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拼音教学的思路
2019-06-07戴汝潜
戴汝潜
从2016年开始,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实行了统编本。其中有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一改几十年来的语文启蒙教育“拼音起步”的习惯,无疑这是非常正确的。这个变化不仅符合汉语汉字自身的规律,而且符合脑神经生理学和儿童认知心理学规律。当然,也有利于顺应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尽早养成阅读习惯、尽快掌握阅读方略、提高阅读能力的迫切需求。
但是,将拼音教学内容后移、降低拼音教学的要求,并不意味着拼音教学可以忽视、放松。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项举措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汉语拼音的工具性作用。剔除或削弱过去拼音教学过程中,干扰阅读习惯、方法和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的不利倾向——诸如“直呼音节”(实际上是死记硬背音节符号)、“以拼代字”(增加了对错别字的依赖)、“一目双行”(转移了对汉字字形的注意力)之类。因此,在深化课程改革、专注于有效阅读的新形势下,面对拼音教学必须尝试教学创新,致力于更快更好地掌握拼音工具,使其工具性效能发挥最大化。为此,提出几点建议,以飨诸师。
一、选择高频音熟练先学
汉字是单音节的文字,尽管有同音字和多音字的情况,但是,实际应用时都是“一音一字、一字一音”的。这些音节总共有1313个(不含轻声),按照四声归类则有413个音节组。在常用的2500~3500个汉字中涉及360个左右的音节组,占全部音节组的90%左右;又由于最常用字中的使用频率的差异,其中又有210多组高频音节,它们每组中都包含五个以上的汉字。即——
如果连同四声的变化,涉及音节800多一点,即约占85%以上的常用字音节。所以,我们应当以这部分高频音节为基础,作重点熟练学习,摒除“chua”之类的生僻音节,以利于迁移掌握其他音节的拼音学习。
二、采用集约序化的方式
那么,上述这些高频音节怎样学习可以既省时间、又省精力,做到“易、快、好”呢?我们实验使用了集约序化的方式,获得了良好的成效。只需两周时间就可以使95%以上的学生正确掌握95%以上的拼音了。所谓“集约序化”就是根据拼音的内在规律,即声母、韵母拼合发音时的方式方法,采用表格化编排,如:
……
学习的时候,先做好声母发声的口型,然后,横向分别与韵母拼合练习;即ban、bai、bao、bang。以此类推p m f d t n各行。熟悉之后,进行纵向拼合练习:即ban/pan/man/fan/dan/tan/nan/lan。以此类推ai/ao/ang各列。在这样的练习过程中,学生是通过拼合发声的口型部位之间的差异,在相互比较之中完成的。从而,能够让学生自己更深刻、具体地体验不同音节的拼合特点。改变孤立地靠被动模仿校正发音的习惯做法。熟读之后,再做四声练习。
必要的话,建议在每个音节下面写上最常用字,目的不是为了识字,而是给出无意注意的提示:拼音是识字的工具,目标在识字。
三、集中体验式突破四声
四声的学习可以考虑采用全四声集约训练模式化方法,建立所谓的“动力定型”。将常用字中有完整的一二三四声的105个音节组集中如下,其他音节组四声通常是不完整的。
四、后续则坚持学以致用
学习拼音之后,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即日后所有的生字都是学生自己运用拼音认识的。熟练拼音,提高自信。充分体会拼音的工具性作用,在运用中巩固。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排除各地“乡音”的干扰,“正音”是关键。
此外,及时学会电脑拼音输入法是十分必要的,既有利于复习巩固拼音,又开始了语文技术化进程。未来信息社会的飞跃发展,语文技术数字化势必会越来越获得广泛使用。尽管汉字数字化技术会取代汉字书写,但是,掌握汉字字形是无法取代的。因为,运用拼音输入法是离不开字形选擇的;所以,拼音的工具性凸显在同音字的辨异——目标字的选择。正确处理“重视拼音教学”与“强化字形识别”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不过,拼音教学后移两年来,仍然有一些地方的老师依然如故,坚持“拼音起步”。这是不对的,需要转变观念。变“拼音起步”为“起步识字”,这是因为:
1.汉字是以“以形示意”为特征的单音节文字,识字的关键是识“形”,而不该以“分析单音节的音素”为前提。
2.脑神经生理学告诉我们,认识事物需要“事件、语意、声音、图式和符号”五个要素。儿童识字时已经具备四个要素,只需同化“符号——字形”;而学习拼音时,不具备除抽象的“声音、符号”之外的所有已经具备的有利要素。
3.正是因为脱离了儿童所有的已经具备的有利条件,只能听凭教师教授抽象的“拼音”与“拼音字母”。于是,伴随出现三个“负产品”——刚刚入学便播下了被动接受式学习的种子;扎下了汉字字音的音素分析的种子,而不是汉字“形意”分析的思维方式;在上面两颗种子的基础上,萌发了“错别字”和“提笔忘字”的隐患,几十年的教训是深刻的。
然而,“起步识字”却规避了上述缺憾,充分借助已有的认知条件,植根了汉字特有的“形意分析”的联想性思维方式。不仅轻松易学,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为日后实现尽早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