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陇南玉垒花灯戏的剧目来源
2019-06-05蒲向明
蒲向明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学与传媒学院,甘肃 成县 742500)
陇南最负盛名的地方剧种,有流行于西汉水上游西和——礼县的西秦腔和影子腔、白龙江中上游流域武都地区的高山戏(剧)和白水江——白龙江交汇区域的玉垒花灯戏。西秦腔为秦腔之渊源已成定论①王正强主编《秦腔词典》“序”云:“秦腔的形成若以明代中叶(指万历年间,约1573至1620年)至今,也有四百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说:“明万历抄本《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表明那时西秦腔已传至江南,其唱腔音乐为传奇戏选用,这个记载也是“秦腔”之称首见于文字资料。《陕西戏剧志·铜川卷》指出:“按一个戏曲剧中所形成的历程和规律看,秦腔的形成时期,当在明万历年前比较确切。”秦腔出自西秦腔,至迟在万历中叶以前就已形成,遂成定论。近年,有学者认为秦腔在明初已成规模,陕甘专家高度评价并一致赞成此观点,参见肖洁、汪院萍《秦腔形成年代提前150年》一文(载《兰州日报》2010年8月9日第7版)。,有资料表明,西秦腔在明初已具备一定规模的剧目。[1]影子腔演出的传统剧目,多与当地秦腔剧目相同,但也不乏自己的剧目,如《风云驹》、《红罗衫》、《新媳妇来了》等,其中《新媳妇来了》参加过西北五省(区)会演和首都汇报演出,一度受到好评;[2]高山戏,《辞海》称:“高山剧……起源于陇南山歌……”[3]高山戏只有唱词,鲜少有文学剧本,[4]故剧目和曲目情况不太明朗,占较大比例的则取材于民间生活,如《三怕妻》、《两亲家打架》、《三女不孝》、《讨债》等。[5]比较而言,玉垒花灯戏剧目文化复合型特点显著,内涵厚重,具有系统性特征和比较优势。它从地理、文化、心理等多方面展示了陇南历史民俗文化的层累过程,远距离、间接、曲折地反映了陇蜀边民悠远的精神寄托。
玉垒花灯戏剧目的来源,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几乎未见文字资料。多少年来,戏母子(编剧兼导演)和演职人员开展排练、演出,口传心授,是其剧目源流的常见方式。经我们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其剧目来源呈现多层次交联、立体化存现状态。现择其要者,将其线性分布的六个主要方面及其特征作一探讨,就教于学界方家。
一、历史题材剧目源于神话与讲史且处于主体地位
因为陇南花灯戏由玉垒民间歌舞——“耍灯”搬上舞台,故花灯戏的传统剧目,很多带有神话色彩。玉垒花灯戏由明末文县袁氏“千总”给“三宫”还愿而起,免不了神话因素是自然而然的。玉垒花灯戏传统典型剧目《百花楼》(又名《梁山伯与祝英台后传》),剧情是梁三伯与祝英台的“再世姻缘”。梁祝故事滥觞于东晋,本系民间传说,到南朝梁元帝《金楼子》等著始有记述。明代曾有同一题材的传奇《同窗记》,却没有流传下来。据资料记载,“现仅有《访友》等出”①对于梁祝题材戏剧《访友》一出,首版《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36年)“梁山伯与祝英台”条并未过多注解。从史料看,粤语地区包括今粤港澳台甚至海外华人传统社区因取材之便,又能迎合大众口味,留存了大量梁祝故事戏曲作品,粤剧首当其冲。钱南扬先生《梁祝戏剧辑存》中收录了一则名为《祝英台别友》的粤剧唱段,或为《访友》续文,流行于福建、台湾等地的南管戏中有现存唯一较完整藏本——清乾隆四十七年刊本《同窗琴书记》,全本包括英台求学、英台辞学归家、马家求亲、山伯访友等24出有关“梁祝”传说的情节,可资为证。《辞海》所称“《访友》等出”,即为此乾隆本《山伯访友》的省称。。它被整理成戏曲剧本上演是在1949年以后,以越剧影响较大。川剧《柳荫记》情节与越剧相同,写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同窗共读三年,感情深厚。祝回家前,向梁托言为妹做媒而许婚。后祝父将英台另许,英台抗婚不从,先后殉情而死。越剧死后化为一双蝴蝶,川剧则化为一对鸳鸯。秦腔移植上演此剧的越剧剧目,也同属1949年后。在陇南,1949年前民间流传的梁祝故事只是传闻或曲艺唱本,如原有题为《毛红》的曲艺唱本及后来的同类本《梁山伯与祝英台》,叙述的都是梁祝故事,但没有形成戏曲剧本。
