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 保安庆一方平安

2019-06-10包冬冬

劳动保护 2019年6期
关键词:安庆市安庆危化品

文/本刊记者 包冬冬

从“8828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安庆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到创新组织架构、厘清行业监管职责,安庆市的多项创新突破,都为其实现连续15年未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良好成绩奠定了基础。

《安庆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论证会现场

“1月11日,我省‘铸安行动’一号工程——安庆石化危化品码头及油气输送管线迁建项目正式投入运营了,终于解决了安庆市乃至安徽省的一大安全隐患,更消除了生活在周边的约8万余人多年的担忧。”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厅长张海阁在回忆这一迁建项目时,就像放下了多年横亘在心头的石头一样轻松。

是什么项目涉及8万余人的生命安全?又是哪些有效措施,力保人民安全?近日,本刊记者走访安庆市应急管理局及中国石化安庆石化公司(以下简称“安庆石化”),一探究竟。

不惜重金 迁建管线

张海阁提及的安庆石化危化品码头及油气输送管线迁建项目,即“8828项目”,因为2条管廊带一条全长8.8 km、另一条全长2.8 km而得名,更因为项目作为安徽省委省政府安全生产“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而广受关注。

1974年,安庆石化建设了一条从安庆城市外围绕城北到达城东的油气码头、全长8.8 km的油气管廊带。2001年,安庆石化又建设了一条从厂区沿城市西郊到达西门的液态烃码头、全长2.8 km的液态烃管廊。

两条管线兴建之时,周围廖无人烟,但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原本“孤独”的管线逐渐成为了城市居民的身边一景。据统计,管线沿线两边200~300 m范围内常住人口约为8万余人。

安全距离不足、与市政管网交叉并列、埋地管线腐蚀、周边居民存在严重不安全行为……油气管线穿城而过,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问题。尤其是2013年山东青岛11·22中石化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在对安庆石化油气管线进行全面安全风险评估后,提出的安全建议措施第一条就是:“从保障城市公共安全角度出发,安庆石化厂际油气管道必须改线。”

2014年6月,“8828项目”启动,至今年1月投入运营,前后5年时间,总计投资23.81亿元。而今,总长5 700多米的油气输送管线沿安庆市狮子山西麓横跨沿江西路,通往沙漠洲新建码头,避开了所有的人员密集区及敏感区,终于让安徽省委省政府、安庆市委市政府、安庆石化以及周边居民放了心。

回顾项目建设这5年,各方都倾注了心血。安徽省三位省长亲自督办项目;安庆市委专题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各种问题,包括新建管廊带路线确定,新建危化品码头总平面设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施工中的新旧管线安全等。

安庆石化不惜资金,采用了最高安全等级的工艺及设备,广泛运用管道自动检测报警装置,随时发现问题、快速检测、远程操作控制;在敏感区域,加设视频监控设备;在码头区域,增加雷达预警系统;组建一支业务能力、专业素质高的专职巡检队伍,全天24 h守护,与先进的监控系统共同守护新管线的安全……。

据介绍,安庆石化旧有管线已全面停输。停输前,为了确保安全,安庆石化在旧有管线全线安装可燃气体报警仪;增加管线检测频次;委托国家级有资质的相关单位对旧有管线进行评估,制定21项防范措施,逐一落实;发动周边居民,一旦闻到异味并举报,就给予奖励。不管是不是管道泄漏,只要有居民打电话说闻到了异味,安庆石化就马上派人去现场,并给举报人奖励。

虽然明知这些管线就要报废了,但是安庆石化依旧不计成本进行维护,仅企业自身就先后投入了9 000多万元,用于管线更换、加装视频监控设备等,目的只有一个,保证停输前后都安全。

危化品安全管理的法制突破

石化产业是安庆市的首位产业,化工企业的安全就是安庆经济建设与发展的生命线。“8828项目”顺利投入运营只是安庆市维护“生命线”安全发展的多项举措之一。2019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安庆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更是安庆市在危化品安全管理上的重大突破。

目前,安庆市共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38家,经营企业675家(其中在营加油站238家、油库3家);危险化学品运输公司19家;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发证3家。安庆市有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一级35个,二级3个,三级9个,四级12个,涵盖十几个行业、上千种产品。因此,要想实现安庆市高质量发展,安全稳定是基础,首位产业是关键。

