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也是奢侈品
2019-06-09张小红
张小红
说到蜡烛,就不能不提与它息息相关的白蜡树。中国北方温带地区有一种常见落叶乔木,树皮灰色,对生的叶子不仅带有锯齿,还是奇数羽状复叶,树梢常常挂着一串串扁平状的条形果实,这多半就是白蜡树家庭的成员。
白蜡树是梣的通称,属于木樨科梣属家族,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是欧亚大陆和北美温带森林中的常见树种,中国有二十多种,但多数为人工栽培,且栽培歷史悠久,分布甚广,从南到北均有。
虽是木樨科成员,但白蜡树的花特别不显眼,没有花冠,只有花蕊,可以说是花界的“丑小鸭”。不仅如此,花还是单性花,雌雄异株,每年春天,雄株分枝上数十上百朵雄花热热闹闹地挤在一起,产出大量的花粉,风负责把花粉吹送到雌株花朵的柱头上,授粉任务圆满完成,雌株就担起了结果的重任。秋天果实成熟变干后,鼓起来的一端是果体,里面包含一粒种子,另一端则是略宽而扁平的果翅部分,薄如一层纸,带着果体随风飘散,落地生根。
不过,白蜡树家族中也有不靠风媒传粉的,如小叶梣的花,它们仍保留了完整的白色花冠,是靠昆虫授粉。
白蜡树名字与蜡有关,可本身并不产蜡。蜡烛的主要原料为白蜡,《癸辛杂识》中提及了白蜡的提取工艺:“至八月中剥而取之,用沸汤煎之,即成白蜡矣。”原来,白蜡来源于白蜡虫的分泌物,它主要寄生在女贞、小叶女贞和白蜡树等植物上,能产蜡的是白蜡虫的二龄雄幼虫,它们在体表分泌蜡丝,随着生长发育,蜡丝积攒成花状覆盖虫体,称作蜡花。古人用树叶包裹着白蜡虫,扎上几个洞,挂在女贞或白蜡树上接种,用不了多久就能收获大量蜡花,蜡花收下来需要加水,用大火熬煮,之后水面会浮起一层白蜡。白蜡熔点为82.9摄氏度,质地硬而脆,燃烧时不会变成液态,此时,蜡烛才能制成柱状体,而这项工艺直到唐朝才被人们掌握。
小时候,蜡烛是物美价廉、家家必备的应急照明用品。可在古代,蜡烛曾是古代王公贵族、富贵人家才能用得上的超级奢侈品。西晋时,石崇与王恺斗富事件曾流传一时,《世说新语》记载:“王君夫以饴糒澳釜,石季伦用蜡烛作炊。”说的是王凯家里用糖水刷锅,石崇家则把蜡烛当柴烧,彼此斗富,争做土豪中的土豪。即使到了唐宋时期,制腊工艺已经成熟,但蜡烛还是奢侈品。以北宋为例,白蜡每支400文,但10文钱就能买到一斗粮食,一斗相当于6.25公斤,即一支蜡烛可以换250公斤粮食。而灯油一升100文,且多为植物油,花5文钱打一壶,既能点灯又能食用,一举两得。所以,别说普通百姓,就是殷实人家也轻易不用蜡烛。
实际上,有的植物无需通过白蜡虫,也能产蜡。例如漆树科的野漆树和木蜡树,是从成熟果实里提取蜡质,但木蜡熔点低,只有50摄氏度到55摄氏度,制成某些场合使用的低温蜡烛,如日本的“和蜡烛”。而南美洲有一种棕榈科植物巴西蜡棕也能产蜡,叶片上的白色粉状蜡质,一棵树上一次就能采300克左右的纯蜡,全世界年产量约两万吨,是用途最广的植物蜡。巴西棕榈蜡凝固后硬且光滑,特别适合汽车打蜡,还可以用于糖果上光,巧克力豆表面的蜡用的就是棕榈蜡。
如今,市面上出售的蜡烛多为炼制石油时生产出的石蜡制成,白蜡树用于生产白蜡的功能几近消失,但白蜡家族仍陪伴着人类,守护地球,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