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甲硝唑克林霉素乳膏联合异维A酸治疗轻中度面部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
2019-06-06刘安齐金智华范义凤
王 钦,刘安齐,金智华,范义凤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寻常型痤疮的发病因素主要是皮脂腺分泌异常旺盛、痤疮丙酸杆菌过度增殖、毛囊口异常角质化、局部炎性反应等,此外,内分泌障碍、免疫反应、刺激性饮食、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也与其发病有关[1]。目前,常用治疗药物有过氧苯甲酰、维A酸、硫黄、抗菌药物、螺内酯、糖皮质激素等[2]。甲硝唑乳膏为我院现有自制制剂,适用于痤疮、酒渣鼻、皮肤厌氧菌感染,经多年的临床应用实践证明,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由于我院治疗寻常型痤疮常内服或外用抗菌药物、螺内酯、维生素B6等药物。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前期研究中已制备了复方甲硝唑克林霉素乳膏[3],主要成分为甲硝唑、盐酸克林霉素、螺内酯和维生素B6,目前市场上无与之相同的市售制剂或医院制剂。本研究中考察了复方甲硝唑克林霉素乳膏联合异维A酸治疗轻中度面部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寻常型痤疮的临床诊断标准[4],按照改良Pillsbury分级法分级,均符合Ⅰ,Ⅱ级面部寻常型痤疮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
排除标准:Ⅲ,Ⅳ级寻常型痤疮;药源性痤疮;面部合并其他皮肤病(除脂溢性皮炎)、外伤等;已知对甲硝唑、克林霉素、螺内酯、维生素B6过敏;孕妇、拟妊娠、哺乳期妇女;中度以上肝肾损害;精神疾病、认知障碍。
剔除标准:依从性差;未按研究方案接受治疗;因不能耐受药品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因其他疾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未按时复诊、无法随访。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医院皮肤科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就诊的面部寻常型痤疮患者219例。其中,男101例,女118例;年龄18~41岁,平均(22.3±2.1)岁;Ⅰ级123例,Ⅱ级96例;合并面部脂溢性皮炎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9例)和对照组(1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甲硝唑乳膏(含5%甲硝唑,医院制剂,批号分别为170530,171016,180222)外搽皮损处,每日3次,共4周。观察组采用复方甲硝唑克林霉素乳膏(含5%甲硝唑、1%盐酸克林霉素、1%维生素B6、0.4%螺内 酯[5],医 院 制 剂,批 号 分 别 为170427,170930,180315)外搽皮损处,每日3次,共4周。在用药前先用温水、中性洗面奶充分清洗面部皮肤。对于两侧靶皮肤的脓疱,先采用75%乙醇消毒,再用无菌针头刺破,放出脓液,清除毛囊开口处的内容物,再外搽乳膏。两组同时服用异维A酸软胶囊(上海信谊延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210,批号为17041103,规格为每粒10mg)10 mg,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4周。用药期间忌烟酒、咖啡、浓茶,忌食煎炸、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绪稳定,保证睡眠充足,保持排便通畅,避免使用油性化妆品,勿用手挤压皮损部位。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检测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指标,观察皮损的变化,用药期间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粉刺、丘疹、脓疱等皮损的数量,以其减少率作为皮损消退情况,用以判定疗效。皮损减少率=(治疗前皮损数-治疗后皮损数)/治疗前皮损数×100%。
痊愈:皮损减少率≥90%;显效:60%≤皮损减少率<90%;进步:30%≤皮损减少率<60%;无效:皮损减少率<30%或皮损数量增多;总有效=痊愈+显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价皮损严重程度,在100个点组成的10 cm长标尺的左端标记为无皮损,计为0分,右端标记为最严重皮损,计为1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组间比较t检验,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过程中剔除13例,包括9例因不按时复诊或联系方式改变而无法随访,4例因依从性差自行放弃治疗。剔除病例后,观察组纳入的102例中,男47例,女55例;年龄18~41岁,平均(22.2±2.2)岁;疾病分级Ⅰ级58例,Ⅱ级44例。对照组纳入的104例中,男47例,女57例;年龄18~36岁,平均(22.7±2.5)岁;疾病分级Ⅰ级60例,Ⅱ级4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果见表1至表4。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主要检验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干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对照组5例出现皮肤干涩,1例出现轻微局部刺痛感,但均能耐受,未减量或停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0.640,P>0.05)。
