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正志万卷堂与宋宗元网师小筑始建年代考

2019-06-05卜复鸣

苏州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发运乾隆

卜复鸣

苏州网师园东宅西园,宅园一体,布局紧凑,结构精巧,被誉为苏州园林中小园林的极则,“以少胜多”的典范。然而,对网师园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它的建园年代,至今也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说法。本文不揣简陋,略作管窥之究,意在抛砖引玉。

一、史正志万卷堂始建年代考

关于史正志其人,《宋史》中有载,但无传,《宋史·艺文四》还载有史氏所撰的《菊谱》一卷。

清康熙十四年(1675)所修《扬州府志》卷二十三《人物门》有传:“史正志,字志道,江都人,绍兴二十一年进士。授县尉。”清光绪《重修丹阳县志·仕进》记载:“史正志,字志道。江都人,居丹阳,登绍兴进士,历款州尉。累迁吏刑兵三部侍郎,知建康宁国府,赠朝议大夫,爵文安县开国男。”因此,一般书籍均说史正志是扬州江都人,寓居丹阳。

然而,据乾道五年(1169)十一月,史正志于建康行宫留守任上在秦淮河上重修的“镇淮”、“饮虹”两座桥,桥建成后,建康府观察推官丘崈所作的《镇淮桥记》中叙途了桥的修建过程,记文的最后说:“公名正志,字志道,南徐人。”南徐是两浙路镇江府的旧称,丘崈与史正志同朝为官,《镇淮桥记》写成后由史正志亲自过目后勒石,因此记中所说史正志是南徐人,即今镇江人,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现在通行说法是,史正志于淳熙初在带城桥建宅造园,其所据是元代陆友仁的《吴中旧事》:

史发运宅在带城桥。淳熙初宅成,计其费一百五十万缗。仅一传不能保,僦直十万缗,久不售。后为丁季卿以一万五千缗得之。绍定末,丁又不能保。赵汝櫄来为浙西提刑官,占为百万仓和籴场。故老说:发运初归时,舳舻相衔,凡舟自葑门直接至其宅前,用发运司案纸黏窗,煮黏面六七石。自后仅易目前耳(原案此句语意未明,似有脱悮)。万卷堂环列书四十二厨,写本居多。始则论斤买(卖)为故纸,其后势家每厨止得一十千,席卷而去。

淳熙(1174—1189)是宋孝宗赵昚的第三个年号。史正志曾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三月到十二月间担任发运使。南宋初,发运使专掌籴事,就是专门负责购买粮食的官员,但常因中饱私囊而经常废立。宋孝宗在乾道六年(1170)复置发运使,以“户部侍郎史正志为江浙、荆湖、淮广、福建等路都大发运使”,乾道六年(1170)十二月,因史正志“奏课不实”被贬官,发运使一职同年再废。

史正志在带城桥建宅园共耗资一百五十万缗。有人推算,当时的一百五十万缗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三亿元。从“发运初归时,舳舻相衔,凡舟自葑门直接至其宅前,用发运司案纸黏窗,煮黏面六七石”的记载中看出,史正志刚刚搬到带城桥时,运送家什的船只(舳舻:泛指船只),从葑门一直排到现在的网师园,可见其富;用衙门里的案纸黏贴窗户,所煮的黏面为六七石,按宋代衡制,一石相当于现代76公斤计算,六七石要在半吨左右,亦见其房屋之多。

南宋平江图碑中的史正志万卷堂位置图

关于史正志万卷堂位置,从“舳舻相衔,凡舟自葑门直接至其宅前”的记述来看,主要是从葑门,经过现在的十全河,最后到达万卷堂(即现在的网师园址)。我们再从在万卷堂建成大约60年后的《平江图》中可以看到带城桥,以及由十全河南折支流上的红鸭桥和通向万卷堂的河道。

由此可见,网师园始建时主要入口是在园子北侧的水道,当时网师园之水是与城市河道直接相通的活水,水是网师园的灵魂和生命。

沈德潜《宋悫亭园居》诗:“引棹入门池比境”下注曰:“引河水从桥下入门,可以移棹”,网师园水池从南宋一直到清同治年间都是和十全河相通,并且是水上的入园通道。

史正志在万卷堂对面还营造了一座花圃。《吴中旧事》记述道:“吴俗好花,与洛中不异,其地土亦宜花。古称长洲茂苑,以苑目之,蓋有由矣!吴中花木不可殚述,而独牡丹、芍药为好尚之最,而牡丹尤贵重焉。……史志道发运家亦有五百株。” 这位自称“余学为老圃而颇识草木者”的“吴门老圃”的史正志不但是个菊花专家,也是个牡丹的发烧友。在这花圃中,春之牡丹和秋之菊花不亚于现代所建的花卉专类园。

