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州窑元白地黑花长方形瓷枕论考

2019-06-06

文艺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瓷枕磁州窑张家

廖 奔

磁州窑元白地黑花长方形瓷枕是瓷枕中一支奇葩,以其量大、图美、文繁,尤其是众多故事人物画和词曲装饰为特征,受到广泛关注,元代时即因其纹饰黑白对比强烈,颇具水墨画韵味,风格质朴、豪放、洒脱,成为广受北方受众欢迎的民间流行器。然而,由于民器普通,又散落民间,长期未能受到学界重视,因而对其产生时代、生产场地、文字和图像内容等以往多有误判。随着近年来文博界和民间收藏界的活跃度大大提升,也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便宜、迅捷,此型瓷器的披露数量日增,这使我们有了更多可资比较、甄别的素材,对于得出接近事实的认识有很大帮助,并摘除了以往的许多疑惑和误解。兹将笔者近年踏勘考察、比勘研究的心得刊布如下,以供学界参考。

河北省邯郸市观台镇漳河岸和彭城镇滏阳河岸,是磁州窑遗址分布的密集区。两者南北相去三十公里,发现的古窑厂达二百多个,其产品以元代白地黑花长方形瓷枕最为引人瞩目。长方形瓷枕实物最早见于唐,而有纪年的是大英博物馆藏北宋熙宁四年(1071)河南鲁山窑“家国永安”题记白釉珍珠地划花“赵家枕”。河北省磁县磁州窑博物馆也收藏有两个北宋白釉珍珠地长方形束腰枕,同器型有确切纪年和窑厂名称的则是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北宋1119年黑釉凸花长方形束腰枕,后者两侧面双线长方框内分别戳有“宣和元年”“张家造”款,说明至少在北宋末期,磁州观台镇张家窑已经开始生产这类瓷枕。

日本梅泽彦太郎收藏的宋黄山樵子题绿釉划花“赵家造”长方形瓷枕,落款为“绍圣三年”(1133),是宋金之交时磁州窑系长方形枕一个有纪年的标型器。瓷枕四周出檐,四侧壁竖直,皆为绿釉敷面。枕面绘两条双直线外框,内划刻诗文(图1)。其时磁州窑白地黑花长方形瓷枕尚未出场,但此枕形状已具其胎形。

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瓷枕大量涌现,上有“张家造”“张大家造”戳印。然此时器形多为豆形、八角形、椭圆形、如意形,长方形枕甚少见,而有纪年者仅见磁县磁州窑博物馆藏一件白釉划花长方形枕。枕四周出檐,四侧壁竖直,皆为白釉素面。枕面微作扇形,排绘八条直线外框,又绘两条直线里框,内绘折枝花卉。枕长28厘米,宽16.5厘米,高9.5厘米,长宽高比为1.7:1:0.58。其底部有“张家造”款横戳,并墨书“明昌六年六月二十日志”字样(图2),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恰值金代文化勃兴期,此枕为元代以后磁州窑白地黑花长方形瓷枕张了目。

此期的磁州窑瓷枕上多有釉下墨笔题写的诗文,如对子“有客问浮世,无言指落花”;如七言诗“欲向名园倒此观,主人嫌客户长扃。何如柳下眠芳草,报谷啼壶唤不醒”;如词调【乌夜啼】“天涯苦苦迟留,去无由,过了伤春时序又悲秋。红日晚,碧云乱,思悠悠,怕到黄昏前后五更头”之类,这些大多是民间无名氏所作。偶有前朝名家作品,如苏轼【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如苏轼迴文【菩萨蛮】:“落花闲院春衫薄,迟日恨依依。梦迴莺舌弄,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弄舌莺迴梦。依依恨日迟,薄衫春院闲花落。”不一而足。

元代以后,磁州窑白地黑花瓷枕逐渐定型为长方形,且器型扩大,得以大量题写诗词曲赋文字并绘制人物故事画。此期枕戳或墨款主要为“张家造”和“王家造”,另外还有“李家造”“赵家造”“常家造”“陈家造”“申家造”等。

图1 梅泽彦太郎藏宋绿釉划花枕

图2 磁州窑博物馆藏金“明昌六年”白釉划花枕

图3 元磁州窑“至正十一年”墨书枕

磁州窑白地黑花长方形瓷枕迄今仅见到一款有效纪年的标型器,为邯郸市私人藏品。瓷枕枕面、前后侧面录有元曲【快活三】【朝天子】计三首,底部有元代“至正十一年七月廿三日”墨书款(图3)。至正十一年为公元1351年,系元代后期。

