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2019-06-09徐娟

大经贸 2019年4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管理现状优化路径

徐娟

【摘 要】 行政事業单位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运营管理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重视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将自身的价值和效能充分出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1]。然而,通过对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国有资产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加以解决,对我国社会经济的高效发展将会造成一定的阻碍。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改善和优化这一管理局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行政事业 国有资产 管理现状 优化路径

前 言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国家履行社会运转的和基本职能的物质保证,包括卫生保健、医疗、公益服务等各个方面的资产[2]。然而,因为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型,很多存在于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认识不足、制度不全、监管不力等,造成我国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下降。本文就如何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展开论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一)观念淡薄,认识不足

众所周知,行政事业单位是非盈利单位,国有资产在运行过程中也不会产生任何的直接性收益。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被行政事业单位所忽视,企业表现出来的整体管理观念比较淡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资产的处置、出租、转让、出售、购置等缺乏严格审批,存在收入入账不规范、交易过程不透明等问题,继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3]。除此之外,资产管理的基础比较差。例如部分国有资产长期悬挂账外、未登记入账,也没有及时进行账实盘点、账账核对,从而出现账实不符、核算失真等问题。

(二)制度不全,浮于表面

通过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资产的日常管理被忽视,管理人员更多地是关注预算资金管理,而且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存在流于形式以及不够健全等问题,进一步造成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严重情况甚至出现混乱局面,没有健全的约束机制。一方面,部分管理人员在未经过允许的情况下利用资产进行对外出借、出租和投资,而且出租的期限比较长,部分还存在随意减免出租租金的情况,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使用效率下降[4]。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缺少严格的资产处置、使用、购置的审批制度,导致资产的购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使用流转存在较强的随意性,这也是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之一。

(三)管理不严,流失严重

内部管理控制欠缺是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之一。其一,家底不清。对于自己真实的家底,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不清不楚,导致内部管理控制缺乏,从而出现非常严重的资产流失问题。其二,资产管理人才缺乏。通过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资产管理人才匮乏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是专业的资产管理人才,极度匮乏,这与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少有一定的关系,大多数的人力资源都集中在单位的重点工作上面。这种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忽视了资产管理[5]。其三,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控制联系。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落实不到位,加上利益格局等各个方面已经固化,导致国有资产管理效率低,而且存在多个部门对国有资产共同管理的情况,相互推脱责任的事件时有发生,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优化路径

(一)强化管理理念,提高认知水平

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从根本上予以重视。尤其是领导层、决策层的工作人员,应当从自身做起,对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明确,加强职责分工,树立正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理念。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要针对工作人员进行强化教育,让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责任,知道自己不仅仅掌握着国有资产的使用权,同时还肩负着最大限度发挥国有资产价值的重任。因此,在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体系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将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内容纳入其中,彻底改变传统的观念和看法,为国有资产管理的优化提供牢靠的思想基础。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对于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只具备使用权、占有权,但是却没有处置权,在现代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正确认识到国有资产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6]。而且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人员要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处理好物与钱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扭转重购轻管、重钱轻物的管理局面。

(二)完善相关制度,强化保障力度

任何的管理活动,要想取得实效性,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作基础。要想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完善,实现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使国有资产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一方面,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不能让会计核算中心参与其中。为了让账目符合事实,两者保持一致性,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针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应当派专人负责,同时要仔细明确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责任,在日常的考核工作中纳入国有资产管理这项指标。其次,对于没有入账的资产以及报损报废的资产,应当在第一时间办理相关手续,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账务处理,实现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最后,需要建立资产备查登记簿以及固定资产卡片,对核算中心的账务进行定期核对,一旦发现账实不一致的情况要在第一时间找出原因。另一方面,在管理国有资产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内部的管理制度要做到有效落实,确保责任细化并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使所有的相关工作人员都积极参与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之中。除此之外,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设立专职人员以及专门的机构,针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加以负责。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专项清查登记工作开始,确保事实与账目保持一致,促进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不断强化管理和监督力度,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权威性提供可靠的保障,实施全面监督,切实有效保障好每一个环节中国有资产管理质量。

(三)加强内部控制,提升管理水平

首先,摸清家底。在实际运营管理工作中,应当督促行政事业单位尽快完成产权登记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有针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产权登记工作进行有效完善,才能方便对国有资产的全面、综合管理,从而为政府的合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针对国有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进行强化。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发挥主体作用,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所以,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对现有人才的培训或者人才的引进等方式建立完善的人才队伍,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打好智力基础。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还要针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内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利用制度建设对资产管理原则进行明确,同时针对资产管理过程中各项工作的流程进行明确,尤其是对重要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制度要加强建设。基于制度的视角对资产管理相關责任以及资产动态管理要求进行明确。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国有资产共享机制,通过公务用车统管、公有房租出租、资源共享一体化、固定资产协议共享等制度以及资源管理信息平台等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共享机制,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结 论

综上所述,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诸多缺陷,这对国有资产的配置和国有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新时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积极转变观念和管理模式,针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以此提升资产管理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丽,刘洋,王嘉冰.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例[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2):243.

[2] 蒋玉桂.做好资产清查工作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8(08):41-42.

[3] 张正银.关于加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纳税,2018,12(33):245-246.

[4] 季叶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改善思路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02):43+45.

[5] 林丽.财政经营理念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法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03):4-5.

[6] 张凤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8(06):22-25+28.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管理现状优化路径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加强行政事业会计人员管理 提高依法理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