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人的微缩山水

2019-06-05王太生

人民周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盆中微缩片石

王太生

一直想找人做一盆景,片石、苔藓,远山、曲溪,铺排在江南氤氲的气息里,有两个人,站在时光不远处,拱手道别,题材大概是米芾山水。

微缩的山水,以紫砂为盘,片石为骨,点缀枯木老枝,一两件小道具构成你想要表达的情形、喜欢的山水。比如,松下问童子、严子陵垂钓、人迹板桥霜……林木深处,水汽温润。

一盆幽景可怀古。我想要的山水意境,是林木葱茏的驿道上,有几只负重的毛驴,性情温和,脚步稳健,在一种慢节奏中前行,让人想起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在我的家乡,扬派盆景做得精致,民间亦有许多高手。

一盆之景,盆中载景,景在盆中,所要表达它独特的意境。

盆景园中有一大紫砂盆,长着一棵六百年的六朝松。此松虬枝挺拔,浓荫如泼墨的云,盘桓不动,静默而止,悬浮于大盆之上。

制作者是一位老先生,为清代本城扬派盆景制作大师,花了数年时间制作这一作品。老先生我自然无缘相识,他是前人,我是晚辈,他的肖像我见过,是一个本分厚道之人,让人肃然起敬的长辈。

早先,我也曾自己动手叠过盆景,那是在黄山脚下的太平湖畔,和同伴发现山坡上有长未盈尺的小松樹,以为是五针松苗,根系疏浅,便拔了几棵,连同褚红色的山土带回去,大概是缺少山中湿度、地气,移在盆中的小松,终究一棵也没有成活。

盆景艺人皆匠人,有工匠精神,更是大师。他所制作的这件作品独一无二,是有生命力的,很多时候,作者不在了,作品还在那儿。

把一场无法抵达的旅行在盆景中表达,是所谓寄情于山水。

园林老宅中,主人喜爱盆景,我的前朝邻居中,沈家大门厅堂的几案上置灵璧石,隽永雅致。

《浮生六记》作者沈复,也是位盆景发烧友。这位苏州才子自己亲手制作盆景:“种水仙无灵璧石,余尝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黄芽菜心其白如玉,取大小五七枝,用沙土植长方盆内,以炭代石,黑白分明,颇有意思。以此类推,幽趣无穷,难以枚举。如石葛蒲结子,用冷米汤同嚼喷炭上,置阴湿地,能长细菖蒲,随意移养盆碗中,茸茸可爱。”

李斗《扬州画舫录》中说:“养花人谓之花匠,莳养盆景,蓄短松、矮杨、杉、柏、梅、柳之属。海桐、黄杨、虎刺,以小为最。”当时的扬州盆景,以景德盆、宜兴土、高资石为上等,取材讲究。

除了枯树桩、山石之外,蒲是盆中物。菖蒲配昆石,充满生命活力的绿草和亘古不变的白石,相映成趣。

借意山水,释胸中快意。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风景。我用简单的片石与花木,勾画了一个人的四季微缩山水——

春天寻深山里的碎石,高低错落,垒三两间坡檐茅屋,房子周围有道竹篱笆或木栅栏,麋鹿顶柴扉,山有大意境,俯首观盆中景,让人想起春山如笑。

夏日以一小石臼种菖蒲,清水中养一小红鱼,鱼动,蒲也动。

秋天,愿有一砂石盆景,置于窗台。我伏在窗台上打量着这一川山色清奇,秋光漫漫,蜿蜒的山道上,恍若看到一个人扛竹竿,人渺如蚁,上山去采桂花。

冬天用老蜡梅根,植老城墙上的厚土,养一盆幽香蜡梅,岁末之时,老枝醒了,把它置于桌旁窗台,若有朋友来访,坐在窗下聊天,望着“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我喜欢这一个人的微缩山水。盆中的天空,澄碧透明,有天青色。

猜你喜欢

盆中微缩片石
亿年瓷片
千秋亭废剩青山韩陵片石在人间
赏自家仙人掌开花
大体积片石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亿年瓷片
Primary tumor location and survival in colorectal cancer: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酷世界
微缩投影系统的垂轴放大率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