另有二器的纪年需要分析。其一是甘肃省博物馆藏磁州窑白地黑花长方形绘虎枕,枕面釉下有黑彩题款“明道元年巧月造,青山道人醉笔于沙阳”字样。“明道元年”,如果作年号理解,为北宋仁宗正朔,即公元1032年,但其时此类枕器尚未出现,此枕如视作北宋物,超越了历史时限。况且,今天见到与之类同的磁州窑白地黑花长方形绘虎枕多出,应为同时代物,不可能都产自北宋(图4)。因而,我对其题款内容作另解:青山道人自诩于此年“明道”。“明道”一词出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明道若昧”,作“明白了大道之理”讲。如汉代孔安国训解《论语·雍也第六》:“君子为儒,将以明道。”①北宋理学家程颢,世称明道先生。青山道人自认为修行至今已然“明道”,故自标其明道之时为“明道元年”,作画题跋以示纪念,录入瓷枕。

其二是秦庭域私人收藏的磁州窑白地黑花长方形“张家造”戳枕,枕面书诗:“唐虞礼乐岁元新,齐鲁中书有大臣。泰和三年调玉烛,衣冠万国拜王春。”②其中提到金章宗年号“泰和三年”(1203)。按此诗为金代诗人赵秉文所作,题为《和子约立春》,收入其《滏水集》,“泰和三年”当为此诗作年。赵秉文(1159—1232)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号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人。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进士,仕至礼部尚书、翰林学士。善诗文书画,前后主文坛四十年之久,成为金朝末期“文士领袖”。卒于金亡前二年的金哀宗正大九年(1233)。磁州出了这样一位权要名人,其作品势必成为磁州窑瓷器题诗的重要对象,他的诗作生前身后被磁州窑瓷枕长期关照都是可能的。因而,此“泰和三年”不能视作瓷枕生产年代。

因而,以往认为上述磁州窑白地黑花长方形瓷枕二器为宋、金时期产品,皆依据不足,徒扰乱了对此型枕器的断代。

图4 磁州窑绘虎枕:甘肃省博物馆藏“明道元年”卧虎图枕、磁州窑博物馆藏僧稠降虎图枕、邯郸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藏僧稠降虎图枕、邯郸市博物馆藏僧稠降虎图枕、邯郸市博物馆藏蹲虎望月图枕、故宫博物院藏走虎图枕、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蹲虎图枕

由于磁州窑白地黑花长方形瓷枕上经常性地题写元曲作品,因此可以认定其为元代定型器。今天见到的磁州窑白地黑花长方形瓷枕上所题牌调,有词调有曲调,排除有可能是宋、金时期产生的词调之后,尚有【山坡里羊】【朝天子】【落梅风】【赏花时】【庆宣和】【庆东原】【红绣鞋】【喜春来】【小桃红】【快活三】【水仙子】【寄生草】12个牌调。其中【朝天子】【落梅风】【小桃红】虽见于宋词,然格律相异,其他则不见于前代,金代两部诸宫调作品里也不见踪影,但全部见于元曲。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乐府共三百三十五章”里,【山坡里羊】【朝天子】【红绣鞋】【喜春来】【快活三】属中吕调,【落梅风】【庆宣和】【庆东原】【水仙子】属双调,【赏花时】【寄生草】属仙吕调,【小桃红】属越调。可见上述12个牌调都是元代散曲作品。磁州窑白地黑花长方形瓷枕上还题写了越调套数一套半:【越调·斗鹌鹑】【紫花儿】【鬼三台】【圣药王】【右圣王】【梦中仙】、尾声,【越调·斗鹌鹑】【紫花儿】【小桃红】,套数更是元曲特征。上述元曲牌调里有四支曲辞,以及半套【越调·斗鹌鹑】的曲辞,今知出自元人陈草庵、曾瑞和童童之手,见于记载(表1),亦成为磁州窑白地黑花长方形瓷枕产出年代的确定坐标。

表1 磁州窑瓷器题写曲辞与元人传世作品对照表③

白地黑花长方形枕面长31.5厘米,面宽17.8厘米,高16厘米。枕面文字:“【越调·斗鹌鹑】皆乘风,朝真半空。龟枕生寒,游仙梦中。瑞气融和,祥云堆耸。赴天阙,临月宫。歌舞吹掸(弹),前后簇拥。【紫花儿】昼锦堂筵开玳瑁,瑠璃钟深泛流霞,博山炉细袅香风。屏开孔雀,褥隐芙蓉。桧柏青松,瘦竹寒梅浸古铜。清香浮动,品竹调弦,走斝飞觥。【小桃红】”童童【越调·斗鹌鹑】《开筵》:“鹤背乘风,朝真半空。龟枕生寒,游仙梦中。瑞日融和,祥云峙耸。赴天阙,游月宫。歌舞吹弹,前后簇拥。【紫花儿】昼锦堂筵开玳瑁,玻璃盏满泛流霞,博山炉细袅香风。屏开孔雀,褥隐芙蓉。桧柏青松,瘦竹寒梅浸古铜。暗香浮动,品竹调弦,走斝飞觥。【小桃红】……”⑨images/BZ_109_1871_532_2166_703.png

