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视域下随文练笔教学实践探讨
2019-06-07郑庆仙
郑庆仙
摘 要:语用教学借助一定情境让学生进行练笔,能让语言鲜活起来,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地发挥情思文采,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随文练笔需要让学生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运用迁移法,化空白点为练笔点;回归语言本身,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习得语言,获得情感体验。而在文章语言表达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向文本纵深之处拓展延伸,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有效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文本语言;语言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0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0-0034-02
犹如空的袋子没办法直立起来一样,干瘪的思维、空洞的话语,阻碍着学生习作的进步。一直以来,语文教师都在为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而苦恼,学生害怕习作文,教师害怕教作文,久而久之作文教学“为考而教,为考而学,为考而写”。能不能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增加学生练笔的机会呢?能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想动笔,愿意写,乐意写”呢?
一、立足文本,在技能迁移处练
“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儿童有着天然的模仿能力,教师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学习使用文本语言,尝试练习文本语言,迁移运用文本语言,从而在课文随笔中形成基本的语言运用技能。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鲸》时,抓住“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还显得很宽敞”这一自然段让学生进行练笔。学生在充分地阅读之后感悟到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鲸的形体特点之大,并运用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作假设的说明方法有顺序地对鲸的特点“大”加以说明,使人对鲸是个庞然大物深信不疑。模仿着课文的说明方法,一位学生写下了自己对蜂鸟的认识:“有人说麻雀是很小的鸟,其实还有比麻雀小得多的鸟类,那就是蜂鸟。蜂鸟与蜜蜂差不多大小,体重2克左右。蜂鸟种类繁多,大约有300种。它的翅膀非常灵活,每秒钟能振动50~70次;另外其飞行速度很快且飞得高,一般时速达50千米,飞行高度达四五千米。当它在你头上飞过时,我们一般只能听到其声音,但不能看清其身影。”这位学生将蜂鸟的形体特点、种类、飞行情况等描述得如此清楚且准确,可见不能忽视儿童的模仿能力。
在文本阅读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精彩之处,引导学生将最精彩的语言或段落积累起来,并让学生学会品味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并有效运用。再如,人教版五年级《猴王出世》中描写石猴的语言精练生动、节奏鲜明,作者运用排比、对仗的写法,让一只顽皮可爱的石猴形象跃然纸上。为此,教师引导学生仿写这一排比句。有学生就写道:“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做 ,踢 ,跳 ,打 ;与 为伴, 为群, 为友、 為亲;夜伴亲人之侧,朝学师友之中。”学生模仿教材文本语言,仿写素材往往源于其熟悉的校园或动物,引用拟人、排比的手法表达喜爱之情,用结构相似的句子表达强烈的感情,采用第二人称,读起来倍感亲切、热情。这样的仿写让学生从范例中获取表情达意的语言再建构,降低了学生习作的难度,使学生“练”得快乐。
二、借助文本,在感情喷发处练
从教学经验来看,当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时,其思维往往最为活跃,教师需要抓住随文练笔的好机会,将对学生语用能力的训练落到实处。这个时候,学生才“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赵州桥》一课时,在学生潜心阅读感悟第二自然段时,笔者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观察校园中的一处景物,并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学生们观察得兴趣盎然,当然写的内容也就更形象逼真了。
有的写“校园的炮仗花”:“围墙上的炮仗花美丽极了!饱满多汁的藤蔓自然地螺旋起来,多么像数学老师那迷人的卷发儿!一团团、一簇簇、一串串的炮仗花在这些卷发之间亮出来。有的花瓣伸出细长的‘舌头,尽情地吮吸着大自然的甘露;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高傲地仰着头,如同朝气蓬勃的同学们,为美好的未来勇往直前;有的还是花骨朵儿,活像一尊‘迫击炮,随时准备击败敌人……”
有的写“校园的文化小公园”:“文化小公园是我们驶向知识天堂的桥梁!最吸引我眼球的是那位举世闻名的老师——孔子。他整天默默无闻地站在小公园中央,身披长袍,穿着船形鞋,腰佩戒尺,双手作揖,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笑容,好像在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学无止境,你们一定要勤学好问,刻苦钻研,不断进取!他的正前方有一个精致的大花坛,花坛上有一本大石书,上面刻着许多他的语录。它时刻鞭策着我们要学习孔子的品行!你瞧!石书旁的花草树木也正在聆听教诲呢!……”
这样的课堂仿写练笔,有章可循又源于生活,学生的练笔不枯燥,有血有肉,流露出自己的童真童趣,仿佛与花儿嬉戏,仿佛在聆听圣人的谆谆教诲。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亲近自然中逐步掌握写作技巧。这种练笔的心情是最美的,兴趣是最浓的。
