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评级对银行经济资本的影响浅谈
2019-06-06徐伟勇叶明
徐伟勇 叶明
对银行来说,经济资本是银行股东利益的重要保证,经济资本可以为银行分析资产、进行金融产品定价等提供依据,合理的经济资本能够使得银行风险管控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同时帮助银行制定更加合理的资本配置方案,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银行短期、长期内的业务发展方向和目标提供指引。
内部评级是银行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银行根据相关数据和标准对债务人进行信用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业务复杂程度、风险评估等选择合理的金融方案,有利于降低银行的资本要求,提高银行的风险控制水平和经济资本监管水平,从而促进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一、内部评级对银行经济资本的影响
(一)影响银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平台,银行金融业务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风险程度的增加,风险控制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银行经济资本的可利用价值和管理,科学合理的内部评级措施有利于提高银行风险管控能力,如通过内部评级对客户进行信用评定,提高对信用评级良好的客户的服务水平,降低或拒绝对信用评级差的客户提供服务,从而减少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的坏账情况,降低银行自身信贷风险,节约经济资本,实现利益最大化。
(二)影响银行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内部评级可以帮助银行对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帮助管理者选择最优化的风险规避方案,根据违约损失率等风险指标确定贷款利率和贷款浮动区间,根据客户评级、业务交易结构对贷款进行合理定价,从而促进银行收益与风险的平衡的实现。
(三)影响银行的客户风险管理水平,有利于银行持有高质量的信贷资产。信贷业务是银行金融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信贷业务能够为银行带来较大的利潤,但也存在着较大的客户风险,客户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控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资本应用和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内部评级能够帮助银行根据内部历史数据分析违约概率等风险要素,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促使银行调整资本结构,从而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信用风险水平。
二、经济资本在银行中的重要作用
(一)为银行内部绩效考核提供重要依据。绩效考核是每一个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资本能够为银行提供经营成果及风险代价数据,管理者能够根据这些数据科学合理地衡量部门、个人的业绩表现,同时经济资本可以帮助银行制定资本收益指标,考察银行的盈利能力,管理者可以根据指标判断各业务部门是否达到了经济资本最优化配置,如果未能达到最优化,就需要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
(二)有助于调节银行资产结构。我国银行经过长期的发展资产规模巨大,但获得的收益却没有与其呈正相关,受到经济资本量和利润指标的影响,银行想要实现利益最大化就必然需要调整资产结构,银行可以将资产更多地投向经济资本占有少但收益较高的金融业务,从而促进银行资产结构的调整优化。
(三)有助于银行进行贷款决策。传统的贷款定价相对来说随意性较大,难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出贷款给借款人的风险情况,不利于银行风险管理科学性、有效性的提升,基于经济资本的贷款定价模型能够帮助企业将经营成本、预期损失、预期收益等整合在一起,使得银行实现贷款利率与风险的平衡,有助于管理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贷款决策。
三、当前银行内部评级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基础薄弱。数据是银行内部评级质量的重要保证,首先,银行的报表是多样化的,呈现出复杂化,使得相关数据显得较为混乱,另外,一些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会出现错填、漏填的现象,部分银行工作人员对数据的表面仅仅停留在表面,导致银行的内部数据质量不够高。再次,我国银行的内部评级、信用评级等起步较晚,银行获得相关数据的渠道范围较窄,导致银行数据库更新不够及时,也就无法及时对风险进行分析和管控。
(二)国内银行缺乏现代化内部评级模型使用的环境。国内银行有很多是利用国外评级模型来进行内部评级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首先,当前我国银行信用评级制度并不完善,企业的诚信意识有待加强,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大多倾向于放款给熟悉的客户或是转介绍、有关系的客户,这就容易使得客户范围较为集中,很多金融业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从而对银行风险评估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当前银行大多利用KMV模型进行违约预测,这种模型会将企业的违约率与该企业的股票价值联系起来,对已经上市的公司较为适用,但银行的客户大多是未上市的企业,这就使得银行内部评级模型的构建受到评级对象的限制。
(三)内部评级系统建设不完善。内部评级系统是一套内部评级模型、信贷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等组合成的系统体系,当前国内银行大多已经建立了内部评级系统,但各个相关联的系统并没有完全建立,部分银行虽然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系统,但却忽视的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使得系统之间的部分数据无法共享,从而对内部评级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四、提高内部评级质量的策略
(一)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系统是银行内部评级质量的基础,当前我国银行信息系统相对滞后,存在缺乏规范性、质量不高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内部评级的效果,银行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信息系统,加强数据的整理,同时建立和完善数据标准,增强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二)加强数据规划管理。银行要加强数据处理水平,为内部评级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首先,银行要统一数据管理架构,采取集中的数据管理模式,提高数据整合的有效性;其次,银行要广泛收集各个部门的原始数据,并进行有效整合;再次,要加强数据的过滤和清洗,从根本上查找和纠正数据错误、数据矛盾等,从而进一步提高银行内部评级水平。
(三)建立合适的内部评级模型。当前国外有很多实用性较强的测评模型,我国银行建立内部评级模式要在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和分析市场化发展速率不高、企业存在财务欺诈等问题,建设适合于我国发展国情的内部评级模型。
(四)内部评级适度公开。银行要增加信息公开渠道,对内部评级过程和结果进行适当公开,使得内部评级能够接受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提高内部评级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内部评级系统操作和完善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专业人才团队对银行内部评级系统建设起着重要的战略作用,银行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如引进高端技术人才,给银行带来先进的技术理论,为银行加强内部评级系统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对员工开展专业培训,不断完善已有人员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提高银行的内部评级水平,从而提高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和经济资本利用率,推动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内部评级对银行经济资本运作效率和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我国银行内部评级起步相对较晚,银行要积极开发和完善内部评级,加强人才建设,使得银行人员的职业素养能够与内部评级要求相匹配,充分发挥内部评级对银行经济资本运营、业务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推动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作者单位:1.建行浙江省分行国际业务部;2.中国建设银行绍兴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