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区中外合作办学与人才培养工作探讨

2019-06-08孙凯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立德树人人才培养

孙凯

【摘 要】 本文论证了中外合作办学与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统一和高度契合,分析了西部地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西部地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促进人才培养的对策:中外合作办学要服务于国家战略;中外合作办学要服从学校工作大局;中外合作办学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中外合作办学要坚守教育主权;应对西部地区优质中外合作办学进行扶持。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西部地区高校;人才培养;立德树人

一、引言

随着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与社会效益的不断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与公办教育、民办教育一起成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三架马车之一,是重要的办学存在形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载体、跨境教育和涉外办学的主要表现形式。

我国西部地区有着独特的区域情况,在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上,整体低于中东部省区。西部地区的中外合作办学工作,虽然在陕西、四川、重庆等省市取得长足发展,但是整体起步较晚。近年来,西部地区高校纷纷申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也给予了审批方面的支持。西部地区高校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中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为教育改革创新开辟了途经。

在中国教育发展进入新时期的历史背景下,人才培养工作出现了新的变化,具有民族文化自信和坚定理想信念、掌握先进学术知识与创新思维、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成为新时期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在要求与使命。

西部地区的中外合作办学是在合作办学进入新阶段、办学要求日益明确、办学活动逐步规范的背景下快速发展起来的;而我国的人才培养工作也是在中国整体发展进入新时期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明确了使命与初心。在此情况下,西部地区高校广泛开展合作办学工作,对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必然会产生具有时代效应的推动作用和必要意义。

二、中外合作办学与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内在统一和高度契合

在新时期人才培养方面,中外合作办学与中国境内其他办学形式有着共同的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要求与特征。

1、中外合作办学加强党建与“立德树人”的内在统一

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2日到北京大学座谈时明确指示了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作为社会主义的办学形式,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针、坚定社会主义的育人方向。中外合作办学要“加強和改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加快培养一批优秀涉外办学管理人员”; [1]2017年,中组部、教育部要求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中加强党建工作,做到“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同步设置、党的工作同步开展”。 [2]教育主管部门要求中外合作办学要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有效监测“立德树人”成效和培养目标达成度;要坚持中国特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

2、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目标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高度契合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人类共同面临的世界性问题,如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日益增多,以及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被世界各国广泛接纳,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成为迫切需求。同时,伴随着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复合型人才具有更好的预期前景。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国际化办学的一种具体而集中的表现形式,其培养目标是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前沿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中外合作办学对于适应新时期需求的人才培养,具有与生俱来的高度契合。

3、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方式与人才培养改革创新

除了要看重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外,高校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突出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引导学生学会预测、预见、构想未来事务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速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型与创造性。

规范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在教学方式上有着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创新与改变。因为在办学过程中有外方授课环节,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往往会采用小班制、讨论式授课,并且教学方式的中心由“教”向“学”转变,实行学习导向制,这必然会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造成冲击,从而促进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的培养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三、西部地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通过教育对外开放促进全面开放发展

由于历史和区位因素,西部地区的整体对外开放水平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西部地区应该加快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教育对外开放是国家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全面开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教育开放,可以促进教学科研的国际合作交流,推动教师学生的流动。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国外优质师资,并通过全球招聘建立起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从而整体推进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

2、西部地区院校国际合作需求旺盛

西部地区高校众多,院校层次多样,从国家部委支持建设的“双一流”大学到地方举办的一般性院校,为推动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在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都需要进行充分而广泛的国内外合作交流。同时,为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建设,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非常迫切。中外合作办学的举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地方院校开展国际合作的需求问题,对于开展国际化办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

经济发展,教育先行。西部地区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使命。高等教育的发展应植根于国家需要,立足于地方产业需求和经济发展趋势。中外合作办学从办学形式到教学目标,都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对于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人才需求,具有天然的优势。

4、满足本地区人民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众多,自然环境多样,受历史和经济条件限制,教育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各类型的教育供给有着强烈的需求。通过举办中外合作办学,能够满足人民对教育的国际化需求,增强本地区人民的在接受优质教育方面的获得感。

四、西部地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促进人才培养的对策

中外合作办学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先天优势;而如何做好合作办学,使其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认真探索的问题。根据多年的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在西部地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中外合作办学要服务于国家战略

中外合作办学要取得可持续发展,其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服务于国家战略。当前我国为了实现国家利益和发展需求,积极推行 “一带一路”、 “中国制造2025”等重要战略,并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开展实施。国家战略代表着国家和国际需求,在战略实施后,必然会产生巨大的撬动力量和导向作用。西部地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只有紧紧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才能取得长足发展,并培养出适应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2、中外合作办学要服从学校工作大局

西部地区各院校开展合作办学时,必须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在办学形式、专业、合作院校选择等方面进行考量,开展适合自身的合作办学,不必贪多求大、盲目跟风。要围绕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办学優势、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地评估论证,加强顶层设计。只有适合自身需要的办学模式,才能更好地调动校内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取得预期办学效益。

3、中外合作办学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

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虽然采用了新的办学方式,引进了外国教育资源,但是从本质上来看仍然属于人才培养的一种方式,也必然要遵循人才培养的普遍规律和整体要求。西部地区高校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在制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内容、建立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必须抓住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因材施教、实事求是、知行合一、德学兼修,才能发挥经过改革创新的培养内容与培养方式的内在作用。

4、中外合作办学要坚守教育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是立足于中国境内的办学形式,是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构成部分,不是“法外之地”。做好中外合作办学,必须坚守教育主权,捍卫自身权益,保护国家利益,不能为了引进外国资源而无原则退缩,更不能为了合作办学而牺牲教育主权。只有教育主权下的合作办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需求的人才。

5、应对西部地区优质中外合作办学进行扶持

西部地区整体经济水平落后于其他地区,人均收入水平较低,贫困人口众多。为了体现教育机会的公平,增加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建议国家和地区主管部门,对于西部地区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予以政策倾斜和财政扶持,以确保其规范开展教学活动,不因为教学成本较高而变成小众教育。

五、结语

新时期的中外合作办学,在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工作要求方面具有重大的先天优势。西部地区的广大高等教育院校,只要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框架内,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紧紧把握地区需求,规范开展办学活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一定会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为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做出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

[2] 关于加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中组发〔2017〕13号).

[3]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立德树人人才培养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