史正志既富于藏书,也勤于著述,其藏书处“万卷堂环列书四十二橱”。从万卷堂和《史氏菊谱》这一堂一书中看出,种花和读书正是史正志园居中的一种生活情态,反映了他园居生活中栽花蓺菊、读书著述的逸趣。这不禁使人联想起留园五峰仙馆中清代苏州状元陆润庠撰写的著名楹联:“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史氏菊谱》一书中记载了28个菊花品种,并按颜色分为黄、白、杂色红紫三等,简略地描述了花部的显著特征。《史氏菊谱》写于淳熙二年(1175)闰九月望日,自署吴门老圃。淳熙乙未即宋孝宗赵昚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望日是阴历每月的十五日。种菊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正如文震亨所文:“弄花一岁,看花十日,”更何况要对菊花进行观察分类。谱中说:“余在三水植大白菊百余株,次年尽变为黄花。今以色之黄白及杂色品类可见于吴门者,二十有七种,大小颜色殊异而不同。”则说明于淳熙二年之前已归隐苏州。由此推算万卷堂和花圃应是在史正志罢官后的乾道七年(1171)到成书前一年,即淳熙初年(1174)的三四年间建成的。不过史正志后来并未在万卷堂中终老,他再度出仕,最后卒于庐州任上。

二、宋宗元网师小筑始建年代考

清代乾隆年间,宋宗元购得万卷堂及旧圃后,在此营建别业。目的是为了奉养母亲,同时也是为了他自己归老之计,颐养天年。

宋宗元以“网师”自号,并题园名为“网师小筑”,以远托南宋史氏花圃“渔隐”旧义,近取网师园边上的王思巷谐音,这也是网师园得名的由来。钱大昕《网师园记》记之。

另,沈德潜在《网师园图记》中说,宋宗元营造网师小筑,是想要仿学唐代张志和和陆龟蒙;张志和弃官弃家,浪迹江湖;陆龟蒙隐居甫里(今苏州甪直),任游五湖间。其丘壑之佳,可以与宋苏舜钦的沧浪亭和元昆山顾仲瑛的玉山草堂并传。他想学唐代画家卢鸿乙(即卢鸿,亦作卢鸿一)和王维;前者有东溪草堂,自绘《草堂十志图》;王维有辋川别业,作有《辋川图》。宋宗元想像卢鸿乙的草堂和王维的别业一样,能流芳百世,只可惜《网师园图》今已不存。

关于宋宗元是在哪一年购得万卷堂及旧圃,钱大昕在作于乾隆六十年(1795)的《网师园记》中说:“曩卅年前,宋光禄悫庭购其地治别业”,由此推算应在乾隆三十年,即公元1765年。沈德潜《网师园图记》说宋氏:“乃年未五十,以太夫人年老陈情,飘然归里。先是君在官日,命其家于网师园旧圃筑室构堂,有楼、有阁、有台、有亭、有沜、有陂、有池、有艇,名‘网师小筑’赋十二景诗,豫为奉母宴游之地。”有学者按“年未五十”算,则为乾隆二十四年(1759)前。但却忽视了“先是君在官日,命其家于网师园旧圃筑室构堂,……豫为奉母宴游之地”这句话,也就是宋宗元在外做官时,就为了“豫为奉母宴游”,就在“网师园旧圃筑室构堂”了。在这里豫同预,即预先、事先之意。宋宗元外甥彭绍升《二林居集》卷十《仲舅光禄公葬记》(下简称彭《记》):

(宋宗元)初举乾隆三年顺天乡试,……晋天津道,移清河。……亦善饰宫馆,治邮传,购金银玉器物,古今图书,丹碧焕烂,岁时通殷勤,以是上官益向之。总督方公与为昏姻,诸僚属趋走恐后。公家旧临葑溪,至是别起第于网师巷,浚池叠石,台榭崇丽,以太恭人年老乞归。日设饮张伎,履舄交错,填塞家街。暇则集诸文士,笺诗谱声韵,襞绩故事,成书满箧。居数年,而太恭人卒。既免丧再出,补天津道。时方公已即世。

昏姻:亦作昏因,或昏婣,既指结婚之事,又指姻亲关系,即亲家。总督方公应该是直隶总督方观承(1698—1768),其人《清史稿》有传:乾隆七年,授直隶清河道;十一年,署山东巡抚;十三年,迁浙江巡抚;十四年,擢直隶总督,兼理河道;乾隆三十三年卒,谥恪敏。

