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安装工程识图》课程改革方案研究
2019-06-09钱偲偲
钱偲偲
摘 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倾向于应用型工作岗位,在学校期间的教学也应与就业目标相配合即倾向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安装工程识图》是工程造价培养计划中的重要专业课程,对《安装工程识图》课程进行课程改革方案的研究,使教学过程偏重于对学生识图能力和對安装工程工艺理解的培养。课程改革方案包含对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学的方式、学生考核方式等多方面的调整,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本科教学的本质,即用卓越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配以全面、全过程的教学管理,努力达到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安装工程识图 实践教学 卓越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1课程及现状介绍
《安装工程识图》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作为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前序基础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装工程识图》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别安装工程图纸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对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步骤的认识与理解。
目前,高校《安装工程识图》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部分:建筑电气工程识图、供暖通风空调工程识图、给水排水及燃气工程识图等。在现有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安装工程缺乏认知,对建筑工程造价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建筑装饰工程造价,因此对本课程缺乏基本的重视;传统教学一般采用图片、影像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对安装工程的理解,但是相关的教学资料质量偏低,无法达到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传统考核方式以期末卷面考试为主,只能片面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识图技能的运用情况,且考评未能反映整个教学过程的学习表现,缺乏教学激励。
2基于应用型本科的改革方案
《安装工程识图》课程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识图技能并且熟识施工工艺,熟识识图技能可以使学生识别图纸内容从而进行清单工程量计量,熟识施工工艺则能合理套用费用定额。为了达成该目标,可对现有的教学计划内容进行调整,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同时优化课堂理论教学以及考核方式。
2.1校企合作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应注重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大中专院校有多年的校企合作经验,此类院校进行校企合作项目采用的传统方式一般有以下四种:将企业引进校园模式、工学结合模式、校企互动模式、订单模式。而作为本科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时应将重点偏重于校园,可尝试采用校企互动的模式。
在开课初期,课程概论教学完成后,可组织学生对建筑项目进行实地参观并请企业工程师进行现场的演示与教学。尽可能选取多个建筑项目并涵盖建设的各个阶段,例如进度大约为管件预埋期的项目、安装工程基本完成但未覆盖的项目、安装工程已完成的项目,全面、全过程的展示会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认知,在脑海中形成安装工程的知识框架体系,并提升对工程造价专业的认同度,进而提升学生对后续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后期,可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即直接参与安装工程的施工过程。学生对图纸与工地现场进行实地对照学习能加强对图纸的深入理解,学生动手参与施工则能快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施工工艺的各项步骤。但是在这个阶段应特别注意对实习企业项目的删选,由于没有老师一对一进行跟随管理,应以保证学生安全为前提选择安装工程建设至中后期的工程项目。
2.2校内实践
校企合作的实践方式虽然可以较为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兴趣的引导,但是该种方式操作较为复杂,一方面需要学校与企业各部门紧密合作,严谨规划教学大纲;另一方面,工科与文理科专业不同,工科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最重视的是学生在工地上的人身安全,即便各方配合努力做到万无一失,但历年来全国范围内仍有此类事故的发生。
对于安装工程来说,学校可以同时采取校内实践的教学方式。大学校区内建筑物种类较为丰富,例如以教学楼为代表的公共建筑、以宿舍楼为代表的居住建筑,并且校区内配备有给水排水系统、热水供水系统、供暖系统、通风系统、强弱电系统、避雷系统,可以说安装工程遍布于校园之内。因此可以对现有资源加以利用,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参观实践,校内实践的方式能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将实践教学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且校内各部门组织协调较为便捷,降低了教学成本。
校内实践的教学计划可以与课本大纲相结合,按类别不同分多次进行。例如在给水排水工程课本理论知识授课完成后,对教学楼以及宿舍楼的给水排水系统、消防系统进行参观;在供暖、通风系统授课完成后,对食堂通风系统、宿舍楼供暖系统进行参观;在电气系统授课完成后,对教学楼供电系统、避雷系统、户外电缆进行参观学习。这种分类多次的实践教学方式既能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理解,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大类知识体系。
2.3考核方式
传统的本科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考核与期末成绩考核组成,比例一般为4:6,平时成绩主要反映学生的到课率,期末成绩则反映了学生期末笔试的正确率。该方式比较能够全面地考核学生理论学习的水平。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对《安装工程识图》课程进行考核时应重点考虑到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实践学习的成果。可将课程考核分为平时成绩考核(含实践课程)、实践成果考核、期末成绩考核。
