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之初探
2019-06-07
课改十几年来,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众多改变,教法也是层出不群,不断跟进的教学方法为推进教育改革做出了不少贡献。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优质教育需求不断扩大,我们一线教师也在回到起点重新反思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我们追求并值得为之努力付出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接触到了“深度学习”这个领域,文中的理念与内涵紧紧拨动着教育同仁心底那根最敏感的神经:“与其为教师提供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不如为教师提供基本的课堂变革的思路和原则,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教师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每一节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变革成为具有活力的源头活水。”原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我们永不动摇的初心。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课堂变革为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开展以运算与推理、几何直观、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等为重点的思维活动,获得数学核心知识、把握数学的本质和思想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逐渐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的学习者。
本学期我又回到一年级开始教学,面对稚嫩的脸庞,我暗下决心:岁月如斯,然定不负光阴不负卿。我根据上述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做了一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初试,具体措施如下:
一、“深度学习”预备战——课前研读
在开学之初,我们要对该册教材进行整体解读,从整体上对教材有个把握,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对该册数学教材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准则做研读,以精准把握该册数学教材的整体教学目标。在每一单元开课之前,我们都要制定单元计划,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并根据教学目标初步制定教学措施、课时安排等,这样做可以整体把控教材,注意到知识的前后联系,形成网络化的知识结构。
在上每一节新授课或练习课之前,我们要先独自浏览并分析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明确该课教材呈现了什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什么;随后分析当下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是怎样的,学生的基础知识如何,与本课相关的前期知识水平怎么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困惑在哪里……最后仔细阅读教材编制意图和教学建议。基于对以上的解读与理解,我们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确定学习主题及本节课的学习要求。例如,教学“9加几”这节课之前,先观察教材上的主题图,跑步呈现的是8加几,啦啦队呈现的内容是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非常综合,跳绳比赛情境是过去学习的不进位加(减)法,酸奶图呈现的是我们今天需要学习的主题情景图,通过学生提问,解决“9+4=?”的问题,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他会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进行计算,有的可能是用数的,也有的学生看到箱子里空了一格,就拿一个酸奶放进去,通过转化,变成10+3去算,而这种方法恰恰是我们今天需要探究的凑十法,学生根据情境探索并掌握凑十法就是本节课的要求。
二、“深度学习”突围战——核心设计
深度学习是以学科的核心内容为线索的教学设计,主要的目标在于通过对核心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当我们围绕一节课的核心内容和对学生的认知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后,我们的教学设计便围绕重点的教学目标展开。数学课堂教学流程的引领都是由问题完成的,如何设计一个好的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是我们数学教学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有意义的问题应当体现所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引发学生探究与思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成为全体学生深度探究之源。我们要明白提问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推动学生去思考。那么,一个好的问题就不应该有暗示。教师提问时,要注意大小問题交替、搭配提问,一则减少学生身心疲劳,二则当大问题学生答不上来时,再补充一个小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例如,“9加几”这节课,课的开始,我们设计一组“10+几”的练习,学生很快算出得数,教师问:怎么算得这么对,又这么快?学生说因为10加几就是十几,所有很快。教师再出9+3+1,7+6+3……学生也有很快算出得数的,教师问:这里没有10,你们怎么还算得这么快?学生回答:可以先算出10,再用10+几就是十几。教师总结:看来10帮了我们的大忙啊!在设计核心内容9+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预设学生除了用数的办法求出9+4=13,还会有学生把4盒酸奶中的一盒放回箱子里,这样箱子里就变成10盒,10加上剩下的3盒就等于13盒。这时候教师设计一个大问题:你觉得这种算法怎么样?为什么?让学生展开探究讨论,体会把9+4转化成10+3的优越性与便捷性。中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探究情况适时设计一两个小问题:为什么拿出一盒酸奶放回箱子里呢?拿2盒放回去行不行?转化后,算的是10加4吗?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教师帮助学生看见了湖底的锦鲤,就该及时组织学生撒网捕鱼:这么好的办法,你学到手了吗?用小棒摆摆刚才的过程……让全体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暴露他们的思维,进而对凑十法产生深层次的理解,体验探索带来的成功喜悦。
三、“深度学习”破袭战——生成引领
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课堂教学不仅有老师和学生、教育理念所涉及的一般的教育问题、课程设计时所考虑的一般原理,更有数学学科的特点、具体学段学生的特征,甚至某一类学生对某一具体内容的需求和状态。正是如此,再好的课时计划也赶不上课堂中的变化。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经验和学科本质内容特性的碰撞会产生新的知识、方法与策略。这种知识、方法与策略是无法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之前确定下来的,只有课堂教学的当事人——教师和学生知道应该怎样行动,知道面对具体的问题要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这是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带给教师的智慧,教师可以灵活驾驭课堂,机智处理课堂生成。例如,在教学问题“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时,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把小丽、小宇计算上了,教师提问:这句话哪个词有点绕弯?学生提出“之间”不太懂,教师展示了这样的教学行为:谁来解释一下“之间”这个词?学生说“之间”就是中间的意思,还有的学生说不确定“之间”算不算两头的,教师机智地提出玩一个起立的游戏,请这一列(行)某某和某某之间的人起立……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之间”的意思。
四、“深度学习”迂回战——课外活动
组织多样化的深度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认知技能与思考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两个维度的核心目标,学生的深度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堂的探究,也可以延伸到课前或课后探索。例如,学习“圆的认识”一课,课前布置助学单,要求学生自主研究:“怎么才能徒手画一个比较好的圆?1.闭眼徒手画一个圆,画的怎么样?2.睁开眼徒手画一个圆,这回呢?3.给你一个点,你想放在哪里?有了点的帮助画出的圆就更圆了吗?”教师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通过助学单暴露不同学生的想法,学生感受到只有每次画笔离中心的距离一样,这样画出的圆才接近正圆。精心的课前布置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再如,一年级学生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后,我们布置了这样的问题:从左面数小红排第4,从右面数,她排第5,这支队伍是有9人吗?学生可以画一下图,可以摆卡片,可以数,可以算,只要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与学生的前期经验有冲突,那这样的探究活动就是值得的。
我们且行且思,且思且行。我们在设计教学并实施教学时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多地关注学生体验数学探究的过程,我们经常思考怎么设计一个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好问题……教师的理念发生了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改变,课堂便会发生改变。我们追求学生的学习行为呈现出全身心的投入,创造性的思考,学生的能力素养得到提升。我们聚焦深度学习,征程的步伐既然开始,足迹便会留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