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校庆新闻图片的图像修辞
2019-06-09李静唐衍詝
李静 唐衍詝
摘 要 人民网教育频道与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于2018年10月31日联合推出《2017—2018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其中“高校新媒体影响力排名”前十的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最能代表高校自媒体运营和传播力。文章选取“高校新媒体影响力排名”前十的高校官微校庆图片为样本,从视觉修辞的角度探讨校庆新闻报道基于真实性、时效性和准确性,进行语—图结合的“视觉修辞”方式的可能性。论述校庆新闻图像对语言修辞中象征、譬喻、借代、排比、对比、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表现,及其在新闻的图像转向,对媒介真实的建构,对情感的激发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也应承认校庆新闻图片本身具有的“瞬间性”与“历史性”矛盾的修辞性。
关键词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校庆新闻图片;图像;视觉修辞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7-0123-0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是高校对外宣传的窗口。近年来,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不断尝试将新闻图像化,进行语—图结合的新闻报道。本文根据2018年10月31日,人民网教育频道与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联合推出的《2017—2018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以最能代表高校自媒体运营和传播力的“高校新媒体影响力排名”前十的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校庆图像为样本,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校庆新闻与图像语—图结合的“视觉修辞”方式进行分析,论述校庆的新闻图像修辞表现,进一步探讨校庆新闻图像修辞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1 语—图结合的校庆新闻图像“视觉修辞”的可能性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语—图结合的新闻表达,是海德格尔所谓“世界图像的兴起”背景下,自媒体实现创新的新闻表达方式的体现。以罗兰·巴特、杰克斯·都兰德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都论述过修辞的重要性。在此语境下产生的“视觉修辞是一种以语言、图像以及音像综合符号为媒介,以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为目的的人类传播行为。”[1]我们关注的是新闻与图像的结合,及其带来图像“视觉修辞”的可能性。
新闻之所以能与摄影图片等图像结合进行报道,在于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和“相似性”:
1)真实性。新闻报道的内容真实,新闻图片呈现的视觉真实,有助于与新闻本身一起展示新闻事件的真实性。“新闻图片是一种对新闻事实的视觉报告,与文字相比,它有极具说服力的视觉优势,有一种确凿在场的见证性。……往往使得这种图片指代了一种真正的真实。”[2]2018年“高校新媒体影响力排名”前十的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在各高校微信公众号上发表的校庆新闻皆有图片,都能将周年庆典仪式、活动安排、校园景观等真实地体现在报道中,对于学校历史的回顾及学校近年来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进行如实报道,增加新闻的真实性。
2)时效性。校庆当日,各个高校在微信新闻中,使用“直击”“今天”等具有时效性的话语加强新闻的修辞功效,如北京大学《直击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这篇校庆当天的推文,配有大量领导讲话、嘉宾致辞、颁奖及暖场表演等的现场图。另外,《122岁生日,川大今天这样过!》《1~2~3~生日快乐!我最爱的天大!》等文也是将校庆当天发生的重要图像予以配文展示,体现出语—图结合宣传的速度和效率。
