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9-06-07张冠忠

教师·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本质核心素养情感

张冠忠

摘 要: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落实,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核心素养”的素养导向,是从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转变。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实施?文章试从课堂中突出“本质”、重视“过程”、培育“思想”、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本质;思想;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0-0071-02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落实,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具有的涵盖数学基本特征的、适用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是数学知识、技能、思想、经验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实施“核心素养”的素养导向,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道路上的一次深入,是从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转变。要想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落实核心素养,就要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笔者就自己的发现与研究浅谈几点看法。

一、突出“本质”,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堂上,一些形式的、对课堂没有实质性帮助的“花架子”占有的时间,被学者们称为“课堂垃圾时间”。一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教学要摒弃垃圾时间,保证有效时间。课堂无须太多的形式,本质的东西才最重要。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体系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掌握小学数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及所赋予的基本技能,了解数学内在精神、人文积淀。

小学数学教学的四大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在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体现了不同的需求。依据不同知识的本质属性,在“数与代数”领域应着重发展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应着重发展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在“统计与概率”领域应着重渗透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应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同时,这些核心素养的发展既独立存在又互相交融,综合体现了小学生数学学习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形成情况。例如,教学《扇形统计图》一课,让学生观察下表,说说在统计表中发现了什么信息?

有学生回答“跳绳的人数最少”,教师可以追问“跳绳的人数是最少的吗?”“在统计表中统计了几个运动项目?”在追问的过程中教师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就会发现统计表中,统计的运动项目不止四项,“其他”项目是几个项目人数的合计。之所以合为“其他”,可能是这几个项目包含的数量比较少,或者不是统计的重点。通过探究,学生慢慢深入到统计学习的本质,读懂了每个数据背后蕴含的数学信息,掌握了必备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形成情况得到了综合体现,如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得到了有效发展。通过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提出问题,继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提升其“应用意识”,埋下“创新意识”的种子。

二、重视“过程”,丰富基本活动经验的实践积累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时,当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基本特征后,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扇形统计图与已经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回答、补充,可归纳出“形象直观”是三种统计图的共性,清楚“各部分和总数之间的关系”是扇形统计图的个性。学生在比较中思考、表达、辨析,再通过自身的体验,可感悟三种统计图的内在联系,明确学习扇形统计图的意义,了解事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表示“各部分和总数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要选用扇形统计图?如果选用三角形统计图、正方形统计图、长方形统计图呢?让学生小组合作议一议、画一画、比一比。学生经过小组合作,体验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表示“各部分和总数之间的关系”的繁杂无序,感受到扇形就是表示“各部分和总数之间的关系”的最佳选择。学生通过自身充分的体验,在矛盾中思考,在争议中辨析,经历思维的冲突,可明晰知识的本质,拓宽知识的内涵,形成数学思想。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要让结果与过程并重。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在“数学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沉淀积累,提炼方法,学会学习。另外要丰富评价方式,在反思评价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培育“思想”,指向数学思想的渗透延伸

我国经历了多次基础教育改革,教学目标从“双基”到 “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教学任务从注重知识与能力,到关注认知、技能与情感的全面發展,再到重视发展学生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教学目标的变化,体现在对人终身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引领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数学思考中认识数学本质,理解数学精髓,感悟抽象、推理、建模等数学基本思想,能够培养其数学精神、数学思想,使其终身发展、终身受益。

数学思想的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处不在,数学推理、数学建模、数学抽象、数形结合、等量替换、化归思想等基本数学思想分布于小学数学各个领域、各个阶段知识中,教师要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有效渗透。例如,多数学生对数列“1+2+3+…+99+100”的算理一时难以理解,教师可通过数学学习中常用的化归思想——化繁为简,先让学生从比较简单的1+2+3+4+5+6入手,让学生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同时比较学生的不同算法①1+2+3+4+5+6=21,②7×3=21,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产生“优化”的欲望,从而理解算理,学会方法,再解决问题。后续的学习,教师应让学生继续延伸拓展,如计算1+2+4+7+15+25发现什么是等差数列,计算1+3+5+7+9+11+13,思考等差数列的项数是奇数个时怎么运用这个方法,1+2+3+4+…+ n等差数列的项数是未知的,该怎么算等。通过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进行数学建模,学生学会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首项+尾项)×项数÷2”,并会解决一些变形的求等差数列的数学问题。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学会了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但更重要的是,化归思想、数学建模等数学思想对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在自己以后的学习、社会生活实践中灵活应用“化繁为简”“ 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等方法,可以培育适用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

四、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落实,学校的课程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的全过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在学会知识基础上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爱观察、勤思考、好动手、会表达,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如审题能力的培养,每次教师的质量分析中最常提到“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而实际教学中却很少见到教师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而且现在的考试评价,多以情境为载体,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和层次性,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要求更高。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读题,说说读到了哪些问题、信息,想想哪些条件是相关联的,蕴藏的数量关系有什么,属于什么知识点,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写一写、画一画等。通过这样一些具体的举措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数学阅读能力。

在数学活动体验中应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信心,让其感受数学价值发展。如社会生活中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再如数学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租车租船方案的选择,学校操场跑道周长的测量,小黄人共享单车的数学问题等。教师要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关心社会问题,认识社会并能够参与决策,为形成正确的社会观、科学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并让其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稍复杂环境中接受挑战,能够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如史宁中校长所提出的“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指向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对学科技能方法的掌握、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实现从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转变。教师要通过学习、实践、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适用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關键能力与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殷海燕.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技巧分析[J].考试周刊,2019(9):101.

[2]何湘满.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OL].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239.

[3]曾 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策略研究[J].读与写,2019,16(1):150.

[4]黄 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9(4):42-43.

[5]闵 莉.小学数学构建高效教学课堂反思[J].读与写,2019,16(1):159.

猜你喜欢

本质核心素养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