磁州窑白地黑花长方形枕题写元曲,除陈草庵、曾瑞、童童作品外,皆为无名氏作品,亦说明元代民间散曲创作的风行。其中多数作品不见载录,只有三首(【朝天子】“左难,右难”、【朝天子】“得闲,且闲”、【落梅风】“愁如醉,闷似痴”)虽与存世散曲近似,又有相当的差异,彼此难以确定孰早孰晚和谁影响了谁。在元曲兴盛的时代,又出自元曲的原产地,磁州窑瓷枕集中书写元散曲来提升时代性和文学性,以便开拓新的市场,这成为它的独特之处。而迄今长沙铜官窑执壶所题写唐诗、磁州窑和吉州窑瓷枕等所题写宋、金词曲、磁州窑长方形瓷枕所题写元曲,成为唐诗、宋词、金元曲兴盛传播的形象案例,生动展现了当时民间诗、词、曲创作的普及程度和覆盖面,填补了文献的阙如。

笔者在他人整理的基础上,核校了元代磁州窑白地黑花长方形瓷枕及他型瓷器所题写元曲曲辞20支(重复者不另计)、越调一套,刊录如下,可以补历来文献载录所阙(表2)⑩。越调中【右圣王】【梦中仙】二牌调不见所知元曲及后世曲录,可见民间传唱牌调尚有文献所未收者。

以误差变化量e为例,基本论域[-e,e] 中e表征误差大小的精确量,n是0~e范围内连续变化的误差离散化后分成的档数。它是构成基本论域的元素,一般情况下,档数分的越精细控制效果就会越好,但是档数越高,计算量就越繁琐,通常取n=6或7。

表2 磁州窑瓷器题写元曲曲辞

【朝天子】二首枕面文字:“得闲,且闲,已过终年限。宁交别人上高竿,却交别他人看。邯郸、长安,皆属虚患(幻),论渔樵一话间。江山,自安,那里也唐和汉。左难右难,枉把功名干。烟波名利不如闲,到大无忧患。积玉堆金,无边无岸,限来时,悔后晚。病患,过关,谁救的贪心汉。【朝天子】”(廖注:后一首【朝天子】曲辞与上一瓷枕所题写略同。)白地黑花长方形枕。枕面左侧开光内题“漳滨逸人造”。河北省磁县出土,邯郸市博物馆收藏。《雍熈乐府》卷一八“杂曲”无名氏《朝天子﹒叹世》:“得闲、且闲,已过中年限。浮名薄利莫相干,静里睁睛看。邯郸、长安,皆是虚幻,属渔樵一论间。山居,自安,不管唐和汉。”⑫【落梅风】枕面文字:“愁如醉,闷似痴,闷和愁养成春睡。珠帘任谁休卷起,怕莺花笑人憔悴。【落梅风】”白地黑花长方形枕。枕底有“李家造”戳。邯郸市博物馆收藏。《阳春白雪》无名氏【落梅风】:“帏屏靠,珊枕欹,泪和愁酿成春睡。绣帘不教高挂起,怕莺花笑人憔悴。”⑬images/BZ_110_1648_606_1937_749.pngimages/BZ_110_1649_1172_1935_1340.png【落梅风】枕后侧面文字:“春将暮,风又雨,满园落花飞絮。梦回枕边云渡雨,一声声道不如归去。白地黑花长方形枕。磁县出土,邯郸市博物馆收藏。与表1【山坡里羊】“风波实怕”系同一瓷枕。无images/BZ_110_1646_1561_1934_1699.png【庆东原】枕面文字:“终归了汉,始灭了秦,子房公到底高如韩信。幼年间进身,中年时事君,到老来全身。为甚不争名,曾共高人论。右【庆东原】”白地黑花长方形枕。 无【红绣鞋】枕面文字:“韩信功劳十大,朱阁(诸葛)亮位治(至)三台,百年都向土中埋。邵平瓜盈亩种,渊明菊夹篱开,闻安乐归去来。【红绣鞋】”白地黑花长方形枕。邯郸市博物馆收藏。 无【喜春来】枕面文字:“牡丹初放安排谢,朋友才交准备别。人生一世半痴呆,如梦蝶,不觉日西斜。【喜春来】”白地黑花长方形枕。面宽27厘米。底部墨书“古相陈家造”。河北省博物馆收藏。无images/BZ_110_1650_1910_1934_2068.pngimages/BZ_110_1647_2265_1934_2416.pngimages/BZ_110_1650_2548_1934_2721.png【小桃红】枕面文字:“幸逢佳诞笑声喧,喜贺今辰宴,馥郁馨香小庭院。画楼前,祥云苒苒(冉冉)分明现。南极老人,手持丹诏,寿赐一千年。【小桃红】”白地黑花长方形枕。有“张家造”款。故宫博物院收藏。无images/BZ_110_1651_2859_1933_3048.png

