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学科核心素养 提高二轮复习实效

2019-06-09黄莉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课堂实效二轮复习核心素养

黄莉

【摘要】2017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印发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入正式实施阶段。一线高三教师如何把握好命题方向,推动学科核心素养在复习备考中落地,提升二轮复习实效,需要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需要精选热点,统整关键知识;需要精设问题,共同探究提升思维;需要进行高考反思,捋顺解题逻辑。

【关键词】核心素养  二轮复习  课堂实效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政治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ZC201628)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76-02

在高三政治学科的总复习进程中,二轮复习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是学生形成学科思维以及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但由于经验不足或能力有限,有些教师的二轮复习课课型特征不明确,容易陷入低效重复的“炒冷饭”,或只是纯粹的习题讲评课和时政热点解读课,导致方向不明、实效不高。如何在二轮复习中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堂实效,是对高三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的巨大考验。笔者在高三政治备考中,在优化二轮复习专题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下面以时政专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二轮专题复习课的教学探索与反思。

一、明趋势辨方向,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

方向决定成败,教师必须先明辨趋势,把握高考的新方向。而观念是行动的指南,为适应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教师需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1]

从素质教育到深化课改的核心素养,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而政治学科的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也必然服从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聚焦“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着重考査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专题复习中,笔者沿“主题→热点→问题→高考反思”的逻辑进行教学设计,  以整体联系的观点来设计和处理各环节,从十九大报告中解读主题思想,从现实情境分析中重构关键知识,从问题探究及高考反思中提升解题能力与思维品质,从而让学生坚定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从国家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的高度把握二轮复习的策略,是战略与战术的关系。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个全面”、“五大新发展理念”等重大主题思想来确定复习专题,组织复习,以终为始,才能明趋势辨方向,踏出成功备考的关键一步。

二、主题统领,精选热点,统整关键知识,形成整体、立体和开放的知识网

美国教育家布郎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通过创设情境考查具体学科知识,是政治学科高考不变的本质。核心素养下更要求情境的真实性,对知识的考查更具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以主题思想统领,精选时政热点,创设真实情境,以综合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新情境中深度思考知识的综合运用,依据知识内在逻辑自主整合,形成整体、立体和开放的知识网。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专题从时政热点话题导入,学生在阅读“祁连山系列环境污染案”的相关材料后,具体分析情境内容,并完成以下综合任务。

1.分析祁连山保护区局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并分析此现象违背了国家的什么发展理念?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进入新时代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政府、人大及公民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有的作为。

4.就本专题本年度要关注哪些重要热点话题?

学生从情境中分析保护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教师顺势进行主题思想解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因此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第二问可以由近及远,从对生态环境的意义到对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分析。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从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优质生态产品生产等角度分析。第三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学科知识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统整党、政府、人大和公民等具体知识。

三、精设问题,共同探究,提升思维

核心素养下的复习课要求有质量的问题设计,作为实效课堂的载体和纽带。优质的问题能贯穿主线、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围绕核心问题,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地深入探究,并要求学生独自上台,阐述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是促进学生思维往深度发展的有效途径。

上述时政导入的设问力图从现象到本质、从情境到理论,让学生多维度、多层次、全面理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课堂的第二部分是承接上述的第四问,以“环境保护税法实施”为背景,围绕以下两个设问进行探究: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修订环境保护税法,并分别说明人大和公民在该法实施中应有的作为。[2]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征收环保税对相关企业和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2]

此环节的目的是将第一环节分析提炼出的关键知识再次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学会准确地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新问题。

在实际课堂中,学生从问题分析到情境背景解读,再到组织观点表达,表现得非常自信。下面的同学都在专注倾听,并在同学讲到精彩处自觉地给予赞许的掌声。这种生生互动的课堂效果超出了教师的预想。课后笔者反思,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科能力已经不低了,教师不能简单重复,不能贪多求快,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思维空间,要舍得腾出宝贵的课堂时间,让学生面对实际情境,进行自主的有深度的思考,从而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迁移,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题组反思,求同存异,捋顺逻辑,提高解题能力

教师要精选试题,精确点拨,授之于渔,才能着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考试得分。

能真实反映高考要求和特点的首先是高考真题,在课堂的第三部分,笔者通过展示近年关于“生态文明”这个主题的高考试题,师生共同分析试题的特点,求同存异。最后,教师着力精析2016全国Ⅱ卷38题的答题逻辑,举一反三,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从知识范围到设问角度,从材料到答案生成,同一主题下的不同考题,既有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启发学生学会将哲学“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于解题,捋顺知识逻辑、问题逻辑和事实逻辑的答题规律,简明规范地组织答案。不畏浮云遮望眼,领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真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在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如何把握好命题方向,推动学科核心素养在复习备考中落地,提升二轮复习实效,需要一线教师不断加强高考研究,不断探索高效课堂的策略,适时调整和优化复习过程,既要继承过往有效的备考经验,又要大胆创新,坚持继承与发展的有机统一,是提高复习实效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第1版:第100页

[2]张祖涛,江传佳编著.高考政治题组反思导学案二轮用书[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13页

猜你喜欢

课堂实效二轮复习核心素养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概念图教学在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中的应用
高三生物课程第二轮复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