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综合评价
——以东北三省13个农业特色小镇为例*

2019-06-05胡美君左海霞

关键词:东北三省小镇特色

胡美君,王 磊,2,左海霞,孙 发

(1.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2.浙江省农民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 临安 311300;3.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4.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乡村发展的宏观与微观环境发生了变化,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和价值得到了提升[1].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强调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新时代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和方针.而农业是农业特色小镇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快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着力点和支撑点[2].

国外对于农业特色小镇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视角较全面,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如Eli F Heckscher和Bertil Gotthard Ohlin的要素禀赋理论和Johann Heinrich Von Thünen的农业区位理论,已成为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将相关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由此建成了一批颇负盛名的农业特色小镇[3].相比之下,中国在农业特色小镇的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方面尚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全国范围内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学者[4-7]开始关注对于农业特色小镇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特色小镇概念的界定和发展路径的选择等方面,涉及到农业特色小镇发展问题的实证研究较少.鉴于此,笔者拟以东北三省为例,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和现代农业等5个方面对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1 研究设计

1.1 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研究所涉及的综合评价指标均摘自于文献[8-14].以使用频率的高低作为筛选依据,通过因子分析和关联分析将原始指标中存在信息重复的指标删除后,建立了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Table 1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Towns

指标体系的特色在于:(1)通过城镇化率、医保覆盖率和失业率等指标反映小镇的人与社会和谐程度;(2)通过城区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达标率和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率等指标反映小镇的人与自然和谐程度;(3)通过城乡居民收入比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等指标反映不同小镇城乡之间发展的协调程度;(4)通过农业机械化率和高标准农田比重等指标反映各个小镇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程度.

1.2 数据来源

在选取样本时首要考虑的是农业发达地区,因为其土壤和气候更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所产出的农作物质量和美誉度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笔者选择了地域辽阔、土壤肥沃且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的东北三省作为样本采集地,研究样本选自于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联合公布的全国第一、二批特色小镇名单中东北三省的13个农业特色小镇(表2).

表2 东北三省的13个农业特色小镇名单Table 2 List of the 13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Towns in the Three Provinces of Northeast China

注:原始数据来自于2017年各区县统计公报、2017年地方政府规划文件和《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7(乡镇卷)》.

1.3 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综合评价指标模型的构建

1.3.1 构建思路 一是通过熵权法测算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作为一种客观赋权法,熵权法不仅能客观地体现决策时某项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而且能突出地反映指标的权重随时间的变化状况,因此非常适合乡镇综合评价研究.二是通过TOPSIS法确定被评价对象的排序.TOPSIS法定义了决策问题的理想解和负理想解,根据比较评估解决方案与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计算出不同的被评估方案与理想解之间的相对贴近度,并对其进行排序[15].

1.3.2 评价模型 首先,采用熵权法计算每个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其次,构建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对东北三省13个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综合评价得分进行排序;最后,根据排序情况分析东北三省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水平.

(2)指标权重的确定[15-16].

(3)标准化数据的加权[16-17].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加权处理,R=(rij)m×n,其中rij=Wjyij(i=1,2,…,m;j=1,2,…,n).

计算相对贴近度Ci的作用是反映待评估对象的发展现状,相对贴近度Ci的排序即待评估对象整体发展现状的优劣排序.相对贴近度Ci越大,说明待评估对象与理想解之间的差距越小,其发展状况越好.

2 实证结果与讨论

2.1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东北三省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综合评价结果

计算出2017年东北三省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的标准化数据、熵权、加权化数据、最大值和最小值,结果列于表3和表4.

表3 2017年东北三省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的标准化数据和熵权Table 3 Standardizated Data and Entropy Weights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Towns in the Three Provinces of Northeast China in 2017

表3(续)Table 3 (Continue)

表4 2017年东北三省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的加权化数据、最大值和最小值Table 4 Weighted Data and Maximum and Minimum Values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Towns in the Three Provinces in Northeast China in 2017

计算出2017年东北三省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的相对贴近度Ci,结果列于表5.

表5 2017年东北三省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的相对贴近度Table 5 Relative Closeness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Towns in the Three Provinces of Northeast China in 2017

从表5可知:(1)就综合发展情况而言,清河镇、二棚甸子镇和沟帮子镇发展比较好,香兰镇、下城镇和名山镇比较落后.(2)就每个准则层下的发展情况而言:①经济发展准则层的评价结果中,清河镇、乌拉街满族镇和五大连池镇排前3名,辽河源镇、渤海镇和王家镇排后3名;②社会进步准则层的评价结果中,沟帮子镇、王家镇和胡家镇排前3名,香兰镇、辽河源镇和渤海镇排后3名;③生态环境准则层的评价结果中,二棚甸子镇、清河镇和乌拉街满族镇排前3名,沟帮子镇、辽河源镇和下城子镇排后3名;④城乡统筹准则层的评价结果中,清河镇、二棚甸子镇和乌拉街满族镇排前3名,辽河源镇、渤海镇和五大连池镇排后3名;⑤现代农业准则层的评价结果中,渤海镇、王家镇和新站镇排前3名,二棚甸子镇、沟帮子镇和清河镇排后3名.