【庆宣和】【赏花时】【庆宣和】三彩划花长方亚腰形枕。长25厘米,宽14厘米,高14厘米。四面各题元曲一支。洛阳市博物馆收藏。【落梅风】“寒山[拾]得那两个,风风磨磨(疯疯魔魔)。拍着手,当街上笑呵呵,倒大来快活。词寄【庆宣和】”“一曲延(筵)前奏玉萧(箫),五色祥云朱顶鹤,长生不老永逍遥。词寄【赏花时】”“人生百岁七十多,受用了由它。然(撚)指数,光阴急如梭,每日个快活。词寄【庆宣和】”“生辰日,酒满杯,只吃得玉棲(楼)沉醉。【落梅风】将来权当礼,每一字满寿千岁。词寄【落梅风】”【庆宣和】“荣华富贵我不知,来□□提。每日醒醒□□沉,只不谈岁非。词寄【庆宣和】”三彩划花长方亚腰形枕。长25.5厘米,宽13.5厘米,高13.3厘米。四面各题元曲一支,三支与上枕重复不录,另一支为左侧【庆宣和】。首都博物馆收藏。【快活三】三首枕面文字:“【快活三】百年身能有几,叹白发故人稀。一年三百六十日,不如醉了重还醉。若知就里,争甚么名和利。你乖你劣落甚底,都不解天公意。玉兔金乌般移兴废,叹光阴过隙。若还省得悟得,且作了全身计。【朝天子】”无无无images/BZ_111_1882_539_2178_727.pngimages/BZ_111_1886_1141_2172_1334.png【朝天子】枕前侧面文字:“老孤,面糊,休直待虚名误。全身远害倒大福,驾一叶扁舟去。烟水云林,皆无租赋,拣溪山好处居。相府,帅府,与别人住。”白地黑花长方形枕。底部有“至正十一年七月廿三日”墨书。邯郸私人收藏。曾瑞【中吕·快活三过朝天子】《警世》:“……老孤,面糊,休直待虚名误。全身远害倒大福,驾一叶扁舟去。烟水云林,皆无租赋,拣溪山好处居。相府,帅府,那与他别人住。”images/BZ_111_1889_2230_2168_2402.png【快活三过朝天子】枕后侧面文字:“【快活三朝天子】肉肥甘,酒韵美,多便伤食。家传一瓫淡黄虀,吃过后须回味。恁的,无实,尚不可渔樵意。时首命也我尽知,无半点闲荣系。石枕眠云,蘧庐天地,正胡(蝴)蝶魂梦里。晓鸡,乱啼,惊觉陈抟睡。”无

【水仙子】 枕面文字:“枝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来一片东。马蹄足惊破菱花梦,埋怨风。唐明皇不肯难宫,见海棠红红白白谢,见海棠树树叶叶空,没乱杀戏蕊游蜂。词寄【水仙子】”白地黑花长方形枕。长31.5厘米,宽17.8厘米,高16厘米。【仙吕调·寄生草】枕面文字:“再不想荣华贵、将相才,入山林倒大无灾害,将君王舞道(蹈)扬尘拜。取下这纱僕(幞)头,放下这象牙笏,脱下领紫罗袍,纳了条黄金带。词寄【寄生草】”磁州窑系三彩枕,安徽省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藏。【越调·斗鹌鹑】【紫花儿】【鬼三台】【圣药王】白地黑花长方形枕。高14.5厘米,面宽43×18.5厘米。底部方框内有“张家造”铭文。故宫博物院收藏。【右圣王】【梦中仙】【尾声】(剩余文字)枕面文字:“【越调·斗鹌鹑】弃职辞朝,张良范蠡。拜辞了紫绶金章,待要看青山绿水。逃出狼虎丛中,再不入麒麟画里。您觑得爵禄高,看的性命低。您则待舍死企生,争宣竟(竞)勑。“【紫花儿】昼锦堂重裀卧,玳筵前烈(列)鼎而食。我则拂袖而归,向急流中湧(勇)退,见贤思齐谁及。甯武子、左丘明、孔仲尼,邦有道则智。齐魏中使煞个孙庞,殷商中饿死个夷齐。“【鬼三台】劝您皆英雄辈,休闲争气,为功名到底。笑豫让,叹锺乂,于家为国,论才能压着晋李克,论功劳胜如燕岳毅。我则里(理)会得官高坊(妨)身,财多害己。“【圣药王】我如今近七十,恰省的老来识破是便宜。将鹿为马,凤道做鸡,葫芦今后大家提,谁别辩(辨)是和非。“【右圣王】我为甚每日醉如泥,除睡人间总不知。戒之在色因何意,老不可争夺名利。至如金银堆到北斗齐,也难买生死轮回。“【梦中仙】兔紧催,乌紧飞,暂时相赏莫相违。就着菊满篱、酒满杯,席前花影坐(座)间移,白发故人稀。“【尾声】子房公寻下脱身计,你个识空便归湖范蠡。一个待要看翠巍巍千丈岭头云,一个待要看碧澄澄万里烟波湛湛水。“山间曾闻渔樵说笑煞昆仑顶上人。”无无无images/BZ_112_1648_365_1932_511.pngimages/BZ_112_1648_712_1934_852.pngimages/BZ_112_1648_2140_1932_2276.png

