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探讨

2019-06-08马江雅丁磊张新喜

高等建筑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特色专业新工科

马江雅 丁磊 张新喜

摘要:分析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所面临的形势,指出特色专业建设应该充分考虑专业评估认证背景、学生能力培养达成的新挑战、“新工科”工程教育发展新要求、创新教育新驱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新战略等时代新需求。从培养体系、教师队伍、知识体系、课程建设、教学环节、实践实训与创新体系等方面,介绍安徽工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情况,并就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实际案例进行阐析。认为给排水工程能力实训是学生从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到培养创新能力之间的重要桥梁,提出理论—虚拟仿真—实践实训—创新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特色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认证;新工科

中图分类号:G642;TU9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9)02-0026-07

特色专业建设主要是根据国家经济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各类型与层次的高校在各自办学定位的范围内寻求个性化发展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各高校的专业特色优势,提高专业与学科建设的水平,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1]。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结合自身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优势,打造适应时代新需求的专业发展特色是各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

安徽工业大学原名华东冶金学院, 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华东地区第一所冶金行业本科高等院校,从建校至今始终坚持冶金行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特色。该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起源于1987年华东冶金学院创办的环境监测专科专业,后于1996年更名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1997年开始面向全国本科招生,先后获批卓越计划、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专业建设项目,经过30年的发展和积累,特色专业建设初见成效。本文介绍了新时期该特色专业建设背景,并从培养体系、教师队伍、知识体系、课程建设、教学环节、实践与实训等方面,阐析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思路和具体做法。

一、特色专业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一)专业评估认证背景下的特色专业建设

2016年6月中国工程教育加入《华盛顿协议》,工程类专业认证成为当下各高校专业发展的新趋势。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学习效果、质量评价与反馈、持续改进等方面高标准、严要求,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于2016年9月出台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评估认证工作指南》,为各校在评估认证新形势下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开展给排水科學与工程专业评估认证的目的是加强国家和行业对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保证和提高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育质量,使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符合申请参加注册工程师考试国家教育标准,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互承认同类专业的学历创造条件。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要求,安徽工业大学在自身办学定位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服务社会行业特色需求开展人才培养,这本身也是专业评估认证驱动下的特色办学理念[3]。此外,2017年1月安徽省教育厅下发《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成立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合作委员会的通知》(皖教高〔2017〕1号),明确在各专业合作委员会的管理下开展省级专业评估工作。如何在专业评估认证标准化办学的新趋势与新要求下体现专业特色,是安徽工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科学专业建设面临的一大问题。

(二)学生能力培养达成的新挑战

2017年第三方评价机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发布《安徽工业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中期评价报告》,该报告指出学校土建类毕业生(以2012届为例)中有35%的学生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与创新教学模式”感到不满意。新的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更加重视和需求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当务之急,因此,探讨大学生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在现有教学模式下解决大学生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所面临的困境十分必要。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环节,企业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该项能力的达成度是专业评估认证重点考察的对象之一。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实践与创新体系,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创造条件。

(三)“新工科”工程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2017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教高司函[2017]6号),旨在解决新经济发展背景下的社会新需求与工程专业人才传统落后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明确提出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4]。在新工科工程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如何实现将传统水处理技术等相关知识,以系统化、信息化、实践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以及如何培养能够在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也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5]。例如,当前国家开展的“海绵城市建设”“综合管廊”“黑臭水体治理”等给排水相关工程建设项目,都对专业人才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结合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基础,构建新工科建设要求下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进和创新工程实践教学建设显得尤为必要。

(四)创新教育的新驱动

知识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是知识的有效聚集。深化高校创新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当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在于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一流学科的发展重心在于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水平的创新教育。2017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公布2017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名单的通知》,安徽工业大学入选 “2017年度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全面覆盖、分层培养、协同推进、强化实践”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把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作为专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践与创新教学中探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发展之路,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体系[6]。

猜你喜欢

特色专业新工科
“新工科”背景下职业院校工程技术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在高职院校特色办学中的发展思路
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校企共建高职药学特色专业
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探析
农林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