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课程整合的策略探讨

2019-06-07郭常斌

教师·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学教育整合策略德育教学

郭常斌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理论体系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国家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其整合后的课堂教学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在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这种整合式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的应用受到了社会各界及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新课改背景下,德育一直以来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教学工作的开展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故此在国家提出的“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规划目标下,如何实现政治教育的现代化目的也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育方向。鉴于此,文章主要阐述了信息技术与政治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并对其整合的理论基础和基本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在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的同时,为后续教育工作者德育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中学教育;信息技术;德育教学;整合意义;整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2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0-0090-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工具,在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拓宽学生思维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而在全面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德育工作的开展一直未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故此将其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也成为现阶段教育工作的一种新途径、新方式。简单来说,所谓的政治课程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其实就是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将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功能与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相融合,从而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为后续教师们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信息技术与政治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作为我国重要的生产力,在推动企业生产、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国际地位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应用质量和应用效率也受到了社会各界及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而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体系,中学信息技术从目前来看还没有既定的模式,无法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教学作用,因此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不断的探索成为目前教育工作者的主要教学方向,经过十几年来的不断探索实践,此项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德育作为当下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教育体系之一,其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及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而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化教育课程体系下,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成为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而根据相关数据调查可知,信息技术和政治课程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如下意义:

其一,信息技术和政治课程的整合满足信息社会下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學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国际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为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在国际中的社会地位,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是目前各教育机构的主要教育方向。而从目前来看,传统的政治教育无论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思维、教学手段等都不能满足这样的人才培养要求,故而将信息技术与政治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对教学手段进行改变,是提高教育工作者教学质量、实现政治现代化教育的根本途径。

其二,信息技术和政治课程的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理论的不断推进,教育机构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加速实现新世纪的教育振兴,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新课程标准对中学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即中小学思品教育和高中政治课程教学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全面了解新时代下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以此为教学依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且重点突出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以淡化学科的理论体系,增强教学的实践环节,以确保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最大化发挥。而信息技术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有效地确保上述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可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在贯彻落实思想政治课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当代社会的各种现象进行有效讨论、研究和解决,进而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为后续教师们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信息技术与政治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探讨

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发展进程进行了重点剖析,即确立了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自由个性的基本研究视角,不仅为后续教育工作者教学工作的实践提出了一定的教学方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和政治教育的有机整合奠定了良好基础。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了学习者要“学会生存”的教育目标。经过几十年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现阶段信息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此,“学会关心”“学会发展”同样也是重要的教育方向,即现阶段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同时无论是道德品质还是个性情感,都需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开放精神和平等观念,从而在满足社会发展基本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们的正向发展。

简单来讲,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主要指的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即在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教育机构需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从而在为各项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也为新一轮教育改革指出了战略发展方向。综合来讲,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以及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是信息技术和政治教育整合的思想理论基础,在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信息技术和政治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探析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可知,信息技术和政治课程整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受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教师信息化技能和教学设计能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为最大限度地保证整合后教学意义的充分发挥,在后续的整合工作中,需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教育机构需定期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教育工作,以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在确保其熟悉并掌握最新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为两者更好地整合创造良好条件。从某方面来说,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技术与政治课程的整合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教育机构需定期对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培训工作,在不断用新课程理念武装教师头脑的同时,也为其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其二,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完善政治课程教学的资源库,以为学生“三观”的正确树立奠定良好基础。从某方面来说,教学资源的匮乏是传统政治教育无法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为有效地规避上述问题的产生,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代社会,教育工作者需通过借助先进的网络资源,建立起满足当前学生学习需求的政治教学资源库,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确保其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与此同时,教育资源库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地改变传统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下社会对创新型、自主型和探究型人才的需求。

其三,结合当前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构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融合”的教学结构,确保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充分发挥。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性教学工具,被用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同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德育是素质教育时代的基础教育项目,将信息技术与政治课程进行整合可为新型政治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同时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等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一般来讲,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教育工作者只是課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即教师在政治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情景创设、信息资源的提供、协作学习的组织和探究性学习的指导方面,因此结合当前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构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融合”的教学结构,确保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充分发挥,正是政治新课堂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其四,贯彻落实“教学并重”的教学设计理念,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 无论是“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还是“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而近年来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推进,教育机构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更好地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贯彻落实“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念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学方向,即在日常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需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学科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而为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信息技术与政治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强化德育、拓宽学生视野、开拓学生思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最大限度地确保整合作用的发挥,在后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进而为教师后期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Z].教基〔2000〕35号.2000-11-14.

[2]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Z].教基〔2000〕33号.2000-11-13.

[3]钟启泉,崔允漷,张 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2-136.

猜你喜欢

中学教育整合策略德育教学
谈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整合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例说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