平时成绩考核主要反映学生理论课时以及实践课时的出勤率以及表现情况,可从课堂电子签到、回答问题、与教师互动表现等方面进行考评,避免了有些同学平时不来上课考前突击学习也能拿高分的情况,这类学生虽然能够通过考试,但是并没有真正扎实地掌握课程知识,也没有真正达到课程的学习目标。
实践成果考核直观反映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水平,该考核可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每个学生单独直面教师进行问答考核。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对安装工程图纸细节的随机提问来对学生的识图能力进行考评,第二类是对校企合作、校内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详细内容进行提问。“一对一”的考核方式首先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视程度,避免了本科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师生疏离感;其次,该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生对实践能力的重视度,避免学生出现“只要卷面成绩及格就可以通过考试”的想法;最重要的是该方法能够更全面地对学生实践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问题随机且人人不同,还能面对面沟通,即避免了笔试的片面性也能反应学生灵活应用的水平。
期末成绩的笔试考核则是最传统的考核方式,笔试试卷的各类题型能从各方面各角度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考核方式的优点是评分标准统一、知识范围涵盖广,但是无法避免有的學生突击背书仍能通过考试甚至取得较好成绩情况的出现。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教师在设计试卷时应侧重对能力的考核,可以适当调整各题型的分布率,提高识图问答题的比例,以达到考核识图能力的目的。
3教学反思
若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仅仅看重教学的应用实践目标,难免会使教学过程缺少本科教育应具备的对学生卓越性的培养。卓越教育是能力教育的一种升华,卓越教育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为主旨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高尚品德、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与注重实践的教学相对比,卓越教学则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一,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可以注重讲授与讨论相穿插,探讨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找出思考过程中的问题。同时,探讨也是一种对话性思维、辩证性思维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抽丝剥茧寻找思路,再运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进行条分缕析,最终得出每个人不同的答案,整个思考的过程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批判思维的能力。方法二,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提问。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每个学生个体思维碰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疑问,这时就需要引导学生提问。“学问”顾名思义要先学后问,学会问才能掌握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提问,提升学生提问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独立思维的能力。
4教学管理
以上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有较多的实践环节,对这些实践环节的质量把控会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所以需要对教学实践过程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详细的规划并对原有的传统管理方法进行调整。
对于实践教学课时部分,学校可以单独增加这部分的师生比例。1:15左右的师生比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方便学生在施工现场近距离听讲,也有助于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与提问。并且学生人数较少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监管,近距离监管能避免学生在工地自行活动,增强了管理力度并且也更能够保障学生个人的人身安全。
对于教学全过程,学校可以在各阶段增设教学监管措施。教学前所制定的详细教学计划只有按时按量按质实施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所以我们需要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监管,如果出现任何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在监管中不断优化教学,最终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这一过程需要学生的实时反馈,即学生反馈不能只依靠每学期几次的教评,而是即时的沟通;同样也需要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实时监管,有经验的督导组听课会发现教师所意识不到的问题;更需要教师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
对学生、教师、学校、企业采取各种管理措施的最终目的都是给学生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各方相互理解、相互合作,才能齐心协力解决各种问题。
5结论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实践性教学改革能大幅度提升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使毕业生基本达到就业上岗的相关要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卓越教学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以科学的教学管理工作相辅助,能多方面保证教学预期目标的达成。通过上述多方的改革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有希望以较高的效率达到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晨晨.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安装工程识图》课程运作方案研究[J].江西建材,2015(08).
[2] 黄元国.大学卓越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85-89.
[3] 邵士权.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