3)准确性。新闻图片能给受众提供关于新闻发生时间、地点、人物甚至活动场景的准确信息,但本质上,新闻图片与新闻本身形成了互补和参照,用图像准确展示新闻中提到的人物信息,如北京大学官微《“守正创新,引领未来”北大发展与公益论坛暨120周年校庆交流会举行》文中所有致辞人的图像,厦门大学官微新闻《我厦97岁生日快乐,每一份祝福都是爱你的心声!》,颁奖过程中获奖老师和学生的照片及团队照片等准确无误,与文字一一对应。
可见,新闻文本与新闻图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那么二者在表达同一个新闻主题的时候,语—图结合的新闻表达方式,就形成了“视觉修辞”。校庆新闻的语言修辞在校庆图像的视觉修辞中有所体现,二者一起能够将“在场”的图像与文字叙述结合,让“受众”在新闻阅读和新闻图像的欣赏过程中,加深对新闻的印象,分别达到阅读和欣赏的“在场”效果。另一方面,新闻图像增加了新闻的趣味性,在视觉文化主导阅读的时代,图像这种后符号学的发现,就为受众“看图”提供一种合法性和合视觉性的存在,便于受众进行语—图结合的思考和对新闻图像修辞报道的接受。
2 校庆新闻图像修辞的表现
“高校新媒体影响力排名”前十的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使用了诸多的图像修辞手法对校庆进行图文并茂的报道。图像修辞是对语言修辞中的象征、譬喻、借代、排比、对比、双关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使校庆图像修辞呈现出同语言修辞一样,更加视觉化的修辞感染力。
1)校庆新闻图像赋予图像象征的特性。校庆图像象征用的较多,通过字母、数字、图形、贺卡等符号展示出来。图像以象征的方式被读者阅读,契合新闻标题及文本对象征的内容隐喻。这样,简单的校庆图像就在“图像—受众”这对关系中,创造了更多的“附属意义”。厦门大学官微《校庆倒计时两天丨我多喜欢你,你会知道》配图贺卡,上面写着邮编,“Dear XMU:Happy Birthday!”,还有镂空的“97”,象征厦大97岁生日,并在操场、看台、图书馆、蓝天、白云等不同场景下拍摄含有“97”的这张卡,呈现出不同的景观。
2)校庆新闻图像的譬喻修辞。譬喻很容易和象征混淆,但“在譬喻手法中,还可以用到很多在别处见到的图片或图画,甚至是电影、电视中的场景。对于譬喻来讲,这是一种对已经众所周知的编码的即刻回顾。”[2]很明显,譬喻能引起人们对同类图片的联想记忆,即回顾。山东大学官微《山东大学,117岁生日快乐!》一文中,1964年,毛泽东主席给山东大学高亨教授的信,山东巡抚袁世凯上奏的《山东试办大学堂暫行章程折稿》及《文史哲》创刊号等图像运用了譬喻,将校庆历史的回忆拉入到校庆现场图像与历史文本的互文结构中,让受众在阐释图片的同时联想到过去的历史,同样进入互文结构中,这些被图片召唤的关于学校历史的“公众记忆”,能给图像新闻带来更多超越图像本身的含义。
3)校庆新闻图像的借代修辞。在各高校的官微上可见大量以局部校庆景观代替整个大学的图像,如未名湖对于北大,珞珈山对于武大,木工厂和电机厂对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新媒体中心对于厦大等的意义重大,这些校庆图片属地特色明显,具有明确的指代作用。
4)校庆新闻图像的排比修辞。高校官微上的新闻图像修辞,同语言修辞运用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的句子一样,选取三个或以上的图像排列起来,围绕校庆主题,通过排比修辞增强气势。如2018年11月15日,武汉大学官微的《快递都到了吗?这里还有一份武大专属输入法等你领取!(文末有福利)》运用双十一刚过要收快递的创意,推出WHUers忙着收快递的输入法:“帮我-拿个快递呗”,文字配图珞珈山、文理学部教二楼、武大图书馆、绝望坡、“大循环”交通车、东湖南路、梅操、万林、“奥场、工操、桂操、信操、医学部田径场”、食堂、校园卡等,以独特的武大“输入法”图像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5)校庆新闻图像的对比修辞。各大高校建校年份不同,发展历史变迁过程中的每一幅图像都可以拿来进行对比,突显高校突飞猛进的发展。如陕西师范大学官微《今天,陕西师范大学74岁啦!》推出了“极简版校史”采用纵向对比的方式,展示学校的今昔面貌,左古右今的学生手册,爷爷、爸爸和女儿三代的毕业证书及同一个老师的黑发和白发形象对比照等,把同一主题的新老照片P在一起,勾画了学校的“前世”和“今生”。而山东大学《山东大学,117岁生日快乐!》则采用横向对比,展示了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趵突泉校区、千佛山校区、软件园校区、兴隆山校区、青岛校区、威海校区几幅图片,一篇报道中几幅图像的对比突出了山东大学庞大的校区阵容。
6)校庆新闻图像的双关修辞。高校官微借助校庆报道内容的语音或语义的联系,将两种内容相互关涉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双关修辞。浙江大学《浙大校庆专属壁纸再度来袭!确认过眼神,你是我要换的壁纸!》用5月20日20:18的手机屏幕截图,配上求是大讲堂、启真湖、月牙楼、咏曼阁、舟山的校园图像,用“20:18”(与2018年双关)“5(我)2(爱)0(你)”这些具有明显双关寓意的数字和符号给浙大表白。
