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如西风 音定陇原
——作曲家赛音艺术掠影
2019-06-10文/禾石
文/禾 石
赛音(1973—),男,蒙古族,出生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西北民族大学教代会第八届常设主席团主席、音乐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青年音乐家协会主席、甘肃省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副主任、甘肃省诗歌创作研究会副会长、兰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音乐舞蹈艺术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音乐领域分委会专家委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期全国优秀青年词曲作家高研班学员(2016);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优秀青年词曲作家特培班学员(2017);国家音乐类专业刊物《中国乐坛》编委。
1995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在西北民族大学从事教学工作至今。先后担任学院《作曲》《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西方音乐史》《音乐名作赏析》《20世纪西方音乐概论》等多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97年随国家民委“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团”出访德国、荷兰、比利时、芬兰等国进行进行演出及文化交流,受到了国家民委的嘉奖表彰。期间,1999年—2000年在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课程班学习进修,师从吴式锴教授学习和声,2002年考取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首届硕士研究生,师从尚德义教授学习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师从李曙明教授学习音乐美学,在学期间获得了“优秀研究生”等多项荣誉称号,为后来的教学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多次获得学校“十佳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成才奖”、“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教学成果一等奖”、“政治思想工作先进个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等多项表彰奖励;担任班主任工作8年期间,所带的班级先后都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和全省优秀共青团支部,多次带学生深入农村、偏远地区进行“三下乡”及社会实践活动,为基层观众进行演出,还获得过“全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多项奖励。多年来,在《音乐创作》《歌曲》《音乐教育与创作》《音乐周报》《儿童音乐》《音乐生活报》的各类全国性刊物发表了400余首音乐作品,发表了《论尚德义的合唱作品创作》《高校艺术教育刍议》等论文30余篇。
教学之余,赛音坚持创作,笔耕不辍。多次随甘肃省音乐家协会赴基层进行创作采风活动,收益颇丰,在创作理念和创作水平上都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创作了许多富于时代感、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作品,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其音乐作品极具个性,又不失传统提倡的精技手法,受到业内的重视和好评。主持并承担多项国家艺术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
多次获得全国、全省各类奖励,2013年入选“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4年获得“甘肃省第三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多次担任各类大型晚会音乐总监,并创作了大量富于时代感、民族性和地域性的音乐作品,其中为“伏羲大典”创作的《乐舞告祭》、为临夏州创作的州歌《大河之州》、为甘肃省中医药大学创作的校歌《草木仁心》、为东乡县创作的县歌《我的东乡》等作品在各地广泛流传,体现了高等院校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个人事迹先后被《人民音乐》《音乐创作》《中华儿女》《词刊》《歌曲》《中国乐坛》《北方音乐》《甘肃日报》《甘肃广播电视报》《兰州日报》等多家刊物作为人物专访报道。所创作的音乐作品由国内外多位著名歌唱家演唱,并在中央电视台、省市广播电台中播出。2019年面向社会成功举办作品演唱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演唱会进行了专题报道。
赛音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多次被媒体以各种形式播出。2007年6月,在全国艺术歌曲研讨会上演出了他创作的艺术歌曲《我以我血荐轩辕》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专家们认为,《我以我血荐轩辕》这首作品瞩目鲁迅先生个人的内心独白,对人物内心的刻画深刻、细致入微,在戏剧化的音乐叙述中隐含着对社会中人类思想、道德沦丧的忧思以及对未来美好前景的期盼。2009年,创作的歌曲《依恋的土地》(邵永强 词)、声乐套曲《鲁迅》等作品多次获国家及省级奖项百余次,创作作品在甘肃省第五、六、七、八届敦煌文艺奖分别获得一、二等奖;第三届西北音乐节歌曲评选一等奖;在中国音乐家协会、甘肃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二、三届“西风烈、绚丽甘肃”“如意甘肃”歌曲征集活动中在三首作品入选“专家推荐优秀作品”(分别排名1、2);所指导的学生获得全国全省各类音乐创作奖项百余项;2012年6月,赛音创作的歌曲《老地方》(刘顶柱 词)被教育部21世纪校园歌曲征集活动评为“十佳歌曲”等奖项。
通过20多年的教学实践,赛音的教学成果也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作曲人才,2009年被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以来,已培养20多名硕士研究生,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岗位上成为业务骨干。他对待所有学生的作品无论是创作技法还是美学追求上都认真启发、精心修改,要求学生以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对待音乐创作,所有作品的后期制作到录音环节都严格把关,并坚持亲自监棚,使学生直接感受到音乐作品从课堂初稿到最后音乐成品完成的全部环节和过程,对他们进行言传身教,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创作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音乐作品。赛音担任学科带头人的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被教育部列为全国特色专业,得到业界的充分肯定。2013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和甘肃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西风烈、绚丽甘肃”歌曲征集活动中,赛音指导的学生多人次获奖,并被《人民音乐》《词刊》《歌曲》《甘肃日报》等多家刊物报道。所担任学科带头人的“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被教育部列为全国特色专业,得到业界的充分肯定。
2012年,赛音担任领导职务以来,对待工作始终充满着强烈的工作热情,发挥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态度,一心一意为提高音乐学院的教学管理水平孜孜不倦地追求。在工作中大胆实践,努力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助人成功”的办学理念,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带动学院的教学工作,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力量,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学院的教学工作整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连续几年每年面向社会举办新年音乐会以及各类大型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广受好评,使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2018年随教育部出访美国,参加“中美教育合作论坛”,2019年4月参加“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院长论坛活动,2019年5月担任第十六届文华大奖音乐舞蹈组终评工作评委,不断使音乐学院对外交流和影响进一步得到提升。
赛音主要代表作品(声乐部分)
《不忘初心》(汪小平、王彬 词 王丽达 演唱),《背着月亮走》(刘顶柱 词 吕继宏 演唱),《回家吃饭啦》(刘顶柱 词 汤非 演唱),《高原上的白杨树》(邵永强 词 黄金中 演唱),《妈妈的女儿》(杨玉鹏 词 苏玮 演唱),《把心留在这地方》(刘顶柱 词 王莉汤非 演唱),《绚丽甘肃》(王彬 词 兰天演唱),《东方微笑》(陈田贵 词 王丽达 演唱),《我在另一个地方想你》(杨玉鹏 词 红霞 演唱),《依恋的土地》(邵永强 词 戴红霞 演唱),《前进吧、大船》(者永明 词 者也 演唱),《美丽的临夏》(李均 词 李得盛 演唱),《回望》(段春芳 词 王莉 演唱)等。
陕西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歌曲作品选登
歌曲赏评
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评奖,陕西于《西部扬帆》《庄稼人把秧歌扭起来》同时获奖,实属不易。两首作品虽然都应用了西北音乐元素,但风格截然不同。正是因为一首涉及西部大开发,而另一首则是歌唱当代农民的生活状态,具有个性鲜明,题材优势的特点。如此,两首作品获奖就不奇怪了。《庄稼人把秧歌扭起来》以男女声对唱,一问一答的形式,呈现农村的新气象、新面貌,歌词和旋律都十分符合西北人的豪爽性格特征和生活方式。整首歌曲语言朴实,以群众口语化的表达,展现“闹秧歌”的火热场面及劳动人民经历磨砺收获成果的激动心情。具有陕北色彩的音乐风格为整首歌曲增添了乡土气息,欢天喜地、直抒胸臆,为我们打开一个黄土地闹秧歌、过节庆的热烈场景。
原创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