3 讨论
轻中度面部寻常型痤疮的治疗目的在于消除粉刺,以及针对炎性丘疹、脓疱的治疗,同时减少皮脂腺的分泌。痤疮丙酸杆菌是引起寻常型痤疮的主要病原菌,痤疮丙酸杆菌对甲硝唑敏感,采用甲硝唑局部外用可有效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从而明显降低面部游离脂肪酸的浓度,阻断游离脂肪酸进入真皮层后所致的毛囊周围炎性反应[6-7]。许多寻常型痤疮患者的面部毛囊虫检查呈阳性,甲硝唑能有效杀灭毛囊虫,减少对毛囊的破坏。此外,甲硝唑能抑制毛囊口的角质形成细胞增生,缓解毛囊口的角质化过程,有效溶解粉刺[8]。口服异维A酸可直接抑制皮脂腺细胞的增殖及脂质合成,降低外周雄激素水平,同时诱导皮脂腺细胞凋亡。由于异维A酸抑制了脂质的分泌,破坏了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所必需的厌氧与嗜脂条件,与抗菌药物联用具有正协同作用。故使用甲硝唑乳膏联合异维A酸治疗2周、4周后,皮损总数、粉刺和丘疹数量及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为83.65%,痊愈率为17.31%。提示甲硝唑乳膏联合异维A酸能有效治疗轻中度面部寻常型痤疮。
表1 两组患者主要检验指标变化比较(X±s)
表2 两组患者皮损数量变化比较(X±s)
表3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X±s,分)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典型的革兰阳性厌氧菌,对盐酸克林霉素敏感,因而盐酸克林霉素能作为寻常型痤疮的治疗药物[9-10]。表皮葡萄球菌分泌的脓液粘附于皮肤表面,引起皮肤组织受损,而盐酸克林霉素亦能抑制葡萄球菌属的增殖。螺内酯是一种利尿药,其结构与醛固酮相似,但具有温和的抗雄激素活性,可选择性破坏睾丸与肾上腺微粒体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抑制性腺分泌雄激素,口服螺内酯能调节机体的性激素水平,有利于寻常型痤疮的预防和恢复。外用螺内酯同样对寻常型痤疮有一定疗效。揣瑞梅等[11]将复方螺内酯乳膏用于治疗寻常型痤疮,发现螺内酯有抗雄激素作用,能竞争性抑制靶器官受体结合二氢睾酮,降低体内的雄激素水平,减少皮脂腺分泌皮脂,表明复方螺内酯乳膏的有效率明显高于硫黄乳膏,用药过程中鲜见药品不良反应。维生素B6是机体中的一种重要辅酶成分,是人体脂肪与糖代谢的必需物质,能降低局部炎性反应程度,同时改善外周局部神经功能[12-13]。口服和外用维生素B6均可用于治疗寻常型痤疮,市售药品有维生素B6软膏,其药品说明书载明的适应证为痤疮、酒渣鼻、脂溢性湿疹炎、皱皮症。使用复方甲硝唑克林霉素乳膏联合异维A酸治疗2周、4周后,皮损总数、粉刺及丘疹数量均低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脓疱数量低于治疗前,皮损总数低于对照组;治疗2周、4周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复方甲硝唑克林霉素乳膏联合异维A酸治疗轻中度面部寻常型痤疮的疗效优于甲硝唑乳膏联合异维A酸。
前期动物试验结果显示,复方甲硝唑克林霉素乳膏无皮肤毒性、致敏性和刺激性,在大鼠和豚鼠的皮肤表面使用较安全[14]。用药期间出现的皮肤干涩病例较少,因而认为这种药品不良反应是由于患者个人体质的差异所致。另1例使用甲硝唑乳膏出现轻微局部刺痛感,而所有患者使用复方甲硝唑克林霉素乳膏后均未出现皮肤刺激性,这与动物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复方甲硝唑克林霉素乳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患者均能耐受,未中断治疗,安全性良好。
由于轻中度寻常型痤疮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应根据其致病环节,采取综合治疗、长期维持治疗,加强健康教育,引导健康的生活习惯[15]。在药物治疗中必须向患者明确告知注意事项。如用药后可能会出现涂抹部位干燥,可在患处涂抹少量保湿剂;用药后患处可能会出现少许潮红与水肿,通常无需处理,若红肿较严重,可用50%硫酸镁溶液冷敷;少数患者用药数日内会出现反应性痤疮,表现为症状一过性加重,应鼓励患者不能放弃用药;痤疮皮损消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色素沉着,通常会逐步消失,应嘱其避免强光照射。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同时有利于获得更满意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