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玩”与“学”

2019-06-07刘怀峰

教师·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课堂设计教学方式

刘怀峰

摘 要:学生喜欢“玩”,但“学”又不可被忽视。如何将“学”与“玩”结合却又不偏向于“玩”;如何才能让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推力;如何让刚步入小学的学生打开新知识的大门,为整个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对世界、知识的初步认识,这些对一名小学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面对新时期新要求,教师要把握好“玩”与“学”的教学结合,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玩”;“学”;课堂设计;教学方式;课后安排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0-0054-02

小学生天性好玩,怎样在课堂中把“玩”与“学”结合起来,是当代教师需要考虑并且进行运用的教学方式。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玩耍,在玩耍中增长知识,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迎合学生的兴趣去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课程的巧妙设计,让学生通过游戏、小故事、自己动手操作等方式学习到新的知识,让课堂学习轻松而不失目标,生动而略显严肃。

教師要让学生学习到新的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以及主动思考、主动寻找答案、主动学习的习惯,让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比如《村居》一诗,学生们在课堂中可以学习整首诗的字词、意思。而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课外去研究纸鸢的结构、原理,以及理解为何“忙趁东风放纸鸢”。甚至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收集材料,带领学生一同制作纸鸢并且在有风的时候放飞纸鸢,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新的知识,不局限于课本知识。

本文所说的“玩”是以学习知识为前提,并非放开手脚盲目地让学生去玩,要通过一定的目的、预测、针对性,提高学生知识学习效率。那么,我们如何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学习中玩耍,在玩耍中增长知识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课堂设计要新颖、灵活、实际

所谓的新颖就是不拘泥于课本知识,灵活就是课堂教学灵活多变,同时要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学习起源于思考,思考源于疑惑”,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我们“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基本要求不谋而合。

甘肃省环县红星小学每学期都会组织教师进行公开课教学,一次听的一节公开课对我影响颇深。公开课的题目叫作《坐井观天》,讲述一个有意思的寓言故事。我在很久之前就给我的学生们讲过这个故事,他们对此不甚上心。本以为公开课主讲老师会以我之前的方式开场,但是老师一开口就吸引了我。

他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动画片里的小角色么?大家在玩过家家的时候都扮演过哪些角色呢?”等到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完之后,老师又说道:“看样子大家都很喜欢看动画片,那么肯定也扮演过里面的角色,今天给大家一个表演的机会,咱们把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编成一部动画片好不好?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篇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接着,老师告诉大家要想有一个很好的效果,必须选一个导演来指导大家表演,并且让学生们投票选举。作为数学老师的我有幸成为呼声最高的那一个,也承担了不小的压力。最后是表演者的选择,老师让学生们毛遂自荐,也可以同学之间相互推荐,学生的兴趣异常浓厚。可以说,学生们十分热衷于表演,一听说自己要当表演者,一个个兴奋得不得了,有的甚至已经激动地站了起来,有的高高地举着小手,让我选他当小演员,课堂气氛活跃极了,但是又不显得混乱。

选好演员之后又听见老师说道:“同学们,想要扮演好今天的角色,就得先把课文读熟,我们在表演前先要知道《坐井观天》中有哪些动物,如果你来演这些动物你打算用他们原本的对话呢,还是准备用自己的话去说?这些都要了解得清楚明白。下面请我们的小演员们认真读课文,要读得生动且富有感情。谁读得最有感情,谁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这样,学生们读书的积极性就真正被调动起来了。因为基础打得好,在后面的模拟环节,我也是非常的轻松,甚至有些地方还要小演员们来提醒我,小演员们演得有声有色,所有的听课老师看得更是津津有味。这堂课于我于学生于其他听课老师都是有益的,学生们“玩好了”“学到了”,老师们也得到了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也有了一定的思路。学生们对语文课堂的印象不再是枯燥、无味,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同学们自己制作了各种表演所需的小道具)。他们积极动脑、加动作、改台词,以课文为基础,又有所创新,使整堂课的氛围活泼而生动。这种“剧情模拟表演”的教学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堂公开课无疑是成功且超预期的。

二、教学方式要多样、趣味、巧妙

所谓的教学方式大致包括游戏式、表演式、互动式、比赛式、画画式等,教师通过迎合学生的天性进行巧妙设计,使课堂变得趣味十足。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天性,同时将知识隐藏其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新的知识,在玩耍中增长知识、见识,增强动手、动嘴、动脑能力。