玉垒花灯戏的老艺人们,对梁祝未结姻缘大为不平,他们以戏曲形式续写梁祝在婚姻、爱情方面的抗争,编串成花灯戏曲《百花楼》上演,使梁祝“再世成婚”,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中国戏曲志》记载:“此剧(《百花楼》)系根据民间传说编演于清代,文县玉垒乡玉垒坪花灯戏业余剧团保留剧目。老艺人袁怀寿口述,无文字本传世。”[6]《百花楼》整理本的出现,最迟应该是上世纪末的事情。我们调查所见口传整理繁体字剧本,系20世纪60年代初纸本,剧情如下:
祝英台殉情而死,十八年后又长成一位聪明俊雅的女郎,仍叫祝英台,投奔梨山老母学艺并得到点化,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下山时赐她“包天帕”与“捆仙绳”两样法宝,并嘱咐她与梁山伯前世未结夫妻,今生可以婚配,在百花楼等他。百花楼原是一家黑店,店主熊文与都督田文互相勾结、狼狈为奸,梁山伯叔父与伯母路宿此店,银两被劫,叔父被杀,母逼婚不从,被囚禁。祝英台到了百花楼,熊文见其美貌,顿起不良之心,行劫时被祝打跑。田文率兵围剿,又被祝英台用仙绳捆住处死。熊文上报朝庭,说百花楼女妖造反,命新科武状元梁山伯挂帅清剿。两军阵前,祝英台得知来将是梁山伯时,不战而降,并陈述了熊、田二人罪恶。梁山伯上奏朝廷得圣旨旌表,梁祝遂得婚配。
从这个口传剧的记录本看,玉垒花灯戏《百花楼》带有鲜明的民间神话色彩,既增加了情节的曲折性也提高了舞台的表演性和观赏性,在实现创作主旨方面还增加了艺术性。由访谈得知,该口传本不知起自何时,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玉垒花灯戏带有神话色彩的传统剧目,除招牌(保留)剧目《百花楼》外,还有不少。我们调查所见,主要有《双陈平》、《莲台收妃》、《玉乐屏》、《蓝桥戏(汲)水》、《阴阳扇》、《金哥说书》、《恶头阵》、《红花谱》、《审土地》等。《双陈平》剧目来源,还没有可靠的资料佐证,民间艺人称此玉垒花灯戏来自有关民间故事的改变,也有人认为是独创剧,其主要剧情是:
金敖、金凤两姐妹由一双狐狸精修炼而成。一日,两姐妹去朝拜佛祖被看破,命护法神赶出。两姐妹气愤不过,便来到人间兴妖作怪,一心想打闹宋朝江山。时有举子陈平同家人陈琪上京赴试,被金敖、金凤瞧见。因陈平是宋朝未来之臣,二妖刮起妖风把陈平主仆吹到三家店。陈平外感风寒,宿于客店调养,陈琪赶回家给少夫人王氏报信。不料到家一看,主人陈平早到家中。这陈平原是金敖变化,故意怪罪陈琪并将其责打一顿。陈琪觉得奇怪,跑回三家店探察究竟,金凤又变作陈平夫人王氏,提前在店里等他。一见陈琪,满口怪怨,又责打陈琪一顿②据不同访谈对象的叙述,剧中还有“陈琪觉着夫人没有这么快,不相信,又跑回家去看时,发现少夫人在家未动,陈平又被责打一顿”等情节,或为异文,或为不同口头版本的敷衍,甄别不易。。陈琪将冤情诉与店家,店家让他去包相爷堂前喊冤。包相爷命王朝、马汉抬照妖镜一照,原是一双狐狸精作怪。陈平还与少夫人因同宿狐狸精产生误解。包相爷出面调解并报与佛祖收除二妖,他还奏本宋王点陈平为状元,入朝保国③此剧为文县玉垒坪花灯戏业余剧团保留剧目,由老艺人袁怀寿口述,无文字本传世。。
