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中感受姑苏文化

2019-06-10任迎霞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全曲乡思寒山寺

文/任迎霞

初识姑苏,在求学时的诗句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引发羁旅之思的夜半寒山寺的钟声更多的是对人灵魂的一种回归性召唤,与之对应,富贵温柔乡姑苏是该被抛弃的华丽幻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中的姑苏文化亦是如此。

国家一级作曲家、陕西省交响乐协会会长崔炳元先生创作的交响音画《姑苏人家尽枕河》全曲12分钟,取意唐代诗人杜荀鹤的《送人游吴》。第一部分(慢板),描写“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的水乡景色。音乐素材选自昆剧《牡丹亭·游园》片段,主题在木管乐器的引子后,分别由长笛、小提琴、大提琴上奏出。以木管乐器组的二度叠加的长音和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组的钟琴、颤音琴、竖琴的分解琶音式的进入。梦幻般迷人的姑苏印象如画卷般展开,杏花春雨,黄昏雨巷;小桥流水,春船绮罗……寒山寺的钟声洪亮空阔,正穿透历史的层层浓墨华彩。接下来长笛第一次奏响音乐主题,旋律就像炊烟袅袅,布谷声声起,惹起人无尽乡思。单簧管、双簧管音色清丽灵动,情感细腻悠长,是缭绕于耳际的温婉密语,更是至美至情至性的一缕幽思。有着光影之于暗室的至柔却刚的穿透力,轻而易举就打开了人的情感密码。接下来是弦乐器组由第一小提琴对主题音乐的唯美再现,小提琴加奏像化妆师,倾向于对自然美的烘云托月式的抒情,是对明丽色彩的工笔勾勒和细腻描摹;而大提琴更像是沉思,像呓语,有油画般的质感,进行着灵性的思索和渲染,音乐充满了无可名状的深邃思绪。木管乐器组用跳跃的六连音作为主体旋律的陪衬,进而转调全奏处理,将浓郁的情感蔓延,将唯美的画面徐徐展开,将姑苏特有的文化符号,在昆曲游园的氛围里一点点清晰呈现,娓娓道来……

第二部分(小快板),描写“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的市井风俗,音乐素材来自评弹中三弦与琵琶的个性音调。以木管乐器组的单簧管作为主奏乐器展现出了苏州的人情风物以及市井的风俗常态,音乐画面感很强,处处活色生香,流光溢彩,充满了现代感。弦乐器组的拨奏体现出了传统的评弹个性音调,描绘出一种灵动的正精进气质。接下来进行的一系列音乐织体的随性泼墨和复调化对比着色,将一种安然自处的生活信仰悠游于古典与现代之间:画面在音乐中流动,光影在水波间跃动,发展的节奏在大时空下律动。然而这一切也都没有脱离苏州评弹的家长里短、菱藕丝绸、吴侬软语、春船绮罗……随着主题不断的发展升华,大志趣与小情调完美联袂,让苏州评弹有了人本位的持守自得的昂扬姿态,完成了现代姑苏人文情致的淋漓展现。

第三部分(较慢的行板),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是“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的情感描写。第三部分音乐素材是前两个部分素材的融合,并且用独奏大提琴来表现“乡思在渔歌”的悠长情思。长笛犹如东方夜莺,再一次美的摄人心魄。而这次是全景式、全方位的音乐升华和画面再现,强化了隽秀清雅的格调,管弦乐的全奏更突出了诗意的栖居这一宏大的人生命题。大提琴独奏是浓墨重彩的点睛之笔,把历史的烽火云烟和所谓的“靡靡之音”都转化为深情的低吟浅唱,既包容兼蓄,又自持自得,让姑苏文化散发出历久弥新的恒久魅力和活力。全曲在将要结束的时候,推动式的弹拨演奏给人印象是另一种胜景即将展开,然而随着一个干净利落的结束音,让听者的期待嘎然搁浅,于不确定中形成乐曲行进与观众期待之间的戏剧性冲突,把全曲饱满丰盈的情韵于留白处瞬间升华,美感倍增。

在传统文化里,他乡与故乡,一直是界限分明的存在,然而这首乐曲却于无形中将思之乡与归之乡哲学化统一—如去亦如来,让这部音乐作品散发出无限的文化魅力。

猜你喜欢

全曲乡思寒山寺
寒山寺:一个诗里的地方
萨拉萨蒂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艺术特征分析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山水 [外二首]
月夜乡思
乡思
丁酉春日重过寒山寺三首
《西江月·乡思》创作心得
姑苏情·独于寒山寺感兴
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