彭《记》中说得很清楚,宋宗元是在天津清河道上,得到清河道台方观承的赏识,配以婚姻,“至是别起第于网师巷”,“至是”即到这个时候,宋宗元开始建网师园。时间是在乾隆七年或之后。

苏叟在《养疴闲记》中说网师园有“琅玕圃”一景,并有张照所撰的对联:“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按张照,字得天,号泾南,又号天瓶居士等, 娄县(今上海松江)人;生于康熙三十年(1691),四十八年(1709)进士,入南书房,官至刑部尚书;乾隆十年(1745)正月卒于奔父丧途中。因此可以推断网师园定建于乾隆十年前。

张照是清代帖学代表,晚年因坠马伤了右臂,便用左手写字,且能写小楷。如果这是张照为网师园题句,则宋宗元在乾隆十年前就已有网师园了。张照曾于乾隆六年(1741)、七年两次返乡省亲。《钦定石渠宝笈续编·张照书千字文》款云:“……壬戌以少司寇省觐归里,旋奉召入都。临别,沈夫人纳此卷于行簏,嘱完此公案。”壬戌即乾隆七年(1742),这和彭《记》乾隆七年“别起第于网师巷”相符,由此判定,网师园应建于乾隆七年,即公元1742年。

宋宗元网师小筑想象图

宋宗元在网师园所刻的《巾经纂》一书的自序末,题有:“乾隆辛未夏五梅花铁石主人宋宗元悫亭甫识。”辛未为乾隆十六年(1751),作者自称梅花铁石主人,梅花铁石山房是网师园中的主要堂构。宋宗元在“年未五十”时,即乾隆二十四年(1759)前,“飘然归里”。宋宗元姐夫彭启丰《戊寅岁元夕网师园张灯合乐即事》一诗云:

试灯佳节卷晶帘,把盏征歌韵事兼;

梅圃雪飘封玉树,冰池云散露银蟾。

星桥乍架春初转,画舫新移景又添;

漫听村南喧皷吹,家家竹马驻茆檐。

头番风信报芳菲,小筑云房锦绮围;

万象眼前抒乐意,一枝尘外对清晖。

自将椒酒供春酒,好整莱衣作舞衣;

莫怪比邻来往熟,同赓将母赋旋归。

戊寅即乾隆二十三年(1758),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是夜称元夕。这一夜张灯合乐,“同赓将母赋旋归”,大家都来赋诗赓唱宋宗元的母亲的归来。可见宋宗元是乾隆二十三年正月(虚年49岁,正是“年未五十”时),回到网师园的。从此在网师园中,“笺诗谱声韵,襞绩故事,成书满箧”,其《网师园唐诗笺注》即作于此时。

当时网师园中有梅花铁石山房、北山草堂、濯缨水阁、花影亭、丽瞩楼、度香艇、半巢居、溪西小隐、小山丛桂轩、斗屠苏、无喧庐、蹈和室等十二景,其主题均与隐逸有关,宋宗元有《网师小筑即景十二咏》咏之。其中梅花铁石山房到同治年间的李鸿裔购得网师园改建之前,它一直是园林中的主要厅堂。根据宋宗元、王鸣盛、王文治等诗咏可确定其大致位置,就是在现在的万卷堂大厅的位置。

宋宗元的母亲陈氏卒于乾隆三十年(1765),其母过世后,宋便“再上长安,授天津道,鞅掌王事,而田园之乐荒矣”。彭绍升《仲舅光禄公葬记》云:宋宗元“既免丧再出,补天津道。时方公已即世”。方观承卒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再出补天津道时,应该在母卒守孝三年之后,即乾隆三十三年。时间正好吻合。

宋宗元被“召入为光禄少卿,以扈从热河,得痺疾”,于乾隆四十年(1775)回到苏州,“居四年,疾甚,渐不省事”,卒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时年七十岁。

宋宗元网师园仅传一代,约五十余年,其嗣子宋保邦家业不能守,便开始出售了。

猜你喜欢

发运乾隆
论乾隆朝金川之战的影子腔演述
ZPMC6台轮胎吊顺利发运上海振东
潍柴雷沃重工海外发运创新高
盛世之巅的一声叹息——《红楼梦》与乾隆前期政治谈片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乾隆款景泰蓝花开富贵 加座兽足天球瓶
浅谈城际动车组车辆包装运输工艺
直陈时弊,务实解困
——苏辙《论发运司以粜籴米代诸路上供状》赏析
部分支款(发运)及分期支款(装运)分析
乾隆为何对香妃一往情深