我们调查分析后认为,该戏具有文化层累特征,非经一人一时完成,最后的口传定本整理者应该是“戏母子”。《蓝桥戏水》又名《水漫蓝桥》或《蓝桥会》、《蓝桥汲水》,系中国戏曲“蓝桥”母题系列重要作品。有论者认为“黄梅戏《蓝桥会》由战国时颇为流行的“尾生期女”故事衍变而来,但已与原貌有较大差异。”[7]实与玉垒花灯戏剧目相去甚远。玉垒花灯戏《蓝桥戏水》当源于金元后出现的“尾生期女”故事敷演戏曲,即男女主人公韦保与贾玉珍水渰蓝桥而丧生之悲剧。顾颉刚先生曾撰《尾生故事》一文,有京韵大鼓脚本《水漫蓝桥相会》,疑其为元前期杂剧家李直夫之薪传,称剧情云:“河东韦家村有韦郎保,见女子就井汲水,向之乞饮事,女遂自陈名贾玉贞,韦生挑之,女亦意惬,约以即夕至蓝桥为终身之托。届时,忽狂风骤雨,水渐没膝,继至胸口;生终不去,抱柱死焉。及云收复晴,玉贞奔至,望见韦生在桥上,迫视之已流血死;痛极投河,亦毙。”[8]我们对比玉垒花灯戏《蓝桥戏水》,现存口传剧本情节颇有不同:
生员韦保与民女贾玉珍毗邻而居,青梅竹马,互相爱怜。后因遭战乱离散,贾玉珍被卖到蓝家作童养媳,改名蓝玉莲。数年后,蓝玉莲在河边打水时,偶遇韦保与之攀谈,二人终于相认,互诉别情,并约定夜半在蓝桥下相会。是时,蓝玉莲为婆母纠缠,脱不开身,韦保赴约守候在桥下等待。山洪暴发,韦保被水冲走。蓝玉莲赶到时,见桥头挂着韦保罗衫,知道他遇洪水离世,随即投河自尽。显然,此剧目情节要比元李直夫杂居更为曲折,童养媳在清代成为普遍。我们认为此花灯戏剧本口头成型在清代的可能性极大,有如中国版《魂断蓝桥》,在陕甘川毗邻地区的川剧、陕南大筒子戏、秀山花灯戏、秦腔等不同剧种中都作为保留剧目。就陇南乡村也广有流传,不免成为花灯戏口传剧目的直接范本①秦腔《蓝桥相会》剧中人的名字不叫韦宝,却叫魏奎文。花灯戏根据民间传说和秦腔剧目编纂,起初有神话成份,写二人投水后遇太白星君相救,终成眷属。1949年后演出时,玉垒花灯戏因破除迷信的要求,删掉了神话成份。。
这类来自历史故事题材的玉垒花灯戏剧目,多数带有神话色彩,值得考察的还有《鸡头关》、《玉乐屏》、《审土地》等等。现根据我们的调查,简要列述代表剧目如下:
(1)《鸡头关》②《鸡头关》又名《金刚阵》或《苏云妆征北海》,系玉垒花灯戏《莲台收妃》姊妹篇。剧情:
周成王莲台山还愿回来,苏云妆降服伏水国,但北海国平灵王又起兵造反。王妃苏云妆率四将出征。兵至鸡头关,守将姬兰英使妖术连杀四将。苏云妆与她对阵,打了数合不能取胜。南海普陀山慈航道人前来助战,摆下“金刚阵”招来四大天王,才擒住了姬兰英。
(2)《玉乐屏》剧情:
大将公孙伯被奸贼陷害,上山为王。一日他下山抢劫,遇举子白俭掳上山要杀,白俭却临危不惧,他的忠义言辞打动了公孙伯,二人结为兄弟。公孙伯送白俭上京赶考,赠他银两和一件当年御赐披风宝衣“玉乐屏”。白俭应试文章未中,遂按照公孙伯所言献“玉乐屏”,被皇帝赐为“进宝状元”。皇帝见宝衣后追问公孙伯下落。白俭如实上奏并将公孙伯如何被奸贼陷害的事实真象表明皇上。圣上悔悟,便召回公孙伯复任大将军。二人在朝,一文一武,除奸保国(剧照③《玉乐屏》剧照拍于2013年2月15日(正月初六)黄路村业余剧团在农家院落演出《玉乐屏》现场。摄影:蒲向明;记录:豆海红。如图1)。
(3)《审“土地”》④此剧为甘肃省群众艺术馆华杰先生根据自文县玉垒坪搜集的花灯戏剧本而整理编写的剧目,华杰先生有自藏本。剧情:
图1 玉垒花灯戏《玉乐屏》剧照
周有道外出讨账,担心妻子王氏轻薄不守财,回家前将三百两银子放在门外的土地庙里。回家后,用言语试探妻子,觉得王氏变好了,就说到土地庙取银两之事。不料隔墙有耳,被门外偷听的马天贵知道,偷走银两。周有道两口子去取时,银两已失。他们怀疑马天贵所为,去找他索银,马又矢口抵赖,于是便告到县衙。知县提审,马仍矢口抵赖,知县叫狱头王二设法。王二探知银子埋在炉灰坑里后,假意审问土地,使其道出“实情”。县官派人搜到银两,马天贵供认。
二、生活型题材剧目源于民众喜怒哀乐的生活本质
玉垒花灯戏的生活型剧目虽然属于古装戏,但神鬼观念已无踪迹。对真善美的张扬和鼓吹,对假恶丑的鞭笞和批判,成为这一类剧目最显著的内容特征,如《杜桶子接妹》、《松林解带》、《拜寿》、《伊二烧瓦》等。这些剧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就我们调查所见此类代表性剧目,进行简要分析。
