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企业财务集中核算的利与弊
2019-06-10周晓霞
周晓霞
摘要:核算是财务管理基础内容,其地位虽没有管理工作突出,但如果核算基础不坚实,便会使财务管理工作功能发挥受到严重限制,并不利于企业运营与发展。为探索出最佳的财务核算模式,本文将重点对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利弊展开讨论,并会针对问题提出几点应对策略,旨在提高企业财务集中核算水平,实现科学化财务管理与核算模式。
关键词:优势;集中核算;财务管理;监督职能;远程报账
所谓集中核算是指,单位或企业将主要会计工作统一集中在会计部门实施的组织方式。虽然集中核算模式具有诸多优势,可达到强化会计信息质量、规范核算行为等目标,但其同样也存在着一定弊端,实践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局限,需要引起各企业重视。为对企业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展开深入探究,各企业首先应对财务集中核算优势与不足进行明确,以为后续运用提供有利支持。
一、优势
(一)提升信息真实度,规范财务管理
在企业内部实施集中核算模式,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信息展开统一加工与处理,能够有效提高信息真实度,提升会计工作开展效率。同时因为集中核算模式下的财务工作较为独立,会定期进行集中办公,能够达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标,更加便于监督管理工作开展。此外不断总结与反思,也能够实现对企业内部各项财务管理机制的切实完善,可达到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规范的目标。
(二)强化会计监督,完善内控机制
实施集中核算时,会对会计业务处理过程进行公开化处理,每一笔资金支出与收入都会受到全程监督,资金使用更加规范,可达到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标[1]。同时由于资金使用全过程会受到全面监督,所以能够更好地展开事前预防、事中管控,内控工作开展效果更加理想。核算人员会对原始凭证展开严格审核,且在审核过程中不会受到相关领导人的影响,整体审核工作更加公平、规范,能够有效降低恶意财务处理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三)提高报表制定质量,遏制腐败问题
由于集中核算会统一展开报表编制,能够减少诸多中间环节,有效压缩报表上报时间,所以报表准确度以及时效性也会得到显著提高。而分离化的审批权以及财务监督权安排模式,也会有效减少财务事项处理问题,提高财务处理规范性与合法性,能够从源头起有效遏制各项腐败问题,提升单位人员、资金安全程度。
(四)规范成本控制,减少超支问题
集中核算的实施,有效改善了以往成本超预算问题无法及时处理的问题,核算人员会在各部门出现成本超支问题时,及时作出应对,不仅会对业务进行核销处理,同时还会拒绝为其办理相应业务,能够将成本问题影响程度控制在最低,降低企业相关损失,实现对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
二、弊端
(一)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待提高
集中核算工作量相对较大,单纯依靠人工很难完成,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展开相应工作。但目前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并没有达到相应标准,企业会将主要重心放在经济利益方面,对核算工作开展有所忽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相对有限,导致核算技术手段处于严重落后状态,对核算工作开展形成了直接限制。
(二)监督管理力度有待增强
监督管理力度有限,会对企业管理制度落实形成直接影响。部分财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可能会在工作中出现不法行为,致使做假账以及私吞公款等问题出现,对集中核算质量与效率形成了直接影响[2]。监督力度问题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监理人员重视程度有限,没有真正认识到核算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存在着监督形式化的问题;第二,监督机制有待完善,机制使用没有形成部门间的有效监督与牵制。
(三)人员核算技术有待提高
实施集中核算时,会计人员所需要承担的任务量也会随之增加,虽然有计算机对其进行辅助,但部分人员对于计算机的使用往往过于表面,只是将其作为记账设备,没有对报账部门业务事项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3]。同时人员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人才分配机制不完善以及选拔机制存在缺陷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
(四)物资管理、会计核算脱节
在实施集中核算模式之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可能会被忽视,无法得到有效管理,致使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入账,造成账实不符问题。该问题的出现,很容易会造成资产流失,会使企业遭受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建议
(一)增强监督职能,推行管理型核算模式
(1)为对集中核算优势进行有效挖掘与利用,各企业应对核算中心监督职能展开进一步强化,要在对人员核算意识以及核算监督意识进行强化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核算需要,对核算中心进行转型,确保其可以从单纯的核算型逐渐转变为管理型,能够将中心监督职能更好地发挥出来[4]。
(2)核算中心需摒弃原有概念,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与企业规范,对预算资金支付展开事前监督以及事中控制等管理,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以达到有效规避相应风险的目的,确保核算监督职能可以在企业运营与发展中得到更好地发挥。
(3)增强预算资金支付控制力度,要在进行资金支付之前,对资金支付合理性以及具体支付方式进行确定,应尽量避免在支付完成后再对支付行为进行确认。同时核算人員在收到预算单位的支付申请后,需要再次对支付合理性以及支付方式进行确定,要保证每笔资金使用科学性。