又如部编版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课堂练笔是这样设计的:“风之曲多么美妙啊!不一样的风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联想,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作者用这样一个长句子,用这样一个神奇的标点——分号,将微风和狂风这两种不同的美妙连在了一起,让我们读后不禁感叹‘风不愧是大自然的音乐家。风这位音乐家只演奏了这两种音乐吗?你从哪儿知道的?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音乐,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让我们拿起笔吧,学着作者先写联想,再谈感受,选择不同季节的风,或者吹过不同树叶的风来写一写吧。注意,两种风中间用上一个分号。老师还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参考词语在作业纸的下面,同学们可以选用,也可以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生动的词语。如当___________,让人感受到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令人感受到___________。”
整堂课余韵悠长,既有动情朗读,又获美妙感受,再拓展言语训练,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学生也陶醉在大自然美妙的声音中……
三、妙用文本,在文本空白处练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运用留白的练笔机会,化空白点为练笔点。例如,部编版二年级《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一课,一位教师这样引导:“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它告诉我们,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还有很多事物在发生变化。下面就请同学们学习课文天马行空的想象来写写其他事物的变化。”学生畅游在他们神奇的想象空间之中,心灵变得更柔软。有学生写道:“空气开始学造氧气,学着怎么融为一体。它也试过做别的事,但是都没有成功。譬如说压东西,它轻轻的身子还没压下去,自己反而被弹飞了!”还有学生写道:“向日葵不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学转动吗?但是它不知道哪儿风景美。它一直无法决定,有时候向东看,有时候向西看,所以把太阳当目标,它学会的是跟太阳转。”……学生在这个练笔过程中既学会了独具匠心的语言表现形式,又领悟了这个省略号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有些文章结尾急锋收笔,却隽永无穷。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抓住这种“余音”采撷,生发开去。例如,部编版二年级《蜘蛛开店》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结尾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可以写蜘蛛回到网上,继续以前的日子;可以依据童话结构反复的特点来写“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来了——结局怎样”;可以写蜘蛛改变经营方式;可以写蜘蛛改变计价方式,口罩按大小、进价卖,围巾按长短、进价卖,袜子按多少只计价;也可以写蜘蛛改变生产方式,招聘合作伙伴,共同分担任务……这样的想象练笔设计,从课文的情境中延伸,一脉相承,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言”与“意”紧密相融,丰富了课文的内涵。
四、挖掘文本,在拓展延伸处练
在文章语言表达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向文本纵深之处拓展延伸,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想象中拓展文本,与文中的人物产生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鸣。例如,人教版六年级《穷人》一文的结尾处余意未尽,给讀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为此,教师可以设计“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穷人》”的练笔(作业)。有个学生写道:“‘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只见两个金色卷发的男孩正安详地睡着,一个孩子的肚子露了出来,渔夫连忙帮他掖好被子。‘小声点,别吵醒他们。渔夫轻声地对桑娜说。第二天,天阴沉沉的,海浪怒吼,西蒙静静地躺在竹排上,任海风吹向远方,两个金发男孩也在送葬的队伍中。高山默默,海浪滔滔,哭声不止。”
要判断学生的练笔能不能“直立”起来、丰富起来,就需要看学生有没有将生活装进去。例如,在教人教版五年级《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时,教师布置的课后练笔:“假如你独自旅行,会带上什么东西呢?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很多学生都会在其家庭、校园内日常生活中找到兴趣点、兴奋点,他们个性鲜明,各抒己见。于是,喜欢画画的学生便选择“画板”为侣,描绘鹰击长空,鱼跃龙门;喜欢歌唱的学生便选择“MP3”为侣,走进深山老林聆听自然的美妙之声,站在高山之巅纵情讴歌;喜欢宠物的学生便选择“心爱的宠物”为侣,漫步河堤,饱览美景,体会人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语文教师在随文练笔教学中巧妙引导学生将那些细微、感动、熟悉的生活素材演绎成笔下的“文本语言”,才能让学生抒发内心的感悟。
总之,教师只有潜心会文,找准文本的“切入点”,提炼阅读教学的“迁移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作文基础的“生长点”,才能有效地设计练笔训练,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以读代写、读写双赢。
参考文献:
[1]陈碧英.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落点选择研究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4(11):77,105.
[2]叶梨仙.例谈随文练笔,让读写共赢[J].小学教学研究,201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