(1)《杜桶子接妹》剧情:
杜桶子奉母命接妹回娘家。他知道妹妹的婆婆是个母老虎,不好惹,特地准备了个“狗链陀”⑤狗链陀,玉垒方言,指拴狗用的铁链绳一类,可用作攻防器具。,以便软硬兼施对付她。他翻过高山,经过雪洞,忽听洞里有人呼救。他扶出来一看,原是自己的妹妹杜莲莲,为公婆所逼,大雪天上山砍柴一脚滑倒,滚落在雪洞里昏过去。得救时,她刚苏醒过来。杜桶子听到“母老虎”虐待妹妹,火冒三丈,要直接带她回家去,妹妹不敢,于是兄妹同到婆家请求放行。好话说尽,婆婆就是不放。杜桶子忍无可忍,便动起手来。不料“母老虎”也有两下子,几个回合不分胜负。杜桶子智用拳脚,把“母老虎”饱打一顿,以致她再三求饶,答应让儿媳妇回娘家并承诺不再虐待儿媳①此剧今存甘肃省群众艺术馆华杰先生上世纪六十年代自文县玉垒坪村搜集整理本。。
从花灯戏演职人员对这个剧目的口述情况看,其题材显然来源于具体的村民生活,主题属于惩恶扬善型,功能在于以文化人。因为该戏穿着明代服装表演,其创作定型时间可初步确定为明清时期,意在鞭挞公婆的冷酷、暴虐,表现其面对强势又显出软弱的两面性特点,同时也表现了杜桶子看重亲情、智勇双全的个性特征。
(2)《松林解带》剧情:
农民谢文清,广读诗书,是位有胆有识之士。娶妻杨玉兰,二人和睦相处。春耕季节到了,杨氏劝丈夫放下书本,下地种田。杨玉兰送饭到松林岗,碰见微服私访的“客官”正德皇帝和随从武士,因饿难行,遂给饼吃。丈夫知道,并不责备,“客官”解下腰中的白玉带相赠。临走留书一张:“干里云游察访,圣心苦求贤良,铁鞋踏破难觅,可喜今遇松岗。”题款“钦批谢文清八府巡按,封杨玉兰一品诰命。谢文清接旨到任,立即受审当地知县贪赃枉法之案,不得有误。正德皇帝手谕。”夫妇偶遇皇恩,从此发达。
此剧写民间生活故事,现实性很强,在官民角色转换方面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皇权的崇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为人性的朴实善良,才因巧遇而获得人生发达的机会。谢文清的好学、勤劳与大度,杨玉兰的善良、乐于助人,还有皇帝的以德才用人、惩恶扬善都在这个剧目里面得到了充分表现,从民众的喜怒哀乐揭示生活本质,是这个玉垒花灯戏剧目的亮点。
(3)《拜寿》剧情:
混迹赌场的幺蛮子给老母做寿,请来张厨子做酒席。寿辰那天,家道富庶的大姐夫贾诗文,寿礼齐备。扛长工的二姐夫陈志恩,家道贫穷无钱备礼,向东家求情,才给了一副猪下水,四两白酒。中途两家相遇,双双赶到岳母家祝寿。幺蛮子对贾诗文两口毕恭毕敬,对陈志恩两口冷眼相待。席间,两位官差捧着官衣官帽来报:“陈志恩弟陈志福高中,封为大侯爷,扛长工供弟读书的陈志恩封为二侯爷。”陈志恩穿起官衣官帽,受大家参拜,唯独不准幺蛮子拜。后经大姐夫说情,陈志恩才原谅了幺蛮子,并叫他鸣锣自悔,再不敢嫌贫爱富。
这个剧目以对比手法,刻画了赌徒幺蛮子嫌贫爱富的市井性格,但在寿宴上发生的突变,人物身份逆转,幺蛮子得到了惩罚。陈志恩扛长工供弟读书,终有好报,实际是教化人们勤奋向善就是最大的福报。剧情转折颇显突兀,但和当时的现实情况对照考察却也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逻辑,颇有《范进中举》的类似情节。
(4)《伊二烧瓦》剧情:
伊二为人烧瓦,其妻在家养猪养鸡,小日子过得蛮好。伊妻表弟李金玉,家贫读不起书。伊妻想帮表弟,又怕男人不同意,就暗中资助姨母供其读书。伊二发现家里少钱了,怀疑女人有外遇。周折查问,伊妻只好实言相告。伊二认为帮助表弟读书是好事,于是夫妻暗中资助表弟读书。后来李金玉中了状元,当了八府巡按。伊二去求他,他却忘恩负义不认穷亲戚。伊二气愤不过,就揭短说出过去之事。李金玉问明母亲,知道原委,就认了伊二俩口②此剧由文县玉垒坪村花灯戏艺人袁怀孝、袁汉鼎口述,无文字本传世。。
此剧属于典型的生活剧,但在展示人们重读书的文化传统方面,伊二的形象一下高大起来。相对于李金玉发达之后认不认穷亲戚的行为,新科状元的形象委实有明显的卑弱之处,论其忘恩负义确不为过。剧情虽不是很复杂,但也在喜怒哀乐的客观展现中揭示了生活的本质。