上述《坐井观天》表演式教学证明,“表演式”的教学方式是正确可取的。“游戏式”的教学与金山打字上自带的小游戏“打地鼠”“摘苹果”等有些相似,但在实际操作中又有一定的不可控性。教师要把握这些不可控并且运用这一方式在教学中取得预期的效果,需要在课前很好地预测、设计,在课堂中完美把控、灵活应变,在课后及时跟进,进行反馈、改进。

“互动式”教学分为主题探讨式互动、归纳问题式互动、案例分析式互动、多维思辨式互动。在小学课堂中运用最多的主要是归纳问题式互动和案例分析式互动,主题探讨式互动和多维思辨式互动在课堂中也有所涉及。互动式教学的灵魂便是“问题”,其以问题为引子,让学生们在课堂中讨论,发表看法。这种教学方式主题明确、条理清晰、探讨深入(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方式、知识储备等有限,在这一条无法实现,但是教师选择引导式教学,可帮助他们接触这类知识,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作知识储备),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但缺点是组织难度大,学生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限(年纪、知识、经历有限),往往会使整个教学过程略显浅显,但是也会给学生们带来一定的效果。

“比赛式”教学是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而设计出来的。小学生天性爱玩,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设计了“游戏式”教学,设计了“玩”与“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小学生喜欢比较,我们便设计“比赛式”教学,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开展小型的学习比赛,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比如朗读比赛、书法比赛、词语造句比赛等都是小学生十分喜欢且学习知识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再辅助以奖励,会使学习的氛围更热烈,效果更好。但是此赛事教学有一个弊端:如果把控不好,加上教师会给表现较好的学生奖励一朵小红花或者一定的实物奖励(文具、笔记本等),这有可能使学生们产生虚荣心理,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

“画畫式”教学最为有趣。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我便采用了这种方法。在学习课文之后,我让学生画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并且画出小蝌蚪遇到的其他动物的形状,之后再与小蝌蚪做比较,发现差距。这样让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还间接地发现了生物间的差距,而且学生从形形色色的画中、在欢声笑语中学习知识也是极有意思的。学生做了他们喜欢做的事,而且又对知识进行了巩固,使枯燥的语文课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起来。

三、课后安排要强调、鼓励、清查

学生喜欢“玩”,但“学”又不可被忽视,如何把“学”与“玩”结合却又不偏向于“玩”,如何才能让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推力,这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课后清查是针对小学生的粗心、大意而专门设计的稍显严厉的教学手段,强调的是“学”,是课后的督促与监察。

小学生从家庭环境步入学校,约束的氛围会让其略感不适,同时新知识的学习也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趣。很大一部分学生刚接触拼音、文字难免会粗心,会出现错误,会有书写偏差(字体结构、笔画书写不对),而且作业做完之后,从不检查(从未培养过这一意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强调书写规范,并要求学生们书写的时候写得慢些、工整些,同时对书写不工整、错误较多的学生一律要求其重新做,还应要求学生们写完之后一定要检查,养成良好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一方式成效不佳,学生们在书写方面确实有了一定进步,但是错题还是很多,尤其是在字体结构与笔画顺序这块,显得有些随心所欲。大部分学生出错的原因是粗心、做完作业不检查,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书写不认真,对老师让他重新做的做法,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我在班级里面宣布了这样一条规矩:如果以后的作业连续三次得“优”,老师就给他奖励。这样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做完作业开始仔细检查,从他们的作业中就可以明显发现进步。但是又出现一些学生面对错误不改正,甚至干脆不交作业的情况。

对此,我与学习委员配合清查出这一部分学生,但是并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和他们一起对作业中的错误一一进行了改正,对不清楚的易错笔画顺序进行了纠正,同时倡导全班同学进行互帮互助,帮助学困生改变学习习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刚刚步入小学的学生刚打开新知识的大门,小学是整个学习生涯的关键,是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是对世界、知识的初步认识时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任重而道远,面对新时期新要求,应把握好“玩”与“学”的结合,以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对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J].教育研究,2004(1):55-60.

[2]李志厚.通过有效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J].教育导刊(上半月刊),2004(17):35-37.

[3]杨春梅,席巧娟.课程与教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119-121.

[4]王小璠,赵红茹.基础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205-206.

猜你喜欢

课堂设计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关于初中英语课改的一点思考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