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环境下高校在线课程资源调研分析
2019-06-11罗孟儒袁小一
罗孟儒,袁小一
(中南大学图书馆,湖南长沙410083)
0 引言
课程作为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核心支撑,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支架作用。各高校及省市都积极参与到课程平台的建设中来[1-2]。在线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精品课程[3]和慕课[4]两部分。然而目前相关研究只针对精品课程或慕课平台[5-6],没有全面地从多维度对目前高校教学资源进行调研分析。下面将从精品课程和慕课平台两个方面,对全国42所“双一流”高校及各省市高校联盟的在线课程资源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关建议。
1 一流高校在线课程资源调研
通过对全国42所一流高校的精品课程网站和慕课平台调研发现,截止至2018年8月15日拥有精品课程网站的高校23个;慕课平台的30个;同时拥有两者的16个。
1.1 一流高校精品课程调研
精品课程主要从精品课程数、有无资源链接及互动三个方面对精品课程网站进行统计,表1为23所一流高校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情况。
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四川大学精品课程网站课程数位居前三。上海交大的交大视频包括公开课、精品课及其他学术报告等课程资源,同时学习互动方面包含留言板、评分等栏目。此外西安交通大学的网络公开课平台整合了各学科相关视频资源,每门课程包括讲师介绍、点击量、评论等功能。然而各高校精品课程平台存在以下问题:
表1 一流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1)网站查找困难。大部分高校精品课程网站都没有在高校官网、图书馆网站或教务处网站提供链接,这让师生很难快速找到相关链接并使用。
(2)内容缺乏更新互动。大部分精品课程平台只给出了2003-2013年的精品课程资源且无互动功能。
1.2 一流高校慕课平台调研
近些年,慕课引起了高校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表2为30所一流高校慕课平台建设情况,其中3所需账号登陆才能访问,因而无法统计。
表2 一流高校慕课平台建设情况
从表2可发现,大部分高校慕课平台依托现有慕课平台建设,如依托超星的10个,学堂在线的8个,自建3个,其余1-3个不等。其中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的课程数排名前三。慕课平台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慕课平台缺乏更新。部分高校虽然建立了慕课平台,但平台停留于形式,没有实质的内容更新。
(2)平台网站查找困难。和精品课程网站一样,大部分高校慕课平台很难通过高校官网、图书馆网站或教务处网站上查找到。
2 各省市高校课程联盟资源调研
课程联盟极大缓解高校间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高校课程联盟调研,截止至2018年8月15日建立高校精品课程联盟网站的5个;省级高校慕课平台的21个;两者都有的4个。
2.1 各省市精品课程网站调研
如表3所示只有少数省市进行了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但这些网站都拥有庞大的课程资源。同样各省市大部分精品课程资源都是2003-2015年的,没有更新。
表3 各省市高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2.2 各省市慕课平台调研
表4为各省市高校联盟慕课平台建设情况。显示大部分平台都依托现有大型慕课平台搭建,其中使用爱课程的8个,自建3个,其余平台都是3个。浙江省、重庆市、河南省的课程数居前三,这些平台联合省内高校完成高校间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表4 各省市高校慕课平台建设情况
3 意见建议
高校和各省市在课程建设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然而各高校和各省市课程资源平台都存在查找困难,内容更新不及时、缺乏互动等问题。针对目前高校课程资源建设情况提出以下意见:
3.1 统一课程平台,整合精品课程和慕课资源
精品课程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慕课平台具有灵活、自主学习、交互性强、传播广泛等优点。通过建立统一课程平台整合精品课程和慕课资源,不仅能降低维护成本,还能整合两者优势,更大程度实现课程资源的利用。
3.2 建设特色学科
学科特色是每所高校办学的魅力所在,高校因地制宜,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建设特色学科课程,可以提高本校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各省市高校联盟整合各高校优势学科,实现特色学科群服务。
3.3 加大课程资源的推广、互动
只有加大课程资源的推广,让更多的师生使用这些课程资源,才能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价值。通过互动能对课程资源给出最为公正、公平的评价,实现力度最大的质量监控。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有利的社交载体,在联盟高校的官网公众号、图书馆公众号及其它相关公众号设置相关栏目,增加推广渠道,让更多的师生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