三、玉垒花灯戏从川剧移植剧目也是其重要来源
文县玉垒关,历史上属陕甘川毗邻之地,为陇蜀通途要津,戏曲文化发展复合型特征明显。玉垒花灯戏早期受四川秀山花灯和当地社火、民歌、耍灯影响。时至民国,该地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又盛产各种药材,更推进了商贸繁荣。随着秦陇、陇蜀交通的发展,四川客商常来玉垒赶会经商,玉垒人也常入川做生意。互相交往中,川剧艺术逐步输入玉垒。特别是川剧艺人罗画匠(本名已不可考)在玉垒制作戏衣、戏帽的同时,又把一批川剧剧目传给玉垒花灯戏。现在所见该戏上演的移植川剧剧目有《三看亲》、《白天院》、《吉阳关》、《遇贤店》、《龙凤配》、《万寿山》、《封官》、《白蛇传》等。我们田野调查发现,这类口传剧本的整理本虽多有残缺,但“戏母子”以及戏班子资深演员,都可口述完整其主体内容。由此可证,玉垒花灯戏的一部分剧目来自川剧移植,有着可靠的历史真实性。此分述代表剧目如下:
(1)《三看亲》①此剧经甘肃省群众艺术馆华杰先生据文县玉垒坪收集的花灯戏剧本整理编写而成,华杰先生今存藏本。剧情:
龚裁缝、苟屠夫、丁兰子三人,都看上苏家湾苏大娘的女儿苏二姐,都请媒人说过亲。苏大娘只此一女,婚事要让女儿自己作主。一天,龚裁缝、苟屠夫同时去相亲,路上碰见青年农民丁兰子。龚、苟笑他象讨口子②讨口子,文县方言,意指乞丐。样儿,自信亲事不出二人。到了苏家,二人向苏二姐亮家底。龚裁缝自夸手艺绫罗彩缎当铺盖,苟屠户自比手段每餐香肉当小菜。苏二姐都不理会。丁兰子自报农家把式,说有粮就有吃、穿、戴,苏二姐欣然答应了这门亲事。
(2)《白天院》剧情:
商州刺史郑丹之子郑元和,上京应试。到了长安,偶遇白天院妓女李亚仙,一见钟情。郑元和倾其财物,沉迷狎妓。财物耗尽,被鸨儿李四妈赶走,流落长安街头。后来郑丹到长安找见儿子,欲打死儿子于曲江岸上,幸遇叫花子刘天卜搭救不死,巧与李亚仙重逢。亚仙将她的积蓄交给元和,临别劝元和勤奋读书,好有出头之日。郑元和恋情以致读书分心,李亚仙竟刺目劝学。元和大受感动发奋读书,果然得中状元,亚仙被封“丹凤夫人”,终成夫妻回见高堂。
(3)《吉阳关》剧情:
刘秀光复汉室,吉阳关四太子王熊造反。刘秀派陈鹏、杜茂去镇压,大败而归,挂起了免战牌。姚期从山东押粮回朝,看见京都洛阳挂起了免战牌,问军师邓禹,邓禹告知原因。姚期气愤不过,毛遂自荐,愿领兵出征,誓言扫平王熊。刘秀准许姚期率兵攻打吉阳关。王熊接战三合,果然败北,藏在龙官庙闭门不出。围困之际,王熊突开庙门,刺伤姚期左臂。姚期在退返途中被杜家庄名医杜公道的女儿杜秀英碰见,问明情由,领回家去治好了伤。未料杜秀英武艺高强,姚期比武不胜,二人遂订百年之好。随后双双攻克吉阳关,捉住王熊。马武又在草桥关造反,姚期夫妇又收服了马武(剧照如图2)。③《吉阳关》又名“棘阳关”、“岑母归汉”、“鸡阳关”。故事见“东汉演义”第四十一回、四十二回。它是一个广大群众喜爱的传统剧目。剧照实拍:孟兴均,演出日期:2016年2月16日,演出地点:玉垒坪村农院。
(4)《遇贤店》剧情:
图2 玉垒花灯戏《吉阳关》剧照
书生常诗庸访友未遇,羁留客店拖欠店家费用,店婆大为不满,对其冷嘲热讽。一日,店婆向其索钱未果,硬逼他脱下蓝衫当钱,又将他赶出店外。常生无奈,在风雪中叫卖字画,遇一位壮士赠银相助。常诗庸有了银子,转回客店,摆起架子,耍弄店婆。店婆见钱眼开,顿时笑脸相迎,巴结奉承④《遇贤店》,在川剧高腔中称《迎贤店》,是传统剧目《情天侠》之一则,属变脸折子戏精华剧目。玉垒花灯戏对其进行了改造,使之成为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丑角戏。剧中店婆以老旦丑角显功力,重在讲口和做功,将店婆“一张面孔两般用,就看有钱与无钱”的势利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类剧目,在引入花灯戏时做了适合玉垒地方风俗习惯的改动,使其接受性和现实意义得到显著加强,离观众的感情更近。特别是根据不同人物和不同演员演唱特点,创作了富有花灯戏特色的唱腔,为剧目的最终完成功不可没。