磁州窑白地黑花长方形枕有着明显大小两种器型,其比例关系、绘画风格与装饰手法皆有差异。兹将其分作Ⅰ、Ⅱ两型。

Ⅰ型,器形较小,一般横长30厘米以下,枕面长宽比例等于或小于二比一。枕面边框多用并列直线组成,内菱形开光,书绘短篇词曲或花卉等。书绘笔道较朴质、粗犷,绘画构图简单,书绘风格多粗疏、随意。书写文字以行楷、草体为主,有些很不规范。今天见到的单首元曲作品和简单人物画主要题绘在Ⅰ型瓷枕上。Ⅰ型瓷枕产生时间应该早于Ⅱ型,但两者并列流行。有意思的是,“至正十一年”瓷枕和半套【越调·斗鹌鹑】瓷枕都属于Ⅰ型枕,因制作者缺乏经验,题写文字布局不当。前者枕面题【快活三】曲文后,末尾标出【朝天子】牌调,而【朝天子】正文却题写在瓷枕前侧面上。后者因瓷枕面积不足,写至中途只好戛然而止。

Ⅱ型,器形扩大,一般横长40厘米以上,枕面长宽比例大于二比一。枕面边框在并列直线内加勾回字纹、三角纹或斜块纹等以增加装饰感,内菱形开光,书绘长篇词曲或人物故事等。书绘笔道流畅,富韵律感,绘画构图复杂致密,画风细腻、传神。书写文字有篆体、楷体、行草等。今天见到的长篇文字作品和大型人物故事画主要题绘在Ⅱ型瓷枕上。Ⅱ型枕代表了磁州窑白地黑花长方形瓷枕艺术的最高成就(图5)。

根据文字款和内容风格,又可区分出磁州观台镇张家窑和彭城镇王家窑的产品。

观台镇地处漳河之滨,便于取水和瓷器产品运输外销,是理想的制瓷基地,北宋起即有“张家造”戳款瓷枕问世,金代成为“张家造”瓷枕之都,元代则产出大量白地黑花长方形枕,其题款多见“古相张家造,艾山枕用功”字样,底戳多见“张家造”字样。其中“古相”指相州,北魏天兴四年(401)设,历代沿袭,磁州属其地。金代置彰德军节度,不再用相州旧称,故称“古相”。“艾山”是磁县观台镇西之山,北濒漳河,为张家窑集中地。“枕上用功”语意出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⑭取其枕上构思文章意,以增加瓷枕的文韵,提升其文化品质。观台窑是五代、北宋、金、元制瓷中心,明以后沉寂。

图5 磁州窑白地黑花长方枕Ⅰ型器品(上列)、Ⅱ型器品(下列)举例

随着观台镇瓷器生产日益兴盛,瓷窑密集扩张满布河畔。而漳河常常泛滥,导致许多窑厂毁于水患。于是,地处滏水(今称滏阳河)之源同样具有用水和运输便利的彭城镇,成为新建窑厂的集中地。元代彭城窑日益兴盛,并以王家窑领军。元代彭城镇王家窑白地黑花长方形枕题款多见“滏源王家造,鸿川枕用功”字样(亦有标作“漳滨逸人造,鸿川枕用功”“彭城枕用功,滏源王家造”者),又多见“漳滨逸人制”和“王氏寿明”题款,且二者多并署。“滏源”即彭城镇所在地,为滏水的源头地区。“鸿川”一词出汉严遵《道德指归论》卷四“大国篇”:“大国之君,独立无偶,名山四塞,三面成阻,鸿川并流,万物浮下。”⑮用在这里当即指滏水,而组词思路与观台镇张家造枕“艾山枕用功”一致,当系受其影响的仿照物。“漳滨逸人”的名字大量出现,我统计到瓷枕题其名号的有十五个,题名位置多在枕面左侧的开光边角或边框内。“漳滨逸人”应该是王家窑的主要题绘匠,题其名号的瓷枕书绘内容有火烧博望坡、君臣夜谈、陈抟避诏、高士观叶、西游记、升仙图以及元曲、《扇铭》《枕赋》等。“王寿明”则是彭城王家造的一个重要窑主,我统计到瓷枕题其名号的有八个,题名位置多在枕底。“漳滨逸人”与王寿明两人配合造枕,在书画题绘的内容和质量上殚精竭虑,成就了王家造白地黑花长方形瓷枕的一代辉煌。与观台窑明代以后终止了生产不同,彭城窑历元明清至今烧制不断,成为磁州窑后来的主力军。

