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
——以“寻找老莞城”文化一日游活动为例

2019-06-11钟小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活化文物资源

钟小敏

(东莞市莞城文化服务中心,广东东莞 523000)

1 研究背景

现如今公众对于文化的需求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文物作为文化的载体,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施文化强国的战略,大力支持文物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同时“文博类综艺”节目的热播,吸引了大量的观众群体,各地的博物馆也迎来了参观的热潮,这不仅体现了大众文化需求的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昭示着传统文化的持续回归。在此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更加有效的活化文物资源,创新文物表达,将前人流传下来的文化传播到更广的区域。所以本文想通过“寻找老莞城”文化一日游活动普及莞城的文物资源,并希望对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 莞城文物资源介绍

莞城,位于东江之滨,自唐至德二年(757)成为东莞县治所在地以来,直至2004年东莞市政府搬离前,一直是东莞的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至今拥有126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漫长的岁月中,东莞人民共同创造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包括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和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也包括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民俗活动、表演艺术和手工技艺等,所以以莞城为例来研究文物资源活化利用具有极强的代表性。

莞城街道现存文物有15项,具体如下表1所示。

此外,莞城街道因其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现时拥有三个历史文化街区,分别是:象塔街历史文化街区、兴贤里历史文化街区、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内含过百座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

3 “寻找老莞城”文化一日游活动

3.1 活动目的

现时社会上已出现了很多与老莞城一日游相关的参观活动,比如在学校开展的赏学游、民间团队开展老街区一日游等,对莞城历史文化起了一定的推广作用,然而因社会机构始终对莞城文物及历史街区等知识不够全面、参观点开放的限制,往往只能为群众进行一个基础的介绍。

3.2 活动过程

活动主要采取“团体预约”的方式,后期也会增加个人报名方式。已开展的两期活动主要针对莞城联丰创意谷、莞城科技园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入驻企业进行报名,每批安排6名志愿讲解员引导。“寻找老莞城”文化深度一日游活动于2018年12月15日星期六上午在莞城人民公园拉开帷幕。当天参加活动的对象有联丰创意产业园进驻企业员工及其家属亲友共80余人。

其中主要的莞城文物旅游线路:人民公园——东莞县博物馆旧址——明伦堂财产信条碑亭——讴歌亭——象塔街历史文化街区——兴贤里历史文化街区——迎恩门城楼——容庚故居——却金亭碑——中兴路历史文化街区——可园。伴随着莞城志愿讲解队伍的热心讲解服务,参与人群跟随游览队伍了解了象塔街、兴贤里、中兴路大西路三个历史文化街区、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莞可园、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部分市级文物景点。

3.3 活动意义

通过本次“寻找老莞城”文化一日游活动,首先,可以让莞城人民更加了解本地现有的文物资源,通过参观游览以及志愿者解说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文化内涵,动员身边的亲朋好友参与到类似的活动中去,使莞城文化得到更有效的推广与传播;其次,一日游活动是活化文物资源的创新形式,对莞城推广本地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单位以此为参照,根据各文物及历史街区的特征,举办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文物在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得以更好地发展;最后,首批莞城文化遗产志愿讲解员的出色表现,赢得了群众们的一致好评,一方面给他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另一方面也会促使更多的人们参与到志愿者行列中去,壮大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队伍。

4 对文物资源活化利用的启示

“寻找老莞城”文化一日游活动只是文物资源活化利用的一种方式,这一方式值得众多地区进行借鉴学习,在新时期的背景下,伴随着民众对文物资源的关注,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文物资源活化利用的方式也要不断创新,跟上现代发展的步伐。

4.1 挖掘文物内涵

观众在参观文物的时候,往往只是通过文物的表像或者是简短的介绍来了解一个文物,最终他们对文物知识的获取也只能是片面,达不到传播文化的目的。要想使文物资源“活起来”,就要将文物自身的信息以及文物背后的信息呈献给观众,要挖掘文物的内涵,不仅要掌握文物的材质、工艺、年代等,也要掌握文物的背景,有的文物背后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有的文物有颠沛流离的历史,只有将文物所有的信息掌握清楚,才能为文物资源找到切实有效的活化方法。

表1 莞城街道现存文物名录

4.2 运用现代科技

现代科技应用于文物和博物馆展览的例子越来越多,展示的方式具有新颖性、娱乐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在文物的展览陈列中,在保持文化信息原本的呈现之外,也更加注重新技术与新材料的运用。通过有效的运用现代技术以及新媒体技术,将文物具有的内涵表现出来。

4.3 加强宣传教育

要想活化文物资源,就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让文物保持在原地不动,我们要在信息传播上下功夫,要在宣传教育上倾注更多的精力。新时期下,宣传教育的方式与手段也越来越丰富,文博单位可以根据文物的历史背景、展览馆内的陈列展览内容开展相关的宣教活动或者是专家讲座,吸引观众的同时也普及了文物知识。

4.4 开发文创产品

如今,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重要选择方式,众多文化场所的免费对外开放为人们提供了便利条件,参观文物的时候,人们获得了良好的文化体验。文物资源开放单位可以结合自身文物的特色,开发出比较有纪念意义的文创产品,使文物元素可以在文创产品上得到充分的体验,这不仅为观众提供了贴心的服务,还可以将文化价值完美的输出。开发文创产品,不仅使观众将文物元素带回家中,也极大地拉近了观众与文物资源的距离,加深其文化认同感。

5 总结

文物资源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如何有效的活化与利用文物资源值得我们思考。新时期背景下,要结合文物资源自身、科学技术、公众需要多方面进行文物资源活化利用,莞城人民对于文物资源的重视值得其他地区学习与借鉴,未来文物资源的活化也会是一个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活化文物资源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活化非遗文化 承启设计内核
我给资源分分类
文物的逝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