四、玉垒花灯戏相当一批剧目移植自秦腔系统
玉垒花灯戏深受西秦腔和陕南秦腔(别称“汉调桄桄⑤汉调桄桄,又称桄桄戏,是明末关中秦腔传入汉中地区与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汉族梆子声腔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陕南汉中、安康一带,并曾北传陇东,南传川北、鄂北,西传陇南等地。汉调桄桄剧目丰富,传统剧目有七百多个,其中本戏五百六十多本,折子戏一百七十多出,保留剧目《刘高磨刀》、《镔铁剑》、《夕阳山》、《水灌晋阳》、《红缨披》等百余种,为汉调桄桄所独有,而现存《帝王珠》、《无影剑》、《呢喃阁》、《草坡面理》等剧目,在其他剧种中已失传或残缺。”)影响,因而剧目上从秦腔移植了相当一批剧目。陇南文县玉垒关历史上与陕南互相通商,加上陕南一家戏班的田班长、赵花脸还在文县玉垒坪导演、编戏、献艺,把相当一批秦腔剧目传给了王垒花灯戏。我们调查发现,现在流传下来的《过桃园》、《打面缸》、《三上殿》、《双福贵》、《拾玉镯》、《铡美案》、《游龟山》、《火焰驹》、《古城相会》、《桃园三结义》、《二龙山》、《虎口缘》、《黄鹤楼》、《小姑贤》、《柜中缘》、《三回头》等花灯戏剧目主体内容基本沿用秦腔,部分剧目在后续的演变过程中,显出了自己的独有特点。现将调查所见代表性剧目分述如下:
(1)《过桃园》剧情:
一日,不得志的赵匡胤路过桃园,见桃子正熟,他又渴又饿,边摘边吃,直到吃饱为止。离开时,挂了一串钱在桃树上。看守桃园的“母夜叉”回来一看,桃子叫人吃了,一气追上赵,三言两语二人打了起来。“母夜叉”打不过,跑了。赵匡胤又行至一处,见一老者愁锁双眉,问明情由,知九华山一草寇,每年谷子熟时送“糕”(抢粮)。赵匡胤行侠仗义,手提盘龙棍,上山打败草寇,追上九华山,见看守山门的老太却是外婆杜老夫人。他向外婆说明情况,老夫人喊出“母夜叉”与草寇,却是舅母和舅父杜二公。甥舅相认,共图大业。
(2)《打面缸》剧情:
烟花女周腊梅心想从良,求县官作主。县官胡廷升与王四爷羡慕腊梅貌美,作主嫁与衙役张差。故意派张差外出而同时前往调戏。张差返回捉住王四爷;打破面缸,又捉住胡知县。张、胡尴尬不堪,丑态百出①陇南花灯戏《打面缸》,与高山剧的《烟花女告状》情节相同,都是从秦腔《打面缸》移植而来,是文县玉垒坪花灯戏业余剧团的保留剧目,1959年元月参加文县戏曲调演并获奖。。
(3)《三上殿》剧情:
胡西王的正宫娘娘生子胡进文,自幼聪明好学,立为太子。西宫苗贵妃身怀有孕,不久将要分娩。苗贵妃与父亲、当朝太师苗忠升密谋,设法陷害太子。她侍宠进谗,致使国王欲废太子。忠臣张卿察觉,保护太子逃走。二十年后,太子胡进文由张卿抚养成人,改名换姓上京应试。与他的结义兄弟吴琪、马仲一文两武,同时高中都是首名状元,张卿回朝。苗忠升上殿奏本,欲除去胡进文,张卿保本。历经三上殿奏本和保本,针锋相对,张卿向国王道破真情。国王悔悟欲除太师,太师闻讯率兵逼宫。国王赐上方宝剑给太子,差派武状元吴琪、马仲带来御林军除却奸贼。国王让位,太子登基。
(4)《双富贵》剧情:
周文选家贫,上京应试时丢下父亲周伯玉、妻子柳迎春和小儿苗郎,中途与吴勇结为金兰。上京高中后被叶丞相选为快婿,为女叶秀英婚配。周文选打发吴勇去接父亲和妻儿,叶丞相派人途中杀死吴勇,谎称家人已亡。周家自文选上京后,三载荒旱,逼将苗郎卖与田家。十一年后,周伯玉与柳迎春上京寻夫,途中遇见八府巡按田(苗郎)大人。经过审案,田苗郎与父周文选相认,全家团聚。叶家见柳氏贞洁又是孝妇,叶秀英与柳迎春认为姐妹②花灯戏《双富贵》与高山剧的《上说科举》、秦腔的《卖庙郎》略有相似之处,许多细节却不尽相同。。
