是指在医生队伍中涌现的少数出类拔萃的专家,他们擅长于某一专门领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在这类疾病的诊治中有独特的见解和技术[2]。区别开医生权威和权威医生,将有助于我们更深的认识医生权威。

2  长医暴力伤医中医生权威消解的表征

2.1  医患关系角色定位导致医生权威消解

一直以来,在我国许多老百姓的心里,医生就是“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形象,医生就像好多人信奉的神灵一样在保护着他们的健康。广大患者将自己的生命健康交给医生,希望得到医生的精心救治,然而在医生的有限能力被患者無限夸大的情况下,许多医生逐渐将患者的尊重和信任当作理所应当,渐渐迷失了自我,加上一些医生对金钱的贪婪,为自身利益让患者承受了大处方、大检查和多费用,让医生的角色偏离了本来的位置[3]。医生也经常用相对客观的眼光去看待患者,认为这个患者的生命已经不多了,就不值得再去消耗财力和精力,更别说为患者承担风险做手术,这些都是在加速医生权威的消解。

1956年由萨斯和霍华德在《内科学成就》中提出的3种医患关系模式在我国已经被广为引用,其中主动-被动型的医患关系模式在我国常用于受伤、麻醉、抗感染治疗等方面,这种医患关系的明显特征就是医生为患者做决定[4]。长医暴力伤医事件中患者得了感染性的疾病,在这种医患关系模式下,医生完全占据主动,而患者是完全被动的。医生虽然在尽心为患者治疗,但是这种模式不利于患者在诊疗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患方的“自由”权利受到了医生的制约。这时医生和患者就像父母与婴儿一样的关系,当患者是个小孩子时,患方的急切心情加之这种医患关系模式的局限就会影响他们做出消解医生权威的事,从而可以去伸张自己所认为合理的“权利”。

2.2  权威梯度存在使同行相轻导致医生权威消解

患者使用网络查找相关医学知识信息并不是对医生的不信任,他们是为了补充医生关于疾病所说的信息以及在就诊前寻找相关资料,这样患者在就诊时对医生的诊断治疗就可以做“判断”,看医生的诊断是否“专业”,但是这却成为了一些人产生仇视医生、暴力伤医的导火索。长医暴力伤医事件就是因为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和患方所查不一样,引起了患方对医生“专业”的怀疑,遂产生了恶性伤医事件,而这里面的主要问题就是权威梯度的存在。权威梯度指的是团队中的成员具有不同的职称、资历、经验或者专业, 因决策权力的差距或在特定环境下的权力层级造成组织内地位上的不同[5]。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在争夺各自的利益时,同行里的医生有的已经从“对头”变成了“仇人”,长医伤医事件中“同行人”在没有充分了解情况时就不管其他医生的诊断治疗方法,一再宣扬自己的“专业”,成就自己的“权威”。这样的结果却是权威梯度的负面影响变大,同行之间的不认可使得医患之间信任降低、医生间嫌隙增多,同行相轻满足了个别人自己的私欲,却消解了医生辛苦努力工作才形成的医生权威。

2.3  媒体的不当报道导致医生权威消解

互联网时代让信息传播变得越来越快,刚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会马上传遍全国各地,而媒体就是传播这些消息的主力军。近年来,有关医患关系的问题是各类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然而对于有助于医患关系的报道却很少,加之在利益的诱导下,一些媒体在没有经过查证就随便向公众宣传各种医学信息,患者为了追求“权威”进而与医生权威进行对比,所以很容易产生医患矛盾,不断出现挑战医生权威的事。部分媒体在报道医患事件的新闻时,缺少对真相的深入挖掘就偏向了患方,让舆论成为了削弱医生权威的工具,使媒体的报道有失公允,让正义“不在场”,使患方认知错误[6]。一些患者在就医之前可能会受到媒体报道的影响,比如某医院的治疗方法延误了患者的病情,没有某某权威专家的方法好等一系列消息。在长医暴力伤医事件中,对于缺少医学知识的患者家属来说,权威专家的话就是“真经”,其他医生的治疗方法就是延误病情、变相收钱,他随之选择相信网络媒体的“权威”消息,这就让患方对医生的治疗方案不信任,使医生权威在此显得苍白而无力。