图像修辞能展示一个群体的校庆“视觉记忆”。当然,一张校庆图片不只是运用了一种修辞,而图像修辞的运用,有利于更好地传播大学文化和精神。
3 校庆新闻图像修辞的作用
1)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校庆新闻图像修辞能促进高校以文字报道为主的新闻向图像新闻转变。新闻的图像转型,更多的是一种纯文字报道向语—图结合的新闻报道的方式改变。早期,文字占新闻报道的主导地位时,图像“它只能降格为文本语言的‘副本而存在。于是,‘语图分体也就成了‘文本时代语图关系的基本体态,并必然表现为图像对于语言的模仿。”[3]随着时代的发展,图配文或文配图的新闻报道,才是真正的语—图结合的新闻报道的开始,能够发挥图像的叙事功能,也能将图像的修辞性与语言的修辞性结合,一起为校庆专题的报道增加形象性和感染力。
虽然说传统的文字报道也能发挥语言修辞的作用,起到一定的报道效果,但是微信公众平台登录的多为年轻受众群体。年轻人喜欢借助平台进行多元的阅读体验,他们对碎片化新闻阅读的要求更高,而图像新闻无疑会受到年轻受众群体的欢迎,特别是前文提到的浙大官微用“5月20日20:18”对浙大校庆的表白及武大“WHUers”的“输入法”,及陕西师范大学使用P图技术,P出学校的“前世”和“今生”等,这些图像新闻背后有现代技术的运用,流行文化的影响,学生真实情感与生活体验,更容易获得学生群体的认同。
2)校庆新闻图像修辞有助于对“社会实在的建构”。宁海林曾言,“新闻传播确实每天都在建构‘社会实在——媒介的真实。”[4]“高校新媒体影响力排名”前十的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了高校各自的校庆倒计时文章和校庆当日的庆典安排及现场图像等,这些真实信息是进一步对新闻图片进行阐释的前提,而“受众”的“语—图”对读,是校庆新闻图像“语—图”互文修辞的议题最佳的理解方式。比如,不在现场的校友等社会人士,可以通过新闻图像想象一个媒介建构的真实的“社会实在”(校园),而校庆新闻图像的图像修辞,则是对校庆这一问题引发受众对真实校庆场景想象的根本。
3)校庆新闻图像修辞具有激发情感的作用。本文所举“高校新媒体影响力排名”前十的高校校庆图片都选择了校领导、师生、校友、校园景观等图像,“通过新闻图像对情感的激发,从而使观者关注某议题,甚至形成某种倾向性的态度,这样就得出新闻图像议程设置的第一个作用机制,即新闻图像—情感激发—对议题关注或形成某种态度。”[4]这些高校的校庆图像能引起所有关注高校校庆的师生团体及校友等关注“校庆”这一议题,激发校友回归母校、渴望欢聚、畅聊等喜悦情感,甚至回馈母校等情绪的产生,也能勾起对所在大学的荣誉感,特别能触动校友形成回忆大学真实生活的群体记忆方式。这样,校友及关心学校成长的师生会对母校给予更多关注,以点赞、留言、转发朋友圈、转发微博等方式,宣传母校校庆的消息,博得更多人对母校的持续关注。
4)校庆新闻图像修辞体现着编辑及创作团队的创意,起到传递信息和说服的效果。“图像修辞是指运用一切可能的形式、方法、手段等,对各个图像元素进行组合、排列,形成具有一定意义的图像符号,来有效地传递信息/意义,期望取得最佳表达效果的一种有意而为之的劝服活动。”[5]换句话说,图像修辞只是编辑及创作团队使用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图像修辞希望达到一种师生和校友及社会人士共同关注校庆的共鸣状态。
4 结束语
我们从2018年高校微信公众平台“高校新媒体影响力排名”前十的校庆图片,找到了图像的“修辞学形象”,分析了其修辞性。但事实上,校庆图片是为各大高校提供新闻报道的论据,大量的图片增加了论据的丰富性。作为新闻图像,它也提供一些真实信息,它本身具有修辞性。但并不能一概而论,也并非所有的校庆图片都能带给我们一种更深层次的视觉体验,让我们从中解读出更多除了审美性之外的功能。当然,新闻图片也具有矛盾的修辞性,如本文所举2018年各大高校的校庆图片,校庆当日所拍“瞬间的图片”会成为下一个,甚至下下一个校庆永恒的图片的象征,形成高校强大的,具有可持续性的校庆图像新闻报道历史,这也就是新闻图片本身具有的“瞬间性”与“历史性”矛盾的修辞性。
参考文献
[1]陈汝东.论视觉修辞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47-53.
[2]韩丛耀.图像:一种后符号学的再发现[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275,282.
[3]赵宪章.文学和图像關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江海学刊,2010(1):183-191.
[4]宁海林.新闻图像在现代传播中的作用研究[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5,112.
[5]范文霈,周洁.图像修辞略论[J].新闻界,2010(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