(二)强化内外部监控,保护财产物资安全
虽然集中核算模式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施集中核算之后,财政资金管理风险也会随之加大,企业需要增强内控手段,构建起健全的内部约束制度,以对各项风险形成有效防范。一方面,企业需要对每笔资金实施严格审查,确认原始凭证真实性以及合法性,之后才可通过审批;另一方面需构建大额费用审批机制以及超用款计划等审批机制,应通过对各项审批机制的合理运用,不断提高内控制度落实质量[5]。同时核算中心还应接受外部监督审查,应定期对资金支付审查情况进行公示,与企业形成良好的制约模式,以对企业财产物资以及财政资金安全进行保障。此外,为妥善解决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的问题,各企业要在实施集中核算过程中,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要按照集中核算特点,对固定资产展开科学管理,确保所有资产可以得到全面监管,能够真正做好及时入账,以对账目质量与准确性进行保证。同时需派专人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以对固定资产安全进行保障。
(三)增强内控控制力度,完善整体工作氛围
集中核算并不是单独一个部门的任务,需要企业内部多部门共同配合。因此企业内部各部门应明确认识到本部门在集中核算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主动参与、配合各项核算工作,遵守相应规章制度,以为核算工作开展创造出良好的氛围以及环境。同时各部门需对自身双向沟通能力进行强化,确定部门双方职责范围,有序展开相应工作。就财务核算角度来讲,核算人员一方面需要深入业务部门,优化相应操作流程,按照各项规章制度为业务部门进行服务,以通过零距离沟通,消除两部门间误会,帮助业务部门解决各项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加强两个部门人员沟通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以为核算工作开展奠定扎实基础。
(四)提升管理信息水平,推行远程报账、查账
在信息化时代,核算工作信息化水平,会对工作开展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形成直接影响。因此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在核算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构建起健全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以为核算工作开展提供有利支持。在进行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首先应展开核算网络系统、电子查询系统以及电子台账系统导等技术平台建设;其次应按照企业发展需要以及集中核算实际要求,展开核算系统建设,以对核算工作开展形成有效辅助;最后按照企业经济状况,适当增加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集中优势力量进行集中核算技术研发,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完善,从而为核算工作开展提供优质的信息技术支持[6]。此外还应设置远程查账以及报账系统,保证所有核算所需数据都能及时传送到核算部门,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免去人员来回奔走的负担,减少核算工作开展任务量,进而高质量完成远程监督以及管理工作。
(五)优化人员分配机制,完善人才选拔机制
为保证各项核算工作开展有序性,企业还需对核算人员分配制度进行完善。应按照集中核算具体内容以及企业经营流程等,对人员岗位展开科学分配。同时要按照人员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水平,对人员权责进行确定,挖掘人员潜在能力,帮助其更加全面的掌握核算工作流程,以为核算工作开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在进行岗位职能划分时,要按照实用原则,科学进行划分,以保证整体工作落实效果。管理人员需按照财务集中核算工作以及内部管理方案,对核算工作流程进行制定与优化,且要对各岗位责任进行确定,以对岗位职能发挥质量进行保证。同时,还要对现行人才选拔、激励以及惩罚等机制进行改进,需保证人员综合能力水平。为激发核算人员工作热情,企业应对相应约束、激励机制进行完善,需对人员日常工作态度、情况以及能力等展开考核,实施绩效奖励机制,将物质、精神以及职位提升等奖励与人员工作进行挂钩,从而对人员工作热情形成有效带动,确保其能够更好地为集中核算工作进行服务。
四、结束语
虽然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存在一定弊端,但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各企业应加大对财务集中核算模式的研究力度,要按照企业经营实况与今后发展规划,客观对集中核算模式优劣进行权衡,进而通过优化人员分配机制以及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等手段,将集中核算优越性充分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之中,以达到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稳定性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丽萍.企业财务集中核算的内部审计现状及建议[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 (4).
[2]刘世亮.論建筑企业财务集中核算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
[3]王瑞梅.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利与弊[J].中国总会计师,2018.
[4]刘红.企业财务会计集中核算问题探析[J].中国商论,2018.
[5]蒋璐.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下财务管理分析[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 (7).
[6]卢洋.企业财务会计中集中核算问题与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18 (13):15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