元代彭城镇王家窑等一批新的瓷窑崛起,与观台镇的瓷窑展开激烈的商业竞争,促进了磁州窑瓷器的进步与转型。此时的观台镇张家窑、彭城镇王家窑都集中生产白地黑花长方形瓷枕,彼此竞技互补、争奇斗艳,形成既对立又呼应的局面,你出一种“古相张家造,艾山枕用功”构图来创新,我就用一种“滏源王家造,鸿川枕用功”的仿形来唱和。

表3 张家造篆文词曲枕

图6 长篇文字枕:《扇铭》枕、《渔樵闲话》枕、《枕赋》枕、【越调】枕

图7 磁州窑《草书歌》枕

为了抗衡与反制,王家造又烧制出了《扇铭》《渔樵闲话》(拟题)、《枕赋》这样的长篇文字枕。《扇铭》文字系“漳滨逸人”自创,为48字四言体:“烁石流金,天地为炉。汝与此时,伊周钜儒。北风其凉,雨雪载途。汝与此时,夷齐饿夫。吁!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全篇用瓷枕口气评说扇子,惺惺相惜、荣辱与共,拟人喻己、诙谐滑稽,实为受到元散曲风格影响而形成的绝妙文体。《渔樵闲话》枕有墨书款“滏源王家造,鸿川枕用功”,所题系七言古体诗,全篇95字:“渔得鱼,鱼兴阑,得鱼满笼收轮(纶)竿。樵得樵,樵心喜,得樵盈檐(擔)斤斧已。樵父渔夫两悠悠,相见溪边山岸头。绿杨影里说闲话,闲话相投不知罢。渔忘渔,樵忘樵,绿杨影里空惆蹰(踌躇)。画工画得渔樵似,难画渔樵腹中事。话终所以是如何,请君识(试)问苏东坡。”此篇文意源出古代文献《渔樵闲话录》,世传为苏东坡作,故曰“请君试问苏东坡”。但该作原为议论文,假借渔、樵二人之口谈史论世,元初文人胡祗遹【双调·沉醉东风】仅取其中渔、樵闲适形象描为散曲,恐为此文更直接源头:“渔得鱼心满愿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加加的谈今论古。”⑯文脉延伸到明代杨慎【临江仙】,就成了“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⑰这样超然的境界。瓷枕作品凸显了渔、樵闲话意象在民间的深潜暗流。《枕赋》文字亦系“漳滨逸人”自创,全篇多达262字(不计漏字。详见后文)。而张家造枕所题【越调】一套在文字量上又反超王家枕,更是多至368字,是目前所知瓷枕上书写文字最多的(图6)。

另外还有一件磁州窑白地黑花长方形瓷枕所题长篇《草书歌》,直接接续唐代传统(唐代众多文人如李白、王邕、朱逵、许瑶、戴叔伦、钱起、窦冀、鲁收、马云奇、任华皆有《草书歌》),但却系元代不见经传的无名氏所为,体现了民间对于草书的认识,值得重视,可惜不知道烧制窑家。“磨墨磨墨,饮酒饮酒,展三幅绢,舒一只手。浩浩风云笔下生,飒飒龙蛇腕前走。好……似赵飞燕盘舞曲未终,似周将军提定蛟龙首。一笔来,一笔去,通臂猿猴使拈柱,黑虎巴山揭拒石,乌蛇到(倒)挂枯松树。或时真(嗔),或时喜,半盆□水助神鬼。钟魁拖定裂缴□,□路拔出大虫尾。写来四□□□□,二十八条龙出水。”(图7)唐人歌咏草书,无非极尽文辞夸张比喻之能事:长鲸汲水、笔走龙蛇、惊天地泣鬼神之类。此一元代作品中,却用了许多民间传说人物和神灵的意象来作比,诸如赵飞燕盘舞、周处斩蛟、通臂猿猴、钟馗、黑虎、乌蛇等等,折射出民间叙事文艺隆兴的时代背景。

张家造、王家造白地黑花长方瓷枕II型器上都绘制了众多笔法细腻的人物故事画,内容多为历史掌故、神话传说、隐逸升仙、二十四孝、元杂剧故事等。其中尤以张家造枕绘图量大,内容包括姜太公钓鱼、豫让刺赵襄子、司马题桥、文姬归汉、羲之爱鹅、赵抃入蜀、八仙过海、柳毅传书、李逵负荆、单鞭夺槊、唐僧西游、僧稠降虎、刘殷行孝、江革行佣,以及升仙飞渡、牛车出行、恭送骑客、卧虎望月、童子牧鸭、侍女游春、岸边观鱼、溪畔垂钓、河津野渡、山水村居等等。其中有款识“相地张家造,艾山枕用功”的《五女图》(有称《懿德传家图》的)枕,更是充分利用了瓷枕六面空间,一共绘制了五幅女性故事图:贵妃出行、陶母剪发待宾、楚昭王妻疏者下船、曹娥泣江、绿珠坠楼。仅“贵妃出行”一幅图就绘制了十六个人物,是今见单个瓷枕上绘制故事图画及单幅图绘制人物最多的(图8)。张家造还烧制了今天见到的唯一一个以元杂剧演出场面为绘画装饰的瓷枕(图9),与上述《草书歌》意象一样,成为叙事文艺繁兴的时代写照。

