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感悟相结合的阅读教学探索
2019-06-10张晓燕
◆摘 要:所谓朗读感悟,就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对文本的语言文字及其描述的事物、事理有所感触和体验,从而达到领悟理解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强化朗读感悟,以朗读感悟作为主线推进阅读教学,是让语文阅读教学充满生机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朗读感悟结合,才能提高阅读能力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感悟结合;提高阅读能力
一、激活思维,由被动、机械的朗读变成了主动的朗读感悟
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这篇课文主要讲孙膑逆向思维,开局用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输了第一局,但后面两局分别用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结果在先输一局的情况下反败为胜。孩子们非常佩服孙膑,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齐威王如何反败为胜呢?孩子们对这一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许多同学都在自言自语:“上等马、下等马……”小组之间自觉展开了合作寻找答案。于是被动、机械的朗读变成了主动的朗读感悟。其实,许多教育名家都指出了要重视“感悟”,比如“语文教学具有重感情和感悟的特点”、“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感悟、吸收作品的精华”,但我认为感悟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心理功能,即它能使学生走出单纯的文本,摆脱教师的一家之言,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而领会作品主旨。比如前面讲到的田忌赛马。孙膑可以通过逆向思维,使田忌反败为胜,那我们是否也能逆向思维,使齐威王反败为胜呢?所以,这一节课,学生们不仅领略了孙膑的智慧,更加明白了思考问题“退一步海阔天空”、“换一个角度柳暗花明”的道理。
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在解惑答疑中促进读悟结合
学生的感悟基于读,质疑也基于读,而反过来这种感悟又促进了个性化的朗读。由此可见,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主动学习,“读”和“感悟”是多么重要。
例如,教学古诗《江南春》一课,教师引领学生学习《江南春》是晚唐诗人杜牧所作,全诗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对这首诗的教学,教师采取反复吟咏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大胆质疑,虽然他们的理解还不到位,有同学问了:“建筑有许多,当时肯定也有不少酒楼、客栈,为什么作者单写佛寺呢”?这个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杜牧是和尚吧!”“当时的佛寺漂亮吧!”“说不定只是随手一写,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教师查阅大量资料后发现当时的晚唐社会佛教盛行,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市井小民都相信因果,思想较为消极。诗人杜牧认为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南朝极为相似,而南朝信佛但仍未摆脱败落的命运,留下的只是空空的寺庙。作者的意图很含蓄,但却发人深思——今天的统治者是不是该以此为戒、奋发图强而不是仅将希望寄托在神佛身上呢?教师将这些资料告诉了学生们,他们开始自觉思考。有人提出:“老师,那我们不能用轻松的心情来读这首诗了,作者好像有一点无可奈何,应该读得低沉一些,慢一些”。“还应该有一点奉劝的语气吧。”《江南春》这首诗足足用了两节课,可自始至终,学生们探究品读积极性都很高,没有刻意强调译文的准确,没有故意规定语气的轻重缓急,但教师从学生的朗读中可以听出这不是简单的模仿、诵读,那是热切期待的有感而发的创造性朗读。
三、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达到“自见”的层次
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那么是“教书”还是用书“教”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提出了文盲的新定义:今后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或学了知识不会用的人。“仓库理论”已经过时,“两脚书橱”不再受欢迎,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力将被看好。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些教师包括存在这样的问题: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分裂开来,没有办法做到有机统一:不是将语文课上成文字练习课,就是上成思想品德教育课,阅读教学中更是如此,致使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把住了语文学科的方向,但我们往往只重视“知与技能”目标,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读为本”这一很好的理念被误读为“朗读为本”,完全忽视了朗读与其他目标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也不是从属,而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尤其是“读”与“感悟”之间的关系。古人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表面上看是强调多读,而在我看来,是在追求一定量基础上的质变——“自见”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读者自己主体性悟及文字所含的思想内涵。
四、把读作为感悟的基础和方法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主动学习,“读”和“感悟”是非常重要的。在读中感悟,就要把读作为感悟的基础,把读作为感悟的方法。我们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都具有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要通过学生的阅读,让它发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更要通过这些课文教会学生读书方法、习惯;在朗读中学会思考、学会感悟。也许初步的领悟是模糊地、粗浅的,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无论是清晰或者模糊,我们的阅读教学都应该使这种感悟达到影响学生心灵的效果,方法就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深化感悟。事实上,阅读教学中有感情的朗读,就是体会着读,就是带着某种感悟去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是装腔作势,不是把朗读技巧的学习和应用作为主要的训练项目。
总之,阅读教学要比翼双飞,朗读感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学生的自我内省、主动内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切忌只关注表面的热闹和形式上的目标达成而漠视甚至无视学生内在的真正达成。要把“朗读”和“感悟”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有感,以悟促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君.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水平的培养[J].读与写,2018,12.
作者简介
张晓燕,大专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學语文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