3  对医生权威重构的思考

3.1  医患双方需正视自身角色并积极转变观念

医生的职能是救治病人、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但是医生是人不是一些患者所信奉的神灵,随着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再强的医生也会遇到自己不能治愈的疾病。电视剧《心术》中有这样一句话:“倒霉的医生看病头,幸运的医生看病尾。”这正说明了医学的复杂性让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出现了差异,所以医生必须正视自己,清楚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并积极履行职责。在能力有限的认识下医生也需要积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以巩固自己的医术,利用各种机会完善自己所学并与时俱进,而不是沉浸在患者的尊重和信任中过日子,医生正视自己的角色,不仅是维护患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体现,更是对其医生权威的维护。

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也需要正视自己的患者角色,尊重医生权威,积极接受治疗,而不是在就诊中为了自己认为所谓的“权利”而不断挑医生的各种不是。信任是医患关系的基础,当下医患关系紧张、异化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来自于医患之间缺失信任[7]。因此患者要改变以往对医生一成不变的观念,懂得换位思考,明白医生的不易与辛苦。患者既然选择了去看某个医生就要对其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做一个合格的患者,这样也利于医生权威的保障和重构。

3.2  提升医生人文素养让同行不再相轻

同行之间的相轻对医学的发展是不利的,而在这之中是这些同行人缺失了人文素养导致了他们内在品质的变化,让他们以让别人的“有问题”来彰显自己的“没问题”,这是一种应该摒弃的想法。对于医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我们应该从学校的教育开始着手,可以增设人文教育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高度责任感,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行之间也要端正自身的态度,用人文素养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摒弃“既生瑜,何生亮”的想法,让同行相轻变成同行相助。医学是为人民大众的健康服务的,有人文素养的医生必将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贬低同行、不尊重他人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应对这些不正之风勇于批评,对人文素养多加宣傳,让其充实医生的日常工作,让同行人一起为医学的进步而做出贡献。

3.3  医生权威的重构需要医方提高应对能力和媒体的公正报道

由于不同患者对真伪信息判断辨别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大部分患者可能受到错误信息影响而怀疑医生的治疗方案,还有一些医生没有充分意识到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所以医方要积极应对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变化,向患者推荐可靠的网上医学信息来源,补充患者知识的不足。此外,医方要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对公众的焦点问题要早发现、早介入跟进,提早设立紧急预案,做到防患于未然。

媒体需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把握好新闻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不宜以渲染炒作的方式处理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医患关系问题,并从多渠道获得新闻来源,客观全面地揭示事件原委,而不是依据预设立场做出判断和结论[9]。媒体要在弄清楚事实的情况下对发生的医患事件进行不偏不倚的公正报道,做正义的使者,这不仅是对自身工作的负责,更是对公众的负责。公众通过媒体的报道就会了解事情的始末,就不会产生消解医生权威的一边倒的偏颇“说法”,从而为医生权威的重构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医生权威消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医生权威的重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这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有医生权威的存在,医疗环境就会不断向好发展,暴力伤医就会相对减少,医患关系就会更加和谐。总之,医生权威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医生权威的重构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屈英和,周同梅.“关系就医”取向下“医生权威”的调查与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11):34.

[2]  杜治政.医师的权威与病人自主—三论医师专业精神[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6):4.

[3]  王树华.暴力伤医事件的医方反思[J].医学与哲学,2016,37(5A):74-75.

[4]  吴汉荣.医学心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254-255.

[5]  盛明生,刘福勇.权威梯度与误诊误治[J].临床误诊误治,2008,21(7):5-6.

[6]  尹秀云.网络媒体披露暴力伤医事件的伦理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4):243-244.

[7]  邹新春,钱庆文,尹章成,等.暴力伤医潮的反思[J].医学与哲学,2016,37(5A):79.

[8]  付恩砚.“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视域下的暴力伤医现象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8):288.

[9]  汪新建,王骥.媒体中的医方形象及其对医患信任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103.

(收稿日期:2018-11-05)

猜你喜欢

消解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农产品供应链重构赋时层次有色Petri网建模与仿真研究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重读《重构》,呼唤匠艺
试论索绪尔语言思维观中客观世界的消解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夏洛特烦恼》的后现代主义取向探析
自媒体视阈下网络谣言传播特征及消解路径探析
他者的异化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