磁州窑白地黑花长方形瓷枕发展至元代后期,已经到达其生产、销售和审美的鼎盛期,形成了充分的市场占有和品牌自信。于是我们看到了它的一篇价值宣言横空出世。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藏磁州窑白地黑花长方形枕,枕面题《枕赋》文字一篇,外框署名“漳滨逸人制”,枕底有“王氏寿明”款。此赋是可视为“漳滨逸人”从理论到情感对磁州窑长方形瓷枕价值的终极肯定,极有文化史意义,笔者勘定其文字如下:

有枕于斯:制大庭之形,含太古之素。产相州之地,中陶人之度。分元[气]之全,名混沌之故。润琼瑶之光浑(辉),屏刺秀之文具。泥其钧而土丌(其)质,方其样而枵丌(其)腹。出虞舜河滨之窑,绝不苦窳;灭伯益文武之火,候以迟速。既入诗家之手,忻置读书之屋。鄙珊瑚[昂]贵之器,陋琥珀华靡之属。远观者疑(凝)神,狎玩者夺目。采尺壁(璧)而不易,贾万金而不粥(鬻)。囊以蜀川之锦,椟以豫章之木。藏之若授圭,出之如执玉。是时也,火炽九天,时惟三伏。开北轩下陈蕃之榻,仆(卧)南薰[外]簟春之竹。睡快诗人,凉透仙骨。游黑甜之乡而神清,梦黄粮(粱)之境而兴足。恍惚广寒之宫,依稀冰雪之窟。凛然皂发之爽,翛然炎蒸之肃。思圆木警学之勤,乐仲尼曲肱之趣。庶不负大庭太故(古)之物,又岂特不困于烦暑之酷而已也。

赋文把磁州窑瓷枕从起源到制作、烧造、使用以及其绝妙清凉效果,一一列举描述,并进行了充分的渲染和夸示。值得注意的是,《枕赋》突出发掘了瓷枕的文韵内涵:入诗家之手,置读书之屋,受到文人喜爱,用蜀锦包裹,装在豫章木做的匣子里,像笏板一样珍藏,像捧玉一样把玩,虽不如珊瑚琥珀奢华,却给重价也不换,只因它在三伏酷暑时“睡快诗人、凉透仙骨”,可以让读书人学习先人,不羡富贵而“曲肱为枕”“圆木勤学”⑱。文意充分揭示了“漳滨逸人”的身份归属和价值取向,他作为混迹瓷窑以讨生活的底层文人面目昭然若揭。以观台窑另一白地黑花长方枕上七言八句咏枕诗与之相比,境界远不可同日而语:“绘瓷作枕妙陶然,文质彬彬更可怜。片月花笼争日莹,块冰岚染履霜坚。夜横吟榻偏聊思,凉入黑甘分外便。寄语养亲行孝子,三庚(更)凛凛不须扇。”(图10)“黑甘”当作“黑甜”,酣睡意。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六引《西清诗话》:“南人以饮酒为软饱,北人以昼寝为黑甜。”⑲宋苏轼《发广州》诗:“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余。”自注曰:“俗谓睡为黑甜。”⑳咏枕诗虽强调了凉枕行孝的含义,毕竟缺乏文韵深意,不若《枕赋》之饱蘸激情、吟咏文化,但两篇文字共同拓展了古来咏物诗和咏物赋的内容范围。

图8 张家造《五女图》枕(上两图)

图9 张家造元杂剧演出图枕

图10 观台窑咏枕诗枕

余论:黄山樵子所制二瓷枕略考

美国李清华收藏的公元1131年白釉划花诗文豆形枕,枕面划刻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诗一首:“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羇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游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偶有误字)并作注语曰:“余游于颍水,闻金兵南退,观路道旁,骨肉满地,不觉泪下。为路途堵塞,未便前往,仍返原郡,作诗一首。时在绍兴纪元春二月蒴日也。黄山樵子并题。”(图11)绍兴纪元乃宋高宗临时定都杭州时所建年号,始于公元1131年。时值宋、金中原交战,兵荒马乱,道路阻隔,黄山樵子欲往颍水游历而不可,无奈返乡,题诗文于瓷枕并烧制。