2.2 东北三省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综合评价状况分析

以东北三省13个农业特色小镇的名称为横轴、以表5中的相对贴近度为纵轴作图(图1),展现东北三省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综合评价状况.

图1 2017年东北三省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综合评价结果Fig. 1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Towns in the Three Provinces of Northeast China in 2017

结合表3—5和图1可知:

(1)特色经济的增长并没有改善医保覆盖率低和失业率高等社会问题.13个小镇的经济增长状况与社会发展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由指标层的数据可知:2017年渤海镇、辽河源镇、乌拉街满族镇和清河镇的经济增长率均在5.5%以上,而失业率却一直都超过3.7%;这6个镇的新农合医保覆盖率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甚至覆盖率远不及经济增长较缓慢的沟帮子镇和王家镇.

(2)城镇化率的提升并未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过去,城乡发展采取粗放的模式,忽视了“人的城镇化”,从而导致“城市病”和“空心村”等一系列阻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11].2017年,除渤海镇外,其他小镇的城镇化率均高于40%,这对于一直以来以农业为主要支柱产业的小镇来说是很难得的.但是,较高的城镇化率却并不是因为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所致,各个小镇依然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如城乡居民收入比这一指标,虽然13个小镇的情况都低于全国水平,但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体现人们消费能力和劳资报酬的指标,仍没有达到较理想的水平.

(3)农业发展并未完全达到农业现代化的绿色化要求.过去,为了追求农业产量的增长,东北地区的农业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现在,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成为制约东北三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严峻问题.如各个小镇的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和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的起伏较大,较好的小镇在10%左右,较差的小镇仅1%左右.生态环境压力过大会导致水土流失等问题,从而造成高标准农田比重无法达到100%.

(4)“四个现代化”尚未达到同步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个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道路,但是衡量“四个现代化”的部分指标(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城乡居民收入比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的发展趋势和变化幅度均未趋于一致.如城镇化率较高的二棚甸子镇,其R&D经费占GDP的比例居13个小镇的末尾,农业机械化率是居倒数第4位.这说明“四个现代化”之间尚未形成良性互动,各个小镇未能完全从农业补给工业的传统模式中走出来.

3 东北三省农业特色小镇科学发展的建议

3.1 稳固特色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特色经济作为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命脉,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小镇发展水平.首先,要在小镇培育与东北三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特征相符合的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夯实特色经济的发展基础;其次,在具有农业特色的城镇平台基础上建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汇聚更多的生产要素,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最后,政府在大力发展当地特色经济的同时要兼顾民生,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农业特色小镇打造成宜居之地.

3.2 稳步强化区域间资源互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小镇区域间资源的良性互动尤为重要.首先,要完善城乡资源配置市场机制,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科学指导,避免无组织性、自发性的“外流”现象;其次,城市对农村要提供技术支持,防止农村就业者变成低技能、体力性的低端就业群体;最后,对于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除了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土地使用政策进行补偿外,占用农村部分的建设用地,其增值收益也应返还给农村.

3.3 改造传统农业,技术创新发展绿色农业

农业作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独特产业,要求在追求产业利润的同时,兼顾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自然资源.因此,要发挥小镇特色产业优势,培育兼具特色与绿色的主导产业,从而带动周边配套的支柱产业和服务产业共同发展;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促进一二三产业在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深度融合,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产关系,挖掘其生态环保、观光旅游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促使传统农业向“追求产业利润,提高生活质量”的方向发展.

3.4 优化现代化农业发展环境,注重体制机制创新

农业特色小镇不仅是产业发展和资源聚集的产物,更是国家和地方政策相互作用下的结果.因此,每个农业小镇都被赋予了更大的价值,应该由单纯的行政单位转变为产业集聚、人才汇集和资源汇聚的新型产业升级载体.具体而言,一是要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在“四个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有的资源配置结构,进而推动“四个现代化”的融合发展;二是要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加快推进示范小镇建设,严格把关小镇的验收工作,优化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环境,协调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

猜你喜欢

东北三省小镇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学案例与反思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中医的特色
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深入东北三省 全力推进科学抗内涝保秋粮丰收
完美的特色党建
东北三省滑雪产业的空间拓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