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分析理论对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原则的启示
2019-06-08胡仁青
胡仁青
【摘 要】 依托错误分析理论,统计学生写作错误并进行归因分析,对高职英语写作教学课程应遵循原则的启示主要是:语言知识系统化教学原则、文化差异教学原则、思维引领原则、语用意识培养原则。应注重这些原则的应用,构建“教” 与“学”相互顺应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 错误分析理论;高职学生;英语写作课程;教学原则;启示
一、 引言
从教育学角度来看,教与学是最基本的源与流的关系,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双向动态顺应的活动,没有学生的学,何谈教师的教;失去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失去其固有的价值和意义。本人在课题研究前期中发现:学生英语写作失误缘由归根结底来源于教师与学生双方面。一方面,学生英语基础差,受中式思维模式束缚,学习兴趣淡薄,缺乏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教学模式陈旧,缺乏科学理论指导,英语写作教学过程重视度不够。显然,我们需将学生的写作失误与教师的写作教学有机融合为一体,提出对策,真正地解决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尴尬局面,提高师生双向发展的能力。本文基于错误分析理论,从学生英语写作错误根源入手,对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所需坚持的策略性原则加以探讨。
二、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统计与分析
1、 错误分析理论
错误分析理论由英国语言学家柯德(Corde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该理论继承了语言学中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TG Grammar)和心理语言学中的迁移理论(Transfer Theory)因子,不仅关注母语和目的语各个层面的结构性系统对比(主要是母语的迁移现象),而且聚焦于语言学习者及语言错误本身(如语言本质、规律,错误根源,学习者学习策略等),错误分析可用来调查中介语发展的不同过程,使错误逐步被提升成为语言学习过程的内在工作机制向导,[1]有助于探索二语习得者“过度能力”向目的语靠近程度及其心理过程。
2、 错误分析的意义
基本语言能力是掌握语言技能的必要前提和条件,语言基础知识是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石,是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基础。通过对英语写作测试结果错误分析,揭示学生英语基础知识与写作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可以理清学生英语语言技能薄弱环节,了解语言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程度。错误分析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体对语言学习错误的自我了解、自我检验、自我纠正,而且有利于指导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修补措施。因此,错误分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3、学生英语写作错误分析及归因
在课题前期实验中,选取了2017年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真题写作为测试内容,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下,采用相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受试者写作中的错误进行采样、识别、分类、阐释、评估,结果表明:高职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错误中语法错误(54.24%)居于第一位,词汇错误(32.79%)次之,篇章错误(12.97%)所占比例最小。大多数学生处于一种对目的语系统规则不清楚或不完全理解的阶段,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未能自我识别或纠正。学生语言错误主要体现在词汇、句法、篇章语言结构表层方面,如词性混乱、拼写错误、搭配不当、词汇误选误用等局部错误或残句、中式英语表达、表意不清、逻辑混乱等全局性错误,进一步表明学生在中、英两种文化、思维、认知差异方面知识的空白或缺失以及语言实际交际能力匮乏。
显然,学生英语写作失败归根于英语语言规则模糊、混淆,缺乏系统性、母语负迁移以及中西方文化、思维、认知的差异性及语言交际能力匮乏,本人将其总结为:语内干扰、语际干扰、客体因素干扰、语用能力匮乏。语内干扰是学习者未能系统、准确地掌握目的语语言规则而在习得过程中产生错误;语际干扰是学习者母语规则在目的语习得过程中的干扰,即母语负迁移;客体因素干扰是学习者在语言交际中由于外界环境及个体自身情感、情绪、精力疲惫等负面因素导致語言交际失败;语用能力匮乏是指交际者缺乏在某一特定语境中灵活、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而导致交际失败。
三、错误分析理论对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原则的启示
高职英语写作是一种极具情景化的实用性文体,其写作过程涉及语言内、语言外多种复杂因素,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体现学生对目的语语法、词汇、文化知识、思维模式、语用能力等习得程度,教师可根据学生语言习得情况制定教学原则,错误分析恰到好处地为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原则指明了方向。
1、语言基础知识系统化教学原则
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式、结构方面极大的差异性导致高职学生英语写作出现语内错误,为了消除学生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语内障碍,教师首先要灵活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或结构教学法等进行模块化、程式化语言形式教学,通过中英两种语言结构差异对比、遣词准确性原则讲解,使学生逐步掌握目标语语法、结构特征和选词用词,以消减母语某些规则对目标语的负迁移,从而达到预期的习得效果。
2、文化差异过程性教学原则
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使得中国学生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文化障碍不断。由于对西方文化知识的空缺或缺失,高职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汉语文化时受到语际干扰,错误频频发生。因此,文化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所涉猎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顺应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教师需遵循过程性文化教学理念开展动态开放式文化教学。[2]
3、目的语思维导向原则
语言的输出是语言思维的一种表征,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大量中式英语表达属于典型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是母语思维模式下的产物。中国的人文文化与西方的科学文化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使中西方思维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需鼓励并引导中国学生用目的语思维,通过中英思维模式对比讲解使学生在英文表达中逐步由一种翻译母语的过程向英语思维模式转化,最终形成英语思维模式。
4、语用意识培养原则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需不断强化学生使用语言以实现交际目的的意识,只有形成该种语用意识,学生在语言输入时会有意识地注意到自己所习得的目的语的语言形式是否顺应交际语境,在输出中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中介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差距,有利于消减语言错误,避免语用失败。
四、结语
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的自然现象,反映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从学生错误根源入手,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教学原则,有利于指导教师教学过程中如何在知识层、文化层、认知层以及心理情感层面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培养学生“乐学、好学”的积极情感以及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语用意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总之,错误分析是研究学习者语言习得程度和语言假设验证的一种新方法,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起着一种“中介”桥梁作用,有助于为教师教学策略和教学原则提供借鉴,不仅对外语教学研究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外语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性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Ellis,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ndEd.)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53.
[2] 黄文红. 过程性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1)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