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眼泪不曾化为海
2019-06-09刘斌
刘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爱上了灯火。无数个夜晚,我从图书馆回寝室的路上,白炽灯把影子拉得又远又长;晚饭后的黄昏,我走在学校长长的林荫路上,纷纷飘落的梧桐叶和暗色灯光渐渐地染黄了整条街道;忙完杂志社的凌晨一点半,我趴在阳台的栏杆上,捧着咖啡看着这座沉浸在灯火海洋里的世界……这些孤独又灿烂的时刻,大多是灯火陪我度过的,它是我的精神食糧,可以抚慰潜伏在内心深处的寂寥,尽管从未治愈。
昨夜,我开车回家,行至半路,车突然出了故障,于是我连人带车滞留在了大桥上。火急火燎地打完汽车维修店的电话后,我蹲在路边,情绪异常失落。从早上睁眼到上车前一秒,我已经连续工作了十多个小时,手机里还存有一大堆未处理的重要信息,就连等待维修的空隙,也在一边回复导师的论文修改意见,一边准备明天上课用的课件。
手机屏幕散发着微弱的光,闻光而来的蚊子搅得人心烦意乱,不时有车急速行驶而过,密集刺耳的车笛声逼得汗水一次又一次地染湿了我的衣衫。情绪像车两边的危险警报灯,忽明忽暗,不容得人靠近。忙活了半个多小时后,我揉揉肿胀的双眼,索性将手机调成静音,趴在栏杆上,流浪的风吹起我的裙边,江水在茫茫夜色的气场压制下也安静下来,乖巧得像一条盖在大地身上的黑丝绒毛毯。灯火一朵接着一朵在身后亮起,沸腾的思绪渐渐冷却,像春日晨曦带水的嫩梢、明媚、清亮,不着一丝秋的痕迹。
生活中经常会有类似的瞬间:无数次不动声色的崩溃,又无数次悄无声息地愈合。比如舍弃周末,通宵加班总受不到老板的赏识;住在拥挤偏远、冬凉夏晒的廉价出租房;面对亲人突然重病住进医院时的手足无措;一言不合就被拉黑的朋友圈……
成年人的心事是街灯,只属于夜晚,每想起一件,就亮起一盏。凌晨一点钟,整座城市依旧灯火通明。
我越长大越发现,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许多痛苦和挣扎是无法宣之于口的,除却自愈这剂药方,其他任何形式的倾诉都无济于事。多少次,我们问自己累吗?累。想放弃吗?不能。自己还有继续下去的力气,未到垂死挣扎的关口,不能轻而易举地失去好不容易争取来的一切,尽管和他人比起来,那些引以为傲的东西算不上什么。
《银河补习班》是我最近看过的最动心的电影,里面出现的人物角色,没有谁可以简单得一语说尽。苛责学生,表面风光,却将自己的孩子教育成痴呆的教导主任;热爱物质和吹牛,但总搂着妻子和她前夫的孩子,一脸骄傲地说“我儿子”的继父老孟;为保护自己的利益,于危难时抛弃老公,却为孩子拼死拼活的母亲馨予……每个人身上都有被生活奴役的烙印和摸爬滚打的倔强。
电影一共147分钟,啜泣声不绝于耳。这部电影的感情太过真诚,总有一个片段能让我们正视过往某个阶段被压力整垮的自己。这些可以感受到痛苦的人一定是很认真且生动地活着,因为他们对生活保持着敏锐力,有爱和欲望的能力,所以才会对每件事都斤斤计较,格外上心。
感到压力与迷茫,说明你正在投入地参与生活,每天都活得热气腾腾。你不用羞于承认自己的无能与软弱,如果眼泪不曾化为海,你就依然有路通往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