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师带徒”:推进文艺精品创作高地建设

2019-06-09陈伟龄

群众 2019年9期
关键词:带徒高地精品

陈伟龄

2019年4月12日,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启动仪式在江苏大剧院举行,毕飞宇等近百名文艺名家与新秀、英才结对。这一计划将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培养扶持100名江苏文学艺术英才,力争通过3到5年时间,推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艺名家。这是江苏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号召的具体行动,是落实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宣传思想工作走在前列的重要抓手,是进一步建强“文艺苏军”队伍、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的重要举措。

建强文艺苏军的创新举措

文艺是培根铸魂的大计,文艺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青年人才需要榜样引领,文艺之魂更应当薪火相传。

以高度的责任坚守文化使命。文艺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多是文艺之魂的传承。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这是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将“传正道”与“授真业”相结合,将言传身教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树好榜样,以扎实的文艺功底、高超的艺术技艺授业解惑,传授学徒们力戒浮躁的“心法”、创新创造的“技法”和锻造精品的“功法”,这是此次名师带徒的关键。

以创新的理念培养文化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只有坚持守正创新,着力提质增效,通过名师带徒,建设一支德艺双馨、梯队完善的“文艺苏军”队伍,才能为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推动江苏文化建设高质量作出新贡献。名师自主挑选学徒,充分遵循文艺创作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充分尊重青年文艺家的创作个性,结合他们的艺术潜质,做到真传实教、倾囊相授,努力为江苏文艺繁荣发展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青年文艺人才。

以完善的制度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出人出作品、壮大文艺苏军是“名师带徒”计划的根本目标。通过完善制度、制定计划,激励学徒在名师的指点下,自觉将创作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将优秀作品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制定完成“三年创作规划”,创作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艺作品,为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推动江苏文化繁荣发展作出积极的努力。

迈出建设文艺苏军的坚实步伐

在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文艺精品创作高地,推动宣传思想工作走在前列,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并强调“更加注重文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超常规措施培养一批青年文艺人才”的要求。2018年10月,印发《实施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工作方案》,坚持唯才是举,突破年龄、身份、学历、资历、职称等条件限制,由名师推荐学徒人选,推动实现文艺人才薪火相传,使“名师带徒”成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工程。

“名师带徒”文艺人才梯队培养计划,是进一步推动建设文艺苏军、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的重大部署。

计划按照文学类、戏剧曲艺类、美术书法类、音乐舞蹈类、民间工艺美术类等类别选出名师。入选的文艺师徒将要提交培养计划和创作规划,省文联、省作协每年将对学徒进行考核评估并组织汇报演出和汇报展览。计划还特别设立了退出机制,对违纪违法、行为道德失范或年度评定不合格的,将按程度终止其“名师带徒”计划资格。

“名师带徒”计划将对文艺英才进行全方位扶持,包括名师指导、集体培训、集体采风、重大成果奖励、作品研讨、个人展示展演等,并设立了专项经费。

“名师”承载的双重责任

“名师”不仅仅是荣誉称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承载着江苏文化传承的重任。

此次入选的百位名师是当下江苏文艺界的最豪华阵容,周梅森、张继青、顾芗、杨乃珍、盛小云、冯健亲、赵绪成、尉天池、言恭达、朱昌耀、吴凝、吴元新、姚建萍……他们或者是“紫金文化荣誉奖章”“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或者是获得过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戏剧梅花奖、曲艺牡丹奖、书法兰亭奖、音乐金钟奖、舞蹈荷花奖等全国文艺最高奖项的名家,或者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每个人都硕果累累、成就不凡。

作家毕飞宇认为,与戏剧、美术和音乐舞蹈等需要口传心授甚至是耳提面命不同,文学创作极为个人化,因此名师带徒主要不在于技法的传授,而是对创作道路的点拨和激发。他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经常迷失并因此而痛苦,幸运的是,“我的身边有丁帆先生、许钧先生、王彬彬先生、贾梦玮先生和远在北京的李敬泽先生,我们有多少次文学对话数都数不过来,有时甚至是通宵达旦。这样的对话往往是尖锐的,但是它见人心、见责任、见友情,能帮一个艺术家见天地、见自我、见苍生。所谓的个人成就,永远也离不开他身边的智者”。这样的对话也是艺术家与世界的对话,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实践找到自己的风格,文艺家才能真正成就自己。

发时代之先声,是优秀艺术家的追求。冯健亲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油画家,早年跟随苏天赐等先生走南闯北写生,极大提升了他的创作能力,然而此次带徒,他带的是艺术史论专业副教授赵笺。“我创作过歌颂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南京长江大桥》,展现祖国山河风貌的‘黄山系列,反映当下社会现实的《春天里》,反映时代、歌颂祖国、服务人民始终是我的追求,”冯健亲说,“但是艺术家除了实践还需要关注理论,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和指导艺术创作,是旗帜和方向问题,因此我想把艺术史作为此次带徒的方向。”

拯救传承濒危的剧种更是新时代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在苏州,昆曲演员都是昆剧、苏剧兼学兼演。苏剧已经淡出观众视野多年,不但要培养传承剧种的演员,还要培养热爱和欣赏苏剧的观众,任务极为艰巨。苏剧名家王芳说:“2001年被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昆曲也很冷,我们坐热了昆剧的冷板凳,现在又来坐苏剧的冷板凳。全国有8个昆剧院团,而苏剧只有我们一个团,复兴之路会更艰难和漫长,翁育贤拜我为师,也就選择了一条坚守之路,我们师徒俩共演潘达于这个角色,既是一种隐喻,也是一种承诺。”在所有名师中,扬州评话的马伟、戏剧编剧罗周、古筝表演艺术家任洁三位是“80后”。任洁的高徒张果晗2004年出生,是所有学徒中年龄最小的。

名师荟萃,展老凤之双翼;高徒竞彩,期新秀以未来。“名师带徒”模式,将会给这些文艺高徒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为锻造一支高质量的文艺苏军队伍、打造文艺精品创作高地贡献积极力量。

责任编辑:张李蕾

猜你喜欢

带徒高地精品
银光集团“导师带徒”结对541 对
燕晗高地
高地
“导师带徒”管理模式的探讨
实施“个十百千”工程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试析“导师带徒”活动及其规范与完善
扎实开展导师带徒活动促进企业安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