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助力脱贫攻坚的实践与启示
2019-06-08高海军
文/高海军
自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陕煤集团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围绕精准扶贫不断凝心聚力,充分发挥企业优势,提升帮扶效果,展现国有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一、陕煤集团在汉阴县的脱贫攻坚实践
陕煤集团不忘初心,紧咬目标不放松,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积极探索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在助力汉阴县脱贫攻坚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1.县级层面:“三招连发”,直击脱贫攻坚的难点痛点
陕煤集团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难点痛点,针对不同的贫困户分类施策和精准施策,用大发展带动大扶贫。
一是构建“农旅融合”脱贫攻坚新格局。针对汉阴县区位优势明显、移民文化深厚和农旅资源丰富,可持久带动贫困户脱贫,进而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陕煤集团和汉阴县旅发办联合创新推出“周末哪儿去,汉阴有乡愁”的农旅融合扶贫示范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打造完善三条小循环线路和汉阴全城农旅线路。
二是投资股改建厂订单模式,实现区域内的产业集聚,促进本土产业做大做强。针对如何让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的增值创收真正落在贫困户上这个痛点问题,陕煤集团围绕汉阴县“南茶北果川道米”的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陕煤集团在管理、人力和销售等方面的经验,一方面充分调动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与龙头企业新鑫米业签订协议,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扶植企业做大做强,带动汉阴县传统富硒米的种植、生产和发展;另一方面,新鑫米业向农户提供优质稻谷良种,并进行全过程技术指导,采取“订单生产”模式,以高出市场价的保底价进行收购,确保贫困户能够真正从中收益。
三是“金融扶贫”让更多的贫困户增收脱贫。陕煤集团采用“金融扶贫”的手段助理农户脱贫,筹备成立了总额度2亿元、定向给贫困户发行的“陕煤集团扶贫保本理财产品”,基金收益率高于市场同期保本收益1.5%,向贫困户发售,为贫困户创造效益。
2.企业层面:“一箭中标”,破解脱贫攻坚的融资难题
陕煤集团在扶贫工作中积极发挥资金资源优势,破解脱贫攻坚融资难题。
一是构建产业发展模式。按照“龙头企业为主体、陕煤集团助力、基层政府护航、贫困户受益”的思路,出资设立了“陕煤集团汉阴5000万元产业扶贫基金”。通过以债权形式投资汉阴县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的龙头企业,协调龙头企业在帮扶乡村建设种植养殖基地,动员农户进行订单式生产,通过公司化运作,重点打造能够形成连片的“陕煤精准扶贫产业链”,最终实现“扶持一个园区(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一片农户增产增收,脱贫一批家庭收益受益”的目标。
二是破解企业融资难题。“陕煤扶贫产业基金”的设立,为汉阴县涉农产业企业提供了一个高效便捷、全新的融资渠道,通过与安康市财信融资担保公司开展深度合作,破解了助力脱贫攻坚中涉农企业的融资难题和缺乏流动资金的困境。
3.驻村帮扶:“四措联动”,提升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效率
陕煤集团注重脱贫攻坚的效率实效,让“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具体体现在汉阴县的脱贫攻坚工作中。
一是提升“脱贫攻坚工作站”管理效能。陕煤集团创新性地设立驻汉阴县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站,加强工作协调和驻村管理,成为陕煤集团联系扶贫工作的“桥头堡”和“扶贫干部之家”。
二是“一村一品”项目产业发展独具特色。每个村产业项目帮扶资金从以前的20万/年提高到不少于40万/年,坚持“因村施策、一村一策”实施项目,积极打造特色支柱产业。
三是“跨区合作社”集中发展优势产业。针对各扶贫村的地理环境、村情村貌等条件,着力形成跨区域合作,集中发展优势产业。如龙垭村和新星村联合发展“农旅融合”项目,重点打造“李子山”;在龙垭村、梨树河村、笔架村和大坝树村四个村重点发展“羊肚菌”产业。
四是特色扶贫方式全面开花结果。陕煤集团党委把“党建+”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切入点。每月都有党支部、党员入村开展“主题党日+助力精准扶贫”活动,冬送温暖、夏送清凉、金秋助学、专场招聘、金融服务和消费扶贫等一系列特色扶贫活动已成为陕煤集团在汉阴县帮扶的一张张名片。
二、陕煤集团精准扶贫的经验与启示
陕煤集团始终秉持“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始终奉行“造福员工、奉献社会”的企业使命,积极投身汉阴县脱贫攻坚第一线。六年来,陕煤集团打出了一组脱贫攻坚“组合拳”,在“产业扶贫”“农旅扶贫”“消费扶贫”和“特色扶贫”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陕西省国企精准扶贫树立了样板。
1.立足县情,聚焦脱贫攻坚中的短板是扶贫的前提条件
汉阴县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腹地,受外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和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的双重约束,地区发展大大受限。为此,陕煤集团立足县情,找准脱贫攻坚中的短板,精准发力。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设立驻汉阴县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站,有效加强工作协调和驻村管理,使之成为陕煤集团联系扶贫工作的“桥头堡”。设立“陕煤集团汉阴产业扶贫基金”,通过以债权形式投资汉阴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的龙头企业,切实帮助农业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并帮助本土企业改股重组,做大做强全县“富硒大米”品牌,逐步形成“龙头企业+贫困户”的全县大扶贫格局。
2.立足村情,发展“一村一品”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
立足村情,坚持“因村施策、一村一策”实施项目,积极打造特色支柱产业,是陕煤集团驻村帮扶的基本思路。在实际工作中,陕煤集团敢为人先,结合村情社情不断探索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切实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集中发展优势产业模式,“一村一品”项目产业发展独具特色。此外,“助脱贫、惠民生扶贫展销会”和“扶贫农副产品暨内部生活类消费品展博会”在陕煤集团成功举办,实现了富硒农特产品“供需”精准对接,带动贫困农户实现为销售而生产,真正打通了产业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3.立足优势,开展特色扶贫是建立多元益贫机制的关键
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不同,只有建立起多元益贫机制才能真正实现精准帮扶。陕煤集团在资金、资源和管理等方面富有优势,在基层扶贫实践中充分发挥集团的优势,开发多种特色扶贫模式,不断完善贫困村公共基础设施,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构建多种益贫机制,实现对帮扶贫困村所有贫困户的全覆盖。各村围绕“一村一品”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重点任务,使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
总之,陕煤集团通过充分挖掘集团、县域、镇村和贫困户的优势,通过多种特色扶贫模式将贫困户嵌入到各个扶贫模式中,并构建了多元的益贫机制,实现了精准扶贫、真正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