(5)《拾玉镯》③《拾玉镯》一名《郿坞县》,又名《硃砂井》,秦腔传统剧目,故事发生在陕西,原是秦腔传统戏《法门寺》中的一折。该剧原有色情成分,清余治《得一录》所载之《翼化堂条约》曾将其作为“淫戏”加以禁演。同治七年(1868)江苏巡抚丁日昌查禁淫词小说,亦将此剧列入《小本淫词唱片目》中。1952年桂剧将此剧整理加工后参加第一届全国观摩演出大会,1953年中国戏曲研究院参考桂剧本加以修改;1957年杜近芳在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获奖,成为现代传统戏曲舞台上颇为流行的抒情小喜剧。京剧常与《法门寺》连演称为《双姣奇缘》。除秦腔外,平剧、徽剧、湘剧、汉剧、河北梆子等均有此剧目。参见杨彭年《平剧戏目汇考》,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1933年出版,第406页;中国戏剧家协会编《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戏曲剧本选集》(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第221页;孙中田《中外文艺禁书大观》,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316-317页。剧情:
书生傅朋到孙家庄买鸡,偶遇孙玉娇一见倾心。玉娇也爱慕傅朋潇洒,但束于礼教,不便表明心意。傅朋故意将玉镯遗落地上,被玉娇拾去,爱不释手。此事被邻居刘妈发觉,自愿为玉娇说媒,出面撮合了他们俩的喜事。[9]
因为玉垒关一带深受秦陇文化影响,移植自秦腔的花灯戏剧目相对于来自眉户、川剧者,数量众多,有较大影响剧目的还有《铡美案》、《游龟山》、《火焰驹》、《古城相会》、《桃园三结义》、《二龙山》、《虎口缘》、《黄鹤楼》、《小姑贤》、《柜中缘》、《三回头》等。它们作为玉垒花灯戏的招牌戏曲,常演不衰。这类花灯戏虽然脱胎于秦腔,但其自身的特点相对鲜明突出,具体情况存在鲜明的个体差异,限于篇幅不再展开。
五、玉垒花灯戏剧目还源于眉户剧的显著影响
陕、甘主要戏曲剧种眉户(别称“迷糊”、“迷胡”、“曲子戏”、“弦子戏”)对玉垒花灯戏影响深刻。从眉户移植而来的花灯戏剧目,虽然数量整体不多,但剧目内涵很有代表性,如《张琏卖布》和《屠夫状元》等,属于传统保留剧目和上演率高的剧目。
(1)《张连卖布》剧情:
张连家贫,靠妻子辛勤纺织度日。其妻让张连大街卖布,张连却将卖布钱赌博输光。妻子追问卖布情况,张连满嘴谎言,胡乱拉扯。妻子气愤要回娘家,幸得邻居王妈相救,劝说张连悔过,从此回心转意不再赌博①《张琏卖布》为丑角、旦角唱工戏,风趣活泼,生活气息浓烈,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在玉垒坪和冉家村的农民花灯戏业余剧团赴碧口镇和文县县城演出时,几乎都演该剧,很受观众欢迎。。
(2)眉户《屠夫状元》剧情:
忠臣之子党金龙,在赴京应试途中冻饿交困,遇善良的屠夫胡三搭救,得以进京赶考。不料党金龙得官忘本,认贼作父,还残害自己的母亲。胡三路途之中救起党母,认作自己的母亲,悉心尽孝。他在进宝得官之后,不畏权势,最终处死了奸臣杨猎和党金龙。[10]
整体看,玉垒花灯戏剧目在引入眉户剧时,主要是在原眉户戏本基础上做改动,主要为适应在本地方的舞台演出和审美习惯。剧情展开、主要情节和演员表演等方面,变化不是很大。
六、新戏剧目源于新中国成立后依据现实生活的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戏曲改革和新形势的变化,传统旧本戏逐渐被禁演,玉垒花灯戏根据现实生活,创作新戏剧目。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先后创作了《春满人间》、《茶山新春》、《俏婆婆》等新戏,还移植演出了新编秦腔现代戏《三世仇》。这类剧目以现存书面剧本为主并且较为完整。现将调查所知代表性剧目分述如下:
(1)《春满人间》剧情:
