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教育

2019-06-07王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6期
关键词:社会教育社会责任博物馆

王静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升,人们更加青睐于精神享受。博物馆是人们陶冶情操和感知中华文化内涵的主阵地。中国是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博物馆是彰显历史文化的核心场地。教育工作是博物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博物馆承担的社会责任之一。若想更好、更优地体现博物馆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教育功能,就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教育体制和思维,促进社会不断发展,推动和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进程。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责任;社会教育;研究;分析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才是社会和国家前行的动力源。在培养人才阶段,教育方法和思想合理性与否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最终教育成效产生很大影响。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精髓之地,展现了人类历史发展历程。博物馆教育方面的优势其实是得天独厚的,尤其是对现今青少年而言,他们尚未形成定性思维,借助博物馆开展教育工作可谓好处颇多、势在必行。

1 博物馆社会责任分析

博物馆详细记录了人类的发展和变革历程,民众在博物馆中可以体会到我国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体会到社会进步的各个方面。在历史沉淀和现代发展进步下,新时期博物馆焕发了勃勃生机,以崭新的精神文明面貌进入大众视野之中,承担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并进行人文关怀的优质传递,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现在,我们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在全面小康建设之路上越走越远。博物馆务必要贴近群众、服务社会、促进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惠及民生、全民素养提升,大力探索和实践,不断创新博物馆工作细节和方法,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独有效能,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和精神诉求。要最大限度地借助博物馆资源,促进文化更好、更优地传承与发扬,然后在此基础上彰显人的培育价值和人文关怀作用,激发民众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博物馆社会教育分析

20世纪80年代,美国有关博物馆的书籍深度阐释了博物馆教育意义,假设典藏品是博物馆心脏的话,那么教育就是博物馆的灵魂所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博物馆协会在阐释博物馆的定义过程中,将教育要素和为民服务要素融入到博物馆的定论中。当前博物馆日渐将教育功能从传统教育模式变更为休闲式的教育模式,剔除了老旧式的输入式教育模式和填充式教育模式,老旧式的教育模式难以满足当今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国际上许多博物馆多次指出,要以多样化的模式进行博物馆教育,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社会教育目标,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极具文化价值的标本作品展示。观众来馆参观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参观展览展品和获取知识,更多的是享受精神放飞的感觉,畅游在历史之中,感受文化的熏陶。

3 博物馆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教育完善与优化方案分析

博物馆核心责任便是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让博物馆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愈加融洽。博物馆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所以需要将其社会教育功能发挥出来,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首先是进行教育体系完善和优化。在对博物馆的教育体系进行优化和调整的过程中,需要将博物馆正式融入到国民教育机构体系内,只有如此方可进行长效机制建立。第一,做好制度工作,对博物馆教育机构性质加以明确,确定博物馆的法律地位和教育地位,最大限度地将博物馆教育融入到现在的学校教育中,资金支持也要到位。第二,博物馆要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支撑点,为学校教育提供便利,与此同时给予教师培训便利,将博物馆的深层次教育落到实处。在日常教学阶段和教材编写阶段,对博物馆教育文化内容适时增添补给,全方位、多角度地保障博物馆和相关教育机构与组织之间的教育联动性,保障“博物馆就是大课堂”的教学原则不变。

其次是进行博物馆本体教育职能深化改革。历史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博物馆可以帮助民众对人类总体思维进行感知,博物馆的综合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当前,文化全球化趋势日渐明显,这对我国的影响很大。博物馆的主要职能即为公众教育,公众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博物馆文化责任。但是,部分博物馆在功能上的追求有些过于片面,忽视了公众教育。博物馆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人的素质进行全面提升和强化。在对博物馆教育职能加以深化的同时,彰显出博物馆本体社会教育价值和意义。第一,国家要重视校外教育,契合于素质教育标准,对其进行不断强化和引导,构建全新的学习型社会,与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融合为一体;第二,博物馆教育过程中要进行学习方式创新,引导学员努力思考,对学员人格和修养等进行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提高和优化,进而有效强化学员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

再次是对博物馆教育特色进行彰显。时代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博物馆类别也在日渐更新和调整,结构比例朝着平衡态势发展。博物馆的核心功能是教育,这是无法撼动的,所以应该重视与突出博物馆教育特色。第一是全面性特点。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公众,做好服务定位才能对全民科学文化素养予以深度强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加以丰富。第二是社会性特点。博物馆要对全民精神文化需求和发展趋势了如指掌,展現出广泛的社会性特质。第三是直观性特点。博物馆展品是博物馆教育的主要内容,我们需要对展品进行科学的陈列摆放和合理分类展览,图文并茂地阐释和讲解,对博物馆本体展览主体要进行全面表达。第四是开放性特点。博物馆的开放性体现在教育活动规模拓展和举办形式灵活上,多数活动都要以开放式姿态展现给外界和大众,来访人员加入和离开不受限制。

最后是优化博物馆教育模式。在进行博物馆教育实践活动组织阶段内,需要将推动人们心智发育、完善人格、提升国民素养作为主要教育目标,分析和探索实效、有效的教育模式,让民众去真正体会博物馆精髓、知识和教育意义,强化民众参与博物馆教育的意识,让民众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体会到参与的乐趣,还能够增长期见识和知识。博物馆的权威性不可撼动,其以重点文化机构形式出现,要始终坚守博物馆道德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从根本上保障知识传播科学性、有效性及准确性。积极推进博物馆教育真正地走进学校和课堂,博物馆教育普遍性务必不断强化和扩充,从而良好地提高学生素质与文化水平,使其乐于接受博物馆文化,为后续博物馆教育功能有效利用夯实根基。将博物馆教育摆在博物馆参观活动之前,防止盲目参观现象出现,对参观效率和质量双向强化和促进。教育机构和部门要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进行政策制定与支持,使学校和博物馆间的联系度变得更紧密,不断推动二者互动联系,为学生提供优良教育平台和空间,促进其未来全面发展,为全民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4 结束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基石。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产进行收集,是历史发展的有力见证,对历史中诸多文化和智慧等加以彰显,独特的教育优势有目共睹。因此,博物馆需要被纳入到国民教育结构体系之中,提高社会教育质量,肩负起社会责任,在推动博物馆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对全民文明素质进行不断强化,推动国民教育朝正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郝轶超.加强馆校合作与互动,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试论博物馆青少年课程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2017(19):1-3.

[2]孙菁.博物馆文化资源的活化——从资源利用角度分析博物馆文创产品[J].卷宗,2017(16).

[3]大卫·安德森,符国鹏.论“博物馆教育者”的重要作用:对博物馆领域专业化的迫切要求[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7(1):61.

[4]郑莉.关于无边界的博物馆教育的思考——基于广东省博物馆“行走广州”系列活动[J].客家文博,2018(1):19-24.

[5]牛万新.地市级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与探索——以新乡市博物馆为例[J].大观,2017(10).

[6]庾华,陈斯亮.数字化时代民族地区博物馆的文化遗产展示和人类学解读——以西藏工布江达县秀巴古碉楼群遗址为例[J].博物院,2017(5).

[7]王思怡.纪念与记忆:创伤叙事的策展建构与诠释——以东亚社会各慰安妇主题纪念展览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7(1):14-22.

猜你喜欢

社会教育社会责任博物馆
博物馆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谈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形式的结合与创新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浅谈社会教育中的古筝教育优化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