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植树造林技术的运用
2019-06-10杨奕
杨奕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但同时自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破坏,环境污染问题随处可见。除此之外,人们对于资源的过度开发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使人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植树造林工作开始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本文就植树造林技术的运用进行分析,为我国的植树造林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造林整地;植树造林;运用
中图分类号: S72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9.12.053
在目前众多的环境保护措施中,造林整地以及植树造林技术是使用性相对较多的措施,还能够满足过度开发导致的林木资源匮乏的补充需要,而且对工业化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植树造林技术的应用研究显得很有必要。本文通过不断的积极探索,总结出科学的使用方法,为我国环境资源的保护做出贡献,推动其可持续发展进程。
1 造林整地的意义以及具体措施
1.1 造林整地的意义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丰富,但我国的土地资源中存在大量的荒芜土地,且多处在地质复杂的区域,致使不确定因素众多,所以这些荒芜土地大多不适合耕种作物,但却是林木种植的主要区域。因此,造林整地环节十分重要,以确保树木可以存活并茁壮成长。对荒地中生长的杂草与灌木进行清理,可有效避免其与林木争夺养分,提升了土壤的透气性。通过造林整地,使树苗根部的成长得到保障,林木的存活率也得到提高,便于后期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植樹造林的效率及质量。
1.2 造林整地的具体运用
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要基于造林整地工作之上,造林整地工作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植树造林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整地工作的高质量完成也为后续的植树造林工作打下基础。应采用有效的整地措施,将整地工作的价值完全发挥出来。对将要施行整地的区域进行详细了解,在充分掌握该区域地形地貌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整地方案,常用的整地方法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化学除草法。借助化学药剂的喷洒对该地区的灌木以及杂草进行处理。化学除草法成本较低且较为实用,适用于各种地块,但由于化学除草法对环境危害较大,需尽量减少使用;二是割除清理法。将荒芜土地中的灌木以及杂草进行割除,然后,进行堆放或者焚烧进行处理;三是烧山法。作为最常用的一种造林整地手段,对灌木和杂草进行大面积焚烧,不仅可以确保有效清理杂草灌木,还可以促使土壤肥力得到明显提高。但烧山法很难提升土地的湿润度,相反,烧山法还存在着很大的森林火灾隐患,须谨慎使用。在通常的造林整地过程中,各种方法都有利有弊,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选用整地方法。除此以外,还有水平阶法、水平带法、反坡体法等,可因地制宜的选择并应用于整地工作中。
2 植树造林技术
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植树造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植树造林技术直接影响林木生态效益。目前,我国常用的营造林技术有分生造林技术、植苗造林技术、播种造林技术。
2.1 分生造林技术
选用根系、树枝、树干作为造林原料进行栽植的技术就是分生造林技术。从原有的成活植株上截取可大大减少育苗时间,也可降低育苗成本。因此,分生造林技术对栽植技术要求不高、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分生造林技术通常应用于松树、柏树、杨树、柳树等林木品种,且种植区域应当位于水分较为充足,土壤较为肥沃的地区,以确保分生造林技术应用的质量。
2.2 植苗造林技术
在我国植树造林过程中,植苗造林技术是最常用的技术,其造林原材料是选取苗木的根系来进行种植。环境适应性强是该技术的主要优点,并且没有较高的造林区域要求,因此在各种地形中被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缺点,植苗造林操作技术要求极高,应用成本相对较高,由于苗木根部非常容易出现损伤、挤压过度现象,从而导致变形或失水情况的发生,为确保植苗造林技术的高质量作业,必须采用专业的造林技术。除此之外,植苗造林的苗木成活率直接受苗木自身的水分平衡调节能力影响,在进行苗木运输过程中,也需要持续对苗木的水分情况进行监测管理,避免苗木失水过多的情况发生。在选苗和起苗环节都应当保证较短的作业时间,以维持苗木根系的最高湿润度。
2.3 播种造林技术
在植树造林的工作中,播种造林技术因其操作简单被经常选用,大面积的造林区域尤为适合播种造林技术。但播种造林技术通常对造林区域的土质及人文环境要求较高,需要水分充足、土壤肥沃,并且后期需要大面积灌溉与精细管理,也需要付出很大人力、物力和财力。
3 结语
目前,我国林木资源因人类的过度开发、工业污染等原因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因此,在植树造林技术上应加大研究力度。环境保护应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进行,避免恶化,在造林整地以及植树造林作业时,应当充分按照造林区域的实地情况选用合适的整地方法与植树造林,有效提高植树造林效率,进而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维涛,杨伟.造林整地及植树造林技术的运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6(12):179-180.
[2]黄芳松,田维新.造林整地及植树造林技术的运用[J]. 黑龙江科学,2016,7(10):86-87.
[3]韩军.造林整地及植树造林技术的运用[J].农业与技术, 2017,37(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