前述日本梅泽彦太郎收藏的绿釉划花长方形瓷枕,枕面所刻诗文与上枕有着密切关联。同样先题上引白居易诗(时有误字),后加注文,注文与前有增减:“余游颖川,闻金兵南窜,观路两旁,骨肉满地,可叹!为路途堵塞,不便前往,仍返原郡。又闻一片喧哗,自觉心慌,思之伤心悲叹。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只有作枕少觉心安。余困居寒城半载,同友修枕共二十有余。时在绍兴三年清和望日也。”枕底有“赵家造”戳印。由文字可知,此枕与前枕以及枕面两篇文字系同一人——“黄山樵子”所为,其间时隔两年。并且知道,“黄山樵子”于绍兴元年(1131)春回乡后,扰于世事喧哗,一直心乱神伤,近半年来“困居寒城”,与朋友一起造枕二十余个,才“少觉心安”。

“黄山樵子”所说颍川,为秦王嬴政十七年(前230)所置颍川郡,历代沿袭,郡以颍水过境而得名,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为钧瓷之都。“黄山樵子”的原郡不明,但有可能就在河南境内,而不在黄河之北,因为两篇文字里提及他在兵乱间隙里“仍返原郡”都较为轻易,如须北渡黄河则非易事,会在文中描上一笔㉑。另外,黄河以北地区已为金人占领,不闻宋高宗正朔,不似河南尚属两国拉锯战区域,宋民仍使用宋朝年号。因此,其“赵家造”绿釉长方形枕,虽属磁州窑系,窑址恐在河南境内,而非磁州观台镇窑、彭城镇窑产品。河南北宋鲁山窑有赵家造枕,本文开篇提到的大英博物馆藏熙宁四年“家国永安”枕即是。鲁山恰为颍川近邻,因而“黄山樵子”所制赵家造枕很可能即是鲁山窑制品。考虑到磁州窑瓷器亦有赵家造,鲁山赵家窑与磁州赵家窑或存源脉关系。“黄山樵子”以制瓷枕为业,他在兵荒马乱之际尚由原郡赴颍川,应该不会是一般性游历,恐即因制瓷业务所致。

“黄山樵子”是今天所知“漳滨逸人”之外,另一个专门题绘瓷枕而时代更早者。与生活在元朝相对稳定环境中、以烧制瓷枕为生的“漳滨逸人”不同,“黄山樵子”是在宋金之交的乱世中借制瓷枕而避世、以安定心神者。其先后题字述说同一事件而有确切纪年的两个瓷枕,今天虽分处日、美两国而隔绝重洋,却得以各自完整保存下来,不能不说是历史文化之万幸。

图11 李清华藏豆形枕

① 何晏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卷六“雍也第六”引,《十三经注疏》下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476页下栏。

② 参见范冬青《陶瓷枕略论》,上海博物馆集刊编辑委员会编《上海博物馆集刊》第4期,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③ 本文所核定瓷枕文字,圆括弧里为纠正误写和异体的正字,方括弧里为据文意所添漏字。

④⑤⑥⑦⑧⑨⑬⑯ 隋树森编《全元散曲》上册,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45页,第145页,第145页,第147页,第495页,第1261页,第1748页,第69页。

⑩ 黄明兰《一对金代北曲三彩枕》(载《中原文物》1987年第1期)文称,日本松冈美术馆藏三彩划花长方亚腰形枕上书有元曲四支,一支与洛阳枕重复(【庆宣和】“寒山拾得”),另外三支为:“梨花雨,杨柳烟,寂寞了小庭深院。桃花掩(嫣)然三月天,不见了去年人面。词寄【落梅风】”;“无羊酒,无表里,手把火也难准备。【落梅风】委实成重意,绣袋儿一羞免发。词寄【落梅风】”;“人能克己身无恙,事不欺人唾自安。损人益己有何难。悔复晚,天理有轮还。词寄【喜春来】”。因笔者无由见到原物和图片,无以核证其文字,此处暂时不计。

⑪⑫ 郭勋辑《雍熙乐府》,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刊本。

⑭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4、25页。

⑮ 严遵:《道德指归论》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⑰ 杨慎:《廿一史弹词》卷三,国家图书馆藏清雍正刊本。

⑱ 据说司马光幼时以圆木作枕,睡不安稳,警醒即读书。范祖禹曰:“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范祖禹:《范太史集》卷三六《司马温公布衾铭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⑲ 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⑳ 《苏东坡遗著汇刊》,河南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五册第1992页。

㉑ 杨弘道曰:“传曰:‘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杨弘道:《小亨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说到他某年从山西渡黄河去汴梁,在济源偶与一位优伶同行,优伶竟然“不负不荷”就渡黄河。杨弘道怪而问之,原来优伶一路上都有同行接济。这个例子说明渡黄河而行是一件大事,非可等闲视之,更何况在战乱期间。

猜你喜欢

瓷枕磁州窑张家
瓷枕,透心凉
瓷枕,透心凉
张家塬村村歌
瓷枕·凉殿·蒲扇·夏衣
磁州窑元素对现代服饰设计的创新与应用
瓷枕的门道真不少
秀秀台
安际衡:让“磁州窑”技艺代代传承
元代磁州窑的“梨花白”酒器
只对你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