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3点半,一个妈妈的人生难题
2019-06-10韩逸
韩逸
从2009年开始,教育部发文,要求中小学切实减负,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随后几年,减负令频繁颁布,小学生的放学时间逐渐提前到了3点半。可是,3点半下课之后,孩子们或者留校托管,或者汇入城市各处形形色色的辅导班,都在延续着白天8小时之外的上课任务。
晓宇妈妈 小学三年级孩子的母亲
别看女儿刚刚9岁,我给她报课外辅导班的花费已经有十几万了。小学生的放学时间提前到了3点半,但是“课后3点半”成了一个难题,上班族父母根本没时间接送孩子。去年9月,北京市教委推出了校内托管班的政策,可以让孩子在学校里呆到下午5点钟。但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们孩子一天托管班都没上过。她班里的同学也都跟她一样。
一开始,老师就不停地提醒家长,托管不能出来活动,没有老师指导,只能老老实实地坐在教室里,“对孩子可能不是特别好的选择。”老师已经给了足够的暗示了,谁还听不明白这话?
何况也不用老师暗示。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外面拼命辅导呢,咱们孩子在教室里傻坐着,知识没学到,身体也没锻炼,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那些比较流行的辅导班,我基本都给孩子报过——钢琴、声乐、水彩画、机器人……人家报什么,我们就跟着学什么。钱没少花,可是孩子并不喜欢,为了抗议练琴,差点跟我断绝母女关系。让我意外的是,语文辅导班成了孩子最喜欢的地方。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老师会把很多脸谱化的名字变成一个个有意思的小故事。
学校倡导快乐学习,课后不允许留太多作业,孩子回到家,要花很多时间在观察小动物、背诗经这种事情上。我心里虽然知道这是教改的大方向,但是考试的标准没变,学生一个字经常只写两遍,造几个词,就算是学过了,她怎么可能记得很扎实呢?
和我小时候相比,我的孩子在学校里似乎是快乐了很多。可更多的工作转嫁到我这来了。我成了传说中看着孩子写作业的咆哮父母。即便每天做100遍心理建设,告诉自己要平和,要冷静,要耐心,可是看到三年级的闺女瞪着无辜的大眼睛看向我,不知道8除3是多少的时候,我怎么办?只有拍桌子了。这都是二年级就该会的题目呀。
我搞不懂,孩子到底是增负了还是减负了。最初的课后3点半政策,其实是为了给小学生更多休息、玩耍和自由学习的空间。但有限的教育资源摆在那,想要争取更好的中学,就只能逼着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往前跑。
对我来说,3点半放学和5点半放学唯一的区别,就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在校外学习,额外交钱学习还是家长辅导学习。除了要赚更多的辅导班钱,花更多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我没有别的选择。
潘茉莉 单亲妈妈
去年的一个下午,我和朋友见面聊天,不小心聊过了4点半。距离应该出发去美术班接孩子的时间,已经晚了20分钟。
这看起来很短的一段时间迅速打破了我的从容。我赶紧给女儿打电话确认她的位置。可女儿的手机没电了,电话那头只有提示已关机的服务音。我一下子慌了,又打给了女儿同学的父母,他们打给一起上美术班的同学,才确认女儿没出事。
我是个单亲妈妈,独自抚养女儿。为了方便接送她,我把工作调到了公司位于学校对面的项目分部,过一条街,就可以接她回家。
调动工作之前,我们俩之间隔着一张永远对不上的时间表。几年前她上幼儿园,4点半放学,我5点多下班,无论怎么紧赶慢赶,我都只能在晚上7点以后喘着粗气站在幼儿园门口,最后一个领走我的孩子。
女儿从来没有对我说过最后一个被接走是什么样的感觉,其他小朋友都被家长陆续接走了,而她只能等着,等到整个幼儿园只剩下她一个人。我猜,她其实也是挺不舒服的吧。
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幼儿园阶段,我还可以给老师每个月200块钱的费用,请她单独等我几个小时,可到了小学,这段时间成了交钱也买不来的痛苦。一二年级的时候,女儿3点半就放学了,而我无论如何也没办法来接她。
我曾经试着把女儿送到老人那里过寒暑假。可4位老人简直就是为了破坏我建立的规则和秩序而存在的。只要一把女儿送过去,饮食、睡眠、学习,全得乱套。没办法,我只能在父母和自己之间拉扯。来来回回至少搬了六七次家。我没有多少积蓄,攒了一点钱,我就搬出来住个一年半载,想给女儿一个好的环境。即便住着很便宜的房子,只租一年,我也会花几倍房租的价钱去装修它。如果钱花完了,实在没办法,就得再搬回我妈那里。
我有时候会想,有没有什么社区组织或者机构能把孩子们的业余时间更有效地利用起来呢?哪怕搭建一个读书角,有一两个人在那里看着,就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集体阅读的空间。那么像我这样的单亲妈妈,或者家里没有老人能帮忙的双职工,就可以放心把孩子托付到这里来。人家都是三足鼎立,三条腿支在那才是最稳的,而我一直是一条腿站着,没有任何第二个支撑点给到你的感觉。所以很多时候,我就不允许自己有任何问题出现。好像关在笼子里头的松鼠,一直在跑,停不下来。
于蓉 小学老师
去年8月份,学校刚刚规定可以报校内托管班的时候,我们其实更乐意学生放学回家——老师也是人呐。我们学校在昌平,竞争远没有海淀名校那么激烈,可是每一个主科和副科老师,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开会、教研、看班。唯一的备课时间,只能推到孩子3点半离校之后。
托管班的政策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家长的问题,可也把学生框在了教室里。按照规定,老师们确实不能再进行课后辅导,只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因为一二年级不允许留课后作业,孩子们只好干坐在教室里,和我们大眼瞪小眼。
我何尝不希望孩子们出去撒欢地跑跑?3点半下课本来就是为了给孩子减负的,上了一天的课,他们的心也早就不在教室里了。但是学校有规定,户外互动怕磕着碰着。
很多家长会把教育完全当做是老师的事情,他们经常在微信里留言说,老师,孩子表现不好您尽管骂,尽管打,我们教不好了,麻烦您费心管管他。说实话,不论我们如何尽力,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甩不开背后家庭教育的影子。
这些年观察下来,我越发觉得,学校教育没法代替家庭教育。每一个孩子,都像极了把他送来学校的父母。那些接送孩子总是连声道谢的家长,他的孩子也会很懂感恩,那些不怎么正眼看人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就算是资质很好,也会比较难相处,更喜欢挑别人的毛病。
在和父母相处的时间里,孩子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他们的样子。如果说家校共建有什么是最需要家长付出的事情,那就是在3点半之后的每一分钟课外时间里,尽力做好孩子的榜样。
(摘自人物微信公眾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