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绣花功夫”守护芜湖安全

2019-06-10安徽省芜湖市应急管理局

劳动保护 2019年6期
关键词:芜湖市应急生产

文·图/安徽省芜湖市应急管理局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安徽省芜湖市风险隐患大量存在。针对这一情况,芜湖市以安全生产领域改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绣花功夫”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安徽省芜湖市市长贺懋燮(右一)检查长江大桥建设安全

近日,安徽省芜湖市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芜湖市建设成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到2025年,全面建成城市安全运行状态监测监控预警系统,实现城市安全风险管控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到2035年,全市安全发展体系更加完善,安全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安全发展城市。”

“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随着芜湖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机动车辆等逐渐增多,不安全、不托底的风险隐患大量存在。城镇燃气、地下管网、民用电梯陈旧老化等问题凸显;城镇老旧小区消防通道占压、堵塞;农村道路安全隐患点多、面广、量大,风险明显加大。伴随着大型物流、农家乐、特色小镇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安全新老问题交织并存,风险因素越发增多。

近年来,芜湖市也发生过社会影响较大的安全事故,如杨家巷某小吃店发生瓶装液化石油气泄漏燃烧爆炸事故,造成17人死亡,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暴露出城市安全管理存在不少漏洞和短板,包括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城市安全发展规划滞后于经济发展规划,隐患排查有盲区死角等,给城市安全发展敲响了警钟。

安全发展是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芜湖市以安全生产领域改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布局应急管理、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等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安全社会治理新格局,促进建立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的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以“绣花功夫”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生产生活环境。

从“九龙治水”到“五指并一拳”

城市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涉及的职能部门和管理层级多,需要用系统思想进行综合治理。但长久以来,由于城市管理条块分割、权责不清、职责交叉,导致政府的公共安全意识参差不齐,安全政策执行力度大打折扣。

为此,芜湖市以机构改革为主线,提前谋划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将全市应急救灾资源、力量、人员进行有效整合,加快构建“统一指挥、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有力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映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2019年新年伊始,芜湖市委、市政府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审时度势、通盘考虑,整合“1+8+4”职责组建成立应急管理局,其中“1”是原安监局职责,“8”是市政府办公室的应急管理职责、市公安局的消防管理职责、市民政局的救灾职责、市国土资源局的地质灾害防治职责、市水务局的水旱灾害防治职责、市农委的草原防火职责、市林业局的森林防火职责、市地震局的震灾应急救灾职责,“4”是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救灾减灾委员会、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市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职责,负责自然灾害类、安全生产类应急救援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以及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至此,芜湖市应急管理事业揭开“立足新起点、牢记新使命、践行新职能、勇挑新重担”的新篇章。

在应急管理机构的组建基础上,芜湖市还将建设综合应急指挥系统,在市指挥城市协同创新中心开发的市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基础上,重新规划设计建设,整合完善部门检测、监控等信息资源,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共享的倍增效应,及时对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质灾害、安全生产、地震灾害、消防火灾等风险信息发布、推送、决策、防控,提升应急管理智慧调度能力和水平。同时,探索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联动机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联动机制。

从“经验式管理”到“科学式管理”

2019年,芜湖市将全面落实《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以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为引领,科学制定城市安全发展规划,加强城市交通、供水、排水防涝、供热、供气、供电、地下管廊、轨道交通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强化对城市重要基础设施设备的监测监控,建设城市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提升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其中,由政府组织,委托第三方机构,每5年对城市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估,组织重点区域、行业的安全评估工作,制定安全风险清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建立城市安全风险管控信息平台,绘制“红、橙、黄、蓝”四色等级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根据评估结果,编制城市安全风险白皮书,及时更新发布。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地下空间、公园景区、商场超市、大型城市综合体等重点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风险较高的大型群众性活动的风险评估和监测力度,科学评定风险等级,建立大客流监测预警和应急管控处置机制。

目前,芜湖市拥有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1支,以市消防救援支队为主,共计407人。在防汛抗旱、交通、危化品、公共卫生、教育、海事、安全生产等行业领域,现有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167支共计1 000余人,基本覆盖了突发事件易发、多发的行业领域。依托芜湖融汇化工有限公司组建有危险化学品专职救援队伍1支,现为省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融汇队,现有救援队员10名。全市高危行业建立兼职应急救援队伍30支,其中危险化学品类21支,矿山类9支。

安徽省芜湖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哨兵(居中正面)检查防汛大堤安全

建立市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现有成员32名。建立各行各业专家库,现有专家438名,覆盖防汛抗旱、交通事故、危化品、公共卫生、教育、海事等领域。现有基层应急信息员3 600余人,实现县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

此外,还按照“远近兼顾、分级建设、平战(灾)结合、均衡布局、道路畅通”原则,结合现有建筑物、绿地、公园、广场、人防工程和人口密度、安全因素等情况,启动应急避难场所(疏散基地)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布局应急避难场所。目前,已在市中心城区规划8个应急避难场所,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的应急避难体系。2018年,芜湖奥体公园被省地震局评为Ⅰ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并按照Ⅱ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标准对大阳·湿地公园进行了建设。

从“事后治理”到“事前安全监管”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时期,各种传统风险和非传统风险相互交织,城市安全领域的各种不稳定、不可测因素明显增加,城市安全管理存在很多“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的问题。与其事后治理,不如加强事前安全监管,全面防控城市安全风险。

芜湖市严格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全面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以及班子成员对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责任。建立安全生产约谈制度并组织实施,落实党政领导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建立市安委会下设专门委员会制度,强化一岗双责制度落实。全面实施《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意见》,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完善安全生产考核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

狠抓攻坚行动。以容易引发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消防火灾、非煤矿山等为重点,重执法、排隐患、强宣传,打好“五大攻坚战”,即突出重点时间节点、打好隐患排查攻坚战,突出重点行业领域、打好专项治理攻坚战,突出重点企业场所、打好监管执法攻坚战,突出重点工作任务、打好宣传教育攻坚战,突出重点环节事项、打好应急保障攻坚战。

狠抓风险防范。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常管长严、常态长效,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强化全过程安全监管、全覆盖排查隐患、全方位防范风险、全链条落实责任,切实防范大风险、治理大隐患、杜绝大事故。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风险查找指导手册》,全方位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和辨识。

狠抓执法处罚。紧盯高危企业和人员密集型场所,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联合执法、集中执法、精准执法,加大检查频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上限处罚、追究法律责任“四个一律”执法要求。

2019年是芜湖市应急管理局组建之年,今年,芜湖市将以机构改革为主线,提高站位,转变思路,开拓进取,紧盯安全生产这个基本盘、基本面,为应急管理工作开好头、起好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和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芜湖市应急生产
芜湖市银鸿液压件有限公司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芜湖市银鸿液压件有限公司
芜湖市银鸿液压件有限公司
用旧的生产新的!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产》)2012年第5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