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议
2019-06-05曹薇
曹薇
摘要:科研事业单位是我国事业单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我国科技水平、运用科学技术服务社会的重任。与其它事业单位一样,内控管理属于科研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维护国有资产安全、规范会计行为、推动单位各项工作有序展开的重要保证。为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实施内部控制的意义,然后分析了科研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一、绪论
科研事业单位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科技創新的主力军。为充分发挥科研事业单位在科技领域的领军作用,必须重视单位内部控制。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是科研事业单位能够顺利开展日常工作的重要前提,也能避免资产不必要流失,确保各项科研项目获取足够经费支持。
二、科研事业单位加强内控管理的意义
(一)强化对单位内部资产的管理,防范腐败问题发生
科研事业单位一般不以市场盈利为目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那么,如何管理和使用好财政拨款成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工作。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单位内部管理都实现了信息化,内部资产管理也可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将内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内控工作都整合到一个信息平台中,便于对单位内部资产进行管理。这样实现内控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转变了过去松散、随意的管理方式。同时,也利于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漏洞。
(二)促进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工作的协调性
全面预算管理是通过预算对企业部门的相关财务与非财务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经营目标。因此,全面预算管理与内控管理这两项工作都有着相同的发展基础。在开展内控管理的时候也能促进单位内部管理的创新与改革,从而帮助单位尽快达到相关管理目标。
(三)有利于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的竞争力
通过内控管理,提高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与信息化程度,更好地落实国家财税改革方面的方针政策。同时,能确保单位资金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在单位内部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洁氛围。这能为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做好资金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单位科研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单位自身的竞争力。
三、当前科研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忽视了制度的执行力与有效性
科研事业单位经费来源稳定,并无经营压力,因此,内控建设缺乏足够的内部动力,大多依靠外部的监管推动。自《内控规范》颁布以来,在财政部门的推动下科研事业单位也迅速构建了内控制度,但内容方面不够科学,实用性也不强。其中,不少制度都是照搬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并未充分结合自身实际,这样的内控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有的科研事业单位领导只关注科研工作的开展,内控管理意识淡薄,只把内控工作归并到财务部门,单靠财务部门负责,从而导致内控建设大打折扣。
(二)单位内部控制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科研事业单位内控部门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地位是平等的,因此,无权过多干涉其他部门工作。部分领导不重视内部监督部门,也使得审计部门无法有效发挥监督职能作用。管理层有时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存在“自己监督自己”的怪象,根本不能达到内控的目的。此外,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工作经验与专业知识都比较欠缺,也极大制约了内部监督工作的有序展开。
(三)单位内控管理活动的科学性不足
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内部预算管理欠缺可行性,无法真实体现出对内部控制活动的约束与规划作用。这导致单位内部时常出现临时追加预算与违规支出的问题;第二,关于收支管理不科学,导致经费管理混乱的问题较为普遍,账外资产、有账无物现象时有发生。由于费用管理方面的问题多且杂,管理效率不高;第三,由于尚未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因此,单位内部资产管理较为宽松,经常出现各种资产问题,如资产存量不实、资产账实不符、资产盘点清查不到位。
四、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建议
(一)培养内部控制风险意识
要想做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必须让单位全体人员提高内控管理意识。因为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管理效率。首先,单位要加强对领导层与财务人员、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与管理,根据相关管理要求,完善管理机制,强化他们的内控管理意识;其次,在单位内部营造良好的内控管理氛围,通过发放手册、张贴海报、推送信息、组织学习讨论等方式让单位员工了解内控管理的意义,让全体员工都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与内控管理的关系,主动配合好内控管理工作,从而推动内控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细化工作职责
首先,实行重大事项商议决策民主化准则。科研事业单位要对事项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类,加强决算管理,保证决算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同时,抓好决算分析工作,重视对决算分析结果的运用,构建单位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其次,做好岗位分割工作。将不相容的岗位作分离处理,确保二者不会相互干扰、相互影响。对应的岗位有相应的内部审批与授权制度加以约束;再次,构建和谐健全的协调机制。不同岗位之间、岗位与政府部门之间、岗位与财务部门之间都会有沟通的需求,应出台对应的沟通规则,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最后,实行关键岗的轮岗制。单位在公平合理的原则下保证上岗人员的专业性,明确轮岗人员与交接班时间段,确保责任细分。
(三)进一步健全部门预算控制制度
在开展财务控制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涉及到的会计工作机构、岗位的设置是否合理,而且也要判断相关岗位职责权限的划分是否合理。遵循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确保不相容部门与岗位间要权责分明。各项经济业务都必须由至少两个相互制约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杜绝只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经手办理。若单纯从控制角度去分析,在开展内控管理时要想获得最好的内控效果,应该由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控制措施越严密才行。因此,单位在设计内控制度时必须综合考虑到内部控制的成本与与预期效益,对内控流程优化,以期用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好的控制效果。这要求单位必须对各项业务活动编制详细的预算,由相关部门管控预算的执行状况。在编制预算时可科学调整单位业务活动需达到的管理目标,授权批准的预算准许条件,并对预算执行结果给予定期反馈。
(四)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加强内控管理
在2018年印发国发[2018]25号文《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指明科研单位要以“放管服”思想为指导,进一步优化内控管理机制,简化内控管理流程,完善分级责任担当机制。具体来讲,包括优化课题申报与批复程序,整合精简上报材料,精简课题验收程序,优化课题项目的概预算管理机制, 制定完善本单位科研、人事、财务、成果转化、科研诚信等具体管理办法,科研院所对科研活动的审计和财务检查要尊重科研规律。在充分信任基础上赋予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强化责任和诚信意识,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实行终身追究、联合惩戒。此外,要加强内控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财务信息化手段,将经费从预算、合同审批、财务报销审批、资产管理等环节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不仅能达到管控目的,也能提高工作效率。
(五)重视内控队伍建设,提高内控水平
科研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内控队伍的建设,通过集中学习,总结借鉴其他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与失败教训,引起内控人员的重视,使其意识到自己的岗位与所在部门还存在不少風险隐患,进而认识到开展内控管理的迫切性与重要性。采用系统培训的方式,让工作人员充分学习内控管理制度,明确自己的职责与分工。同时,加强与其他单位的交流,邀请有经验的同系统人员来做工作交流,传授经验。此外,要加强单位负责人的内控培训,他们是单位的第一责任人,也属于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因此,单位负责人必须要基本了解会计法规制度的具体内容,从而更好地支持会计工作。围绕单位实际尽快构建科学合理全面的会计内控制度,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在工作中有据可依。这样才能有效遏制与打击经济犯罪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大宝.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时代金融,2015,22(12):233-237.
[2]王晓梅.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16,27(19):255-255.
[3]曾青.浅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J].金融经济,2017,13(4):183-184.
[4]王爱珍,李林枝.浅议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中国外资,2011,29(1):83-83.
[5]李彤洲.浅议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及有效实施[J].中国外资,2012,14(11):3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