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2019-06-09张延君
张延君
数学教学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数学之美的眼睛。长期以来人们对数学的认知停留在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上,而造成这种认知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影响。新时期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能够发现数学之美,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美是人类的高级追求,审美是人类在追求美的过程中诞生的能力,美不仅是表面所展现的内容,更是人类深层次的感受。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拥有浩瀚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小学是学生各项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全面提高其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数学之美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数学是一门死板、枯燥的学科,其实不然,在数学严谨的表面背后是绚丽的浪漫色彩。随着新时期要求教学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之美逐渐被发掘出来。
1.数学的对称之美
数学的对称之美是其重要的美学内容之一,对称之美不仅体现在数学几何知识上,还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到纸杯、书本,大到北京故宫、巴黎埃菲尔铁塔,都有对称之美的体现。自然中的花朵,枫叶、雪花等都是对称的体现。
2.数学的简洁之美
数学具有丰富的概念,这些概念将庞杂的数学知识通过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如“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作三角形。”“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作加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复杂的数学知识概括起来,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简洁之美。
3.数学的结构之美
数学的结构之美主要体现在数学知识的互相联系上。数学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由简入难,层层递进,具有系统的美学感受。如通过加法引入乘法,通过长方形引入长方体、正方体等,教师通过结构递进式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中蕴含的结构之美。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通过图形与实物引导学生感受对称之美
对称是整体各部分之间的匀称与对等,是数学中最容易最直观能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形式。毕达哥拉斯说过:“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而球体与圆形不管从哪个角度观看都符合对称。德国数学家威尔也曾说过:“美与对称性密切相关。”因此在数学中,对称是最具有美感的形式。在几何图形中,对称的图形包括轴对称与中心对称,不仅在对称章节的教学中,在几何图形教学中也包含着对称的思想。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之中,教师可以画出包含长方形与正方形在内的一些图形,向学生询问哪些图形好看,并要求学生说出为什么好看,然后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与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相似的物体,并将其为什么好看的原因说出来,从而使学生逐渐感受对称之美。又比如在学习对称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对称图形,并指处其对称轴或者中心点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去感受对称之美。
2.利用概念使学生感受简洁之美
数学概念将复杂的数学知识概括起来,体现了数学的简洁之美,这不仅是数学结构美的标志,也是数学形态美的重要内涵。数学知识不仅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示,还能够用字符表示,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简便、准确。爱因斯坦提出:“美在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时,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概念与符号感受数学的简洁之美,从而提升其对数学的兴趣。如乘法结合律上,将数字分别用a、b、c表示,乘法结合律为(a+b)×c=a×c+b×c,通过简单的符号将乘法结合律解释得淋漓尽致。又或者如长方体的长为a,宽为b,高为h,则其体积就可以用S=a×b×h,而立方体的体积则可以表示为S=a3,通过简单的符号将数学知识表述出来,更方便学生理解。
3.开发学生思维使其感受结构之美
数学知识的相互连接使其结构美更为丰富,又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统一性,数学通过一步步推进,建立了坚实的知识结构,这种结构并非有形之质,而是建立在整体感官上的,因此通过开放性的思维能够更容易感受到数学的结构之美。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这要求教师能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深入了解数学教材,才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感受数学的结构之美。如在通分教学中引入了除法的知识,通过分子与分母互除得出最简结果,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简便之美,同时深化了对于数学结构统一性的认知,感受结构之美。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并非人们印象中那样死板、枯燥,而是蕴含着丰富的、绚丽的魅力色彩。随着现代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要注重数学教学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養,使其能够从浩瀚的数学知识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并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新县新星小学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