工人丁大刚和一位汽车售票员,预定在“五一”结婚。但丁大刚在生产过程中,奋不顾身被钢水烫伤。抢救过程中医院党委书记方群主张尽可能保全病人肢体,而外科范主任认为非锯腿不可。最后在各方面支援下,治疗需要的噬菌体终于培育出来,老丁恢复健康。第二年春天,一对恋人终于幸福结婚②玉垒花灯戏的新戏《春满人间》,是应时改变和排演,基本依照当时影响很大的沪剧《春满人间》(柯灵编剧)辑改而成。1960年,彭美德、方卡著沪剧《春满人间》,列入群众演唱小丛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60年兰州市文艺工作者协会、敦煌文艺出版社合编《春满人间·曲艺选集》,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其中就有剑丁编写的相声《春满人间》。甘肃曲艺界曾改编沪剧《春满人间》为话剧(邸金俊著),参见甘肃群众文化馆1961年内刊本第9页。。
(2)《茶山新春》③花灯戏《茶山新春》演一对夫妇支援邻村茶种的故事,取材于文县碧口镇,1966年6月参加甘肃省戏剧调演。该戏原由乔应恒编剧,杨智改编,田让民导演,杨鸣健、张福仁配曲,张玉兰、张盛学、张福玉等首演。剧情:
茶农在收获茶叶后,还收获了一口袋茶叶种子。妻子要支援别队发展茶叶生产,丈夫不同意。他认为把种子交给别队,将来茶叶生产发展了,自己的茶叶就卖不上好价钱。妻子批评丈夫眼光短浅,只顾自己,不顾旁人,丈夫不听,任凭你说得天花乱坠,茶种就是不给。正在这时候,妻妹把他们队的优良茶种送来了。事实教育了丈夫,他承认自己的本位主义思想严重,最后同意把茶种支援别队。
(3)《俏婆婆》剧情:
一组农村老太婆(七八人)茶余饭后谈论社会新风尚,展现当代陇南新农村生活场景。
此剧属于以花灯戏灯调为基础、进行装扮表演的情景舞剧,喜剧色彩浓厚,具有花灯戏的俏皮和诙谐特征。因题材和剧情编演贴近生活,该短剧演出深受群众喜爱④经采访玉垒乡冉家村支书孟兴均,该剧系由文县文工团编导演出,表演时长不到半小时,属“文艺轻骑兵”。冉家村现正预演几部花灯戏的新戏,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定型。采访时间:2016年2月16日。。
(4)《三世仇》剧情:
解放前,王家庄地主、伪联保主任活剥皮横行乡里,鱼肉人民,为抢占贫农王老五一块土地,施用种种手段残害王氏一家:王老五被诬陷入狱,惨遭杀害。王的儿媳被逼卖掉女儿,上吊身亡。剩下王的孙子虎儿,活剥皮还要斩草除根。在危急关头,乡亲们帮虎儿逃出虎口,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几年以后,虎儿随部队打回老家,解放了王家庄,严惩了活剥皮⑤该移植新戏的编演是在上世纪60年代前期,为当时的经典剧目。新时期以来,因时代变迁之故,该剧少有演出。。
据我们的实地田野调查,玉垒花灯戏在改革开放以后,创作和发展新戏的数量相对较少。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电视和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多种娱乐手段和交互新媒体的出现,传统戏剧受到冲击和削弱。目前,玉垒花灯戏的分布区域,比之鼎盛时期已大为缩小(如图3)。在现有的五个花灯戏业余剧团中,冉家坪村和玉垒坪村业余剧团发展相对较好。2016年这两个剧团初配了服装和道具,演出剧目也大多得到恢复。另外,黄路村剧团也配置了服装,能够演出部分剧目。这些剧团正月初二(点灯)至十六(倒灯)期间的演出活动基本可以保证,但运行资金还很紧缺。目前,冉家坪村在编演(预演)一个玉垒关景点的说唱戏(剧名未定),还有一个花灯鼓的舞蹈情景戏(剧名未定),改编了传统戏《打面缸》,但其他村剧团新戏创作和发展未见有新开端。在国家、省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大背景下,玉垒花灯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陇南实施振兴乡村传统文化显现出一定的战略意义。
图3 目前陇南玉垒花灯戏主要分布区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