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产业化背景下高等建筑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2019-06-08王素君
王素君
摘要:高等建筑教育从创建伊始到不断发展、完善,无不与经济社会进步、建设行业发展息息相关。在建筑产业化背景下,高等建筑教育迎来了诸多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各种严峻挑战。从战略原则上,高等建筑教育要主动适应建筑产业化发展需求,深入开展建筑产业化相关研究,加快培养建筑产业化所需专业人才,积极为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从发展对策上,高等建筑教育需借鉴顶层设计理念,推动高校科学发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打造办学特色优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建筑产业化与高等建筑教育科学发展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建筑产业化;高等建筑教育;机遇;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9)02-0008-07
高等建筑教育从创建伊始到不断发展、完善,无不与经济社会进步、与建设行业发展息息相关。对建筑产业化的关注与重视,为高等建筑教育提供了新时期的发展机遇,如何迎接挑战,成为中国高等建筑教育继续努力和探索的目标。
一、源于建筑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一)建筑产业化进程中渗透的新理念
1.科学发展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如何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施工技术、促进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工程质量、确保建筑品质,决定着建筑业未来的发展,为此,迫切呼唤建筑业加速实现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推进建筑产业化,既要遵循市场规律,让产业化的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在实践中逐步发展成熟;又要实施科学管理,通过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实现最优化的整體效益;更要构建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体系和建造工法,借以增强核心竞争力。
2.生态文明理念
由于建筑产业化的优势,这种具有浓厚现代化气息的建筑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被推举为绿色建筑的新标识。无疑,建筑产业化的各项指标达到了绿色建筑的概念标准,是发展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鉴于建筑产业化在节能节水、降低污染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建筑品质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在系统优化、集约增效方面具有整合功效,更契合了党的十八大关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设目标。
3.人本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主体作用,并以此为出发点,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指出绿色建筑旨在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构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新型城镇化战略注重“以人为本”,以转变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对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建筑产业化发展的优势之一即是转变建筑工人身份,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等。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促进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二)建筑产业化进程中的新动力
1.政策与制度创新
建筑产业化是新兴事物,其发展主要受政策、技术和市场三方面制约,其中政策引导是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这已被国外许多国家建筑产业化进程中所积累的实践经验所证明。现代建筑产业化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和完善的制度作保障,必须针对建筑产业化发展出台详细、系统的政策,建立和完善相关建设法律法规体系。政府出台推进现代建筑产业化的相关指导性文件,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激发市场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为与建筑产业化发展相适应,政府要转变监管模式、规范市场运作方式。
2.技术创新
建筑产业化加速了我国建筑业创新体系的形成,在建筑产业化创新体系完善的过程中,建筑企业通过努力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来增强核心竞争力。通用的现代化建筑标准和体系是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只有参照国际先进技术,加快完善模数协调标准、制造技术标准、建设技术标准、开发技术标准、安全操作标准和质量体系标准,构建具有较强通用性的成套技术标准,方可产生规模效益,降低能耗[1]。此外,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技术改造、工法工艺创新等,都将在建筑产业化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3.协同创新
创新模式的选择是创新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开放、合作、共享”更易充分发掘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筑企业、行业院校、科研院所实施跨学科专业、跨部门单位、跨行业组织的深度合作和开拓创新,能够有效地促进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创新链条之间的技术融合与技术扩散。通过政产学研的推动,促进我国工业化建造技术日趋成熟。面对我国建筑产业发展的历史新机遇和新挑战,需要进一步强化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常设性的协同创新机制建设,汇聚创新要素,实现协同创新。
(三)建筑产业化进程中打造的新环境
1.良性的市场环境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始终围绕着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展开。鉴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决定性作用,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推进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政府要关注研究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以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公平竞争及市场秩序。国内外实践证明,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
2.优化的投资环境
建筑业市场的发展和繁荣、投资市场的培育和成长,得益于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而建筑业新增市场份额在各行业领域的主要分布,则取决于投资方向的变化与投资结构的调整。随着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建筑业投资方向与结构均发生了实质性改变:一是投资原则转变,由速度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二是政府投资方向转变,更多地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科教、卫生、体育设施建设倾斜;三是资本流向转变,民间以及其他形式资本进入领域逐步开放。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投资、信贷、价格、收费、土地等经济调控手段,鼓励和扶持具有技术研发、部品生产、住宅开发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激发市场主体推进建筑产业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