随着安庆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危险化学品生产出现了诸如车辆流动加油、新型醇基燃料推广、安庆高新区凤凰创业园化工研发企业的入驻等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在上位法中都没有相关规定。同时,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危化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规定不够具体明确、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不够统一,导致出现监管体制机制和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等问题,因此,立足于安庆市实际,制定专门的地方性法规进行规范十分必要。

安庆石化危化品码头 包冬冬/摄

2017年9月,安庆市人大常委会牵头成立《条例》立法工作协调组,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责任分工。为了保障《条例》的顺利出台,安庆市人大常委会重点针对安庆实际,把现有的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上升为地方立法,将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性规定上升为地方立法,对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对法律法规空白进行了丰富完善,既做了立法探索,又立足实践根据,充分体现了安庆特色。

2018年10月21日,安徽省安庆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条例》,它是安庆市审议通过的第一部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也是全省乃至全国设区的市首部关于危险化学品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安庆市危险化学品监管进入了规范化、法治化的发展轨道。

《条例》分为“总则、规划建设、安全管理、应急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六章共五十一条,解决了一直困扰安庆市社会各界的危化品生产经营安全问题,实现了有法可依,也能给全国各地危化品领域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法制参考。

《条例》一是体现全周期安全管控。从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到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经营、使用、运输、废弃处置的各个环节,均提出了要求和规定,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相比,增加了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规划和建设的内容,突出危险化学品“从生到死”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无缝连接”的安全管理。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全覆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仅对安全监管、公安等8个部门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职责作出了具体规定。《条例》进一步强化了生产经营单位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方面的主体责任,明确了各个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细化了属地政府和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的属地责任,为落实“三个必须”要求提供了法律支撑。

三是突出问题导向。对现行上位法没有明文规定的流动加油车加油、醇基燃料、危险化学品停车场、“违法所得”界定等监管空白,作了明确规定。特别是《条例》第二十九条明确: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公共专用停车的建设和管理,为安庆市彻底消除路边停放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事故隐患提供了法律保障。《条例》第二十六条从条件准入、加油车的安全要求、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等几个关键风险点着手,对现场加油行为进行规范,尽可能管控风险。

四是体现地方特色。安庆市高新区凤凰创业园目前入驻的研发企业有20多家,后续还有更多企业入驻。这些企业利用实验设备从事研发活动,研发过程中基本都会使用到危险化学品,而且品种繁多,缺乏有效的监管。《条例》从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园区的监管制度两方面作出了规定,规范研发企业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创新组织架构及责任机制

从耗时五年迁建成功的“8828项目”,到全国首部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安庆市的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围绕创新不放松。

一是创新组织领导架构。安庆市委市政府严格贯彻《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负责研究安全生产领域重大问题;市安委会负责部署年度重点任务;市大安全领导小组会议负责推进解决安全生产领域重点、难点问题。市委、市政府将生产安全与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态安全、信访维稳等“五大安全”,作为重大的政治问题和民生问题。

尤其是,安庆市成立全市大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双常务”“双办公室主任”负责制,市委书记和市长一并担任组长,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和市政府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和市政府一名副秘书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市应急局等22个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

二是创新责任落实机制,厘清各层次监管职责。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市安委会印发的相关文件,安庆市对液化气换气点,民房出租,废品回收站,大型氢气球、农家乐、漂流、玻璃栈道等新业态旅游项目,餐饮行业,商贸物流市场等市直职能部门之间职责不清,相互推诿、扯皮的26个重点问题,逐一厘清安全生产行业监管边界,属地监管和分级监管边界,后又进一步对农村道路、农民自用船、农村沼气和池塘等4项责任不清的问题进行明确。

从重金投入、法制突破到责任制厘清,安庆始终坚持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力保一方平安。

猜你喜欢

安庆市安庆危化品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从一起案例谈如何认定危化品的代加工行为
鱼殇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淮安市构建危化品安全监管新格局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我想养一只猫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安庆市小精灵画室抗